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疾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7-04-11童欣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诱因心理疾病大学生

童欣

(中央美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北京 100102)

摘要:本文对某高校近五年来59例心理疾病个案发生的诱因、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干预的对策。从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来看,学业压力等15个因素是心理疾病出现的高风险因素;此外,个体原因、家庭成长、经历原因和社会原因是心理疾病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心理疾病的应对策略上,应使心理健康教育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宣传和鼓励求助,加强互动和建立联动,使得对心理疾病个体能够更好识别和干预。

关键词:心理疾病;大学生;诱因;深层次原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58-03

心理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精神)功能紊乱,并达到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或使自我感到痛苦的心理异常状态。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干扰了个体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些甚至会引发自杀、自残或伤人等悲剧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高校的整体稳定。因此,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心理疾病,哪些因素会诱发心理疾病等问题的探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构和谐校园心理健康氛围,现对近5年来59例心理疾病个案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心理疾病个案基本情况分析

59例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中,从性别上看,男18例,女41例;从心理疾病发生时间来看,5月、9月和10月是高发月份;从心理疾病的诊断类型来看,出现的心理疾病数量排序依次为抑郁症33例、焦虑症12例、强迫症2例、神经官能症3例、双相情感障碍4例、精神分裂症5例;心理疾病个体中,有自杀意念或伤人意念者为9例;59例心理疾病个案的发现途径为个体主动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的35例,在院系、医务室或其他同学的带领或建议下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的19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心理普查的筛查结果进行的心理约谈中发现的5例。

二、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分析:包括15個因素和5个维度

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心理疾病为什么在那个时刻发生?这与诱发因素有关,这个诱发因素叫做“诱因”。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采取了“个案编码”总结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具体方法如下:在心理咨询记录或事后相关人员访谈中,每涉及1个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就记录和编码为1个影响因素。

根据对59例个案的编码结果,共总结出家庭成员关系不良、家庭期待过高、家庭贫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人际关系不良、敏感、追求完美、内向、情绪冲动、创伤应激、童年创伤、新生适应、身体疾病等15个诱因,出现频次排序如表1所示。

以上15个诱因可以进一步进行维度划分,将15个诱因总结为5个维度。如下页表2所示。

三、心理疾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诱因分析及平时心理咨询中的结果,可以认为,心理疾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个体原因。大学阶段的个体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状态的过渡时期,很多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自身价值和自身角色确立等各种问题上极易发生各种心理上的冲突。

从上文的诱因分析来看,学业压力、恋爱困扰、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同为心理疾病产生的最常见的诱因。从学业上来看,一些同学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缺乏适当的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从恋爱心理上来看,存在各种不成熟的恋爱观,恋爱失败时,缺乏有效的疏导和成熟的抗压方式;从性格特征上看,有很多可能会导致自身心理冲突的不良个性等;从就业上来看,缺乏积极地就业准备工作和就业心理调适策略;从人际关系上来看,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和平等交流的意识等。这些心理冲突,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缺少调适的方法,则会日积月累,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从而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机的爆发。此外,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创伤性事件,虽然事件本身已经淡忘,但是负面情绪一直积压在内心,在特定情况下会以心理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

2.家庭和成长经历原因。从上文的诱因分析可以发现,“家庭关系不良”为心理疾病发生的排名第3的诱因;在心理咨询中也可以发现,如果家庭成员曾经出现过心理疾病或心理危机,甚至有过自杀的倾向,那么个体出现相同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此外,和睦的家庭关系、平等的交流方式、客观的期待,都有助于产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当孩子出现心理冲突时,良好社会支持系统会给予积极的作用来化解这些心理冲突,反之,则会进一步激化心理冲突,从而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机。

此外,有些同学在上大学前,就出现过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状况,家长对其心理、情绪情况也有一定了解。但是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家长、学校双方缺乏沟通,导致院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学生的服药、治疗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和实施干预,家长对其定期复诊和服药情况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长时间不能好转或痊愈,甚至进一步加重。

3.社会原因。大学生在现实中面临的各种生存和发展压力。如学业排名、升学就业等各种压力。如,各大重点高校的学生原来在高中时期都是学习成绩上的佼佼者,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成绩上依然对自己高要求,此时,横向比较带来的客观压力,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此外,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就业等客观压力也会让部分同学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四、心理疾病干预思考

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而言,除了常规的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普查和约谈、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排查工作之外,结合上文的诱因及深层次原因分析,在心理疾病应对方面的进一步思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从上文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心理问题的诱因和深层次原因却具有一定程度的个性。针对这些共性和个性,进行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尤为重要。针对共性,在美术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笔者会依托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定期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绘画心理分析”心理工作坊,参与者通过现场作画和分析的方式探索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潜力发展点;在平时个体咨询中,也会对部分来访同学通过绘画这一学生熟悉的方式打开心扉,并进一步发现问题和主动疗愈。针对个性,可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开设有关学习方法、恋爱、人际关系、就业压力调适等相关方面的选修课和讲座,让有相关需要的同学能够自主选择和学习对自己有所帮助的课程和讲座。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求助。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心理疾病发现过程中,“主动来访”寻求帮助的个体占全体危机状况的59.3%。因此,来访者是否具有主观的求助意识,对于心理疾病的排查工作至关重要。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也研究发现,“微笑抑郁(隐匿性抑郁)”越來越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的一个明显趋势,即:很多心理危机严重的个体,往往表面阳光,为人随和,没有明显的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但心理危机突然性爆发,甚至产生了自杀等严重后果。

在这种形势下,创造积极的心理疾病求助氛围,加强宣传,鼓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的个体主动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对于心理疾病个体的发现和帮助非常重要。

3.加强和医院、学生家长、学校其他部门的互动,建立心理疾病预防和干预的联动机制。除了现有的存在于高校的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机的“三级预防体系”之中的学校各相关部门、班级干部等朋辈互助资源之外,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同专业医院、学生家长、学校其他部门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心理疾病应对联动机制。

对于专业医院,积极运用现有的医校合作资源,为高校的心理疾病个体积极争取更优质的医疗条件,促进他们更好地恢复健康,回归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有的学生的心理疾病的直接诱是家庭贫困或学业不良,所以和教务处、学校勤工助学部门建立联动,可更详尽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且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角度予以帮助。此外,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从上文的诱因分析和深层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家长的行为和观念对于心理疾病个体的恢复至关重要。对于学生家长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传播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观念,并鼓励家长将掌握的学生情况积极主动和学校沟通,积极运用学校的各项相关资源为心理疾病个体的恢复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姚竞.浅议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与诊治[J].中国卫生产业,2013,(19).

[2]孟玮.心理疾病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外医疗,2011,(28).

[3]汤英.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4,(01).

[4]郁涛.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控与心理健康教育[J].知识经济,2011,(06).

猜你喜欢

诱因心理疾病大学生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