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7-04-11孟桂元周发明彭健民金晨钟陈勇周
孟桂元+周发明+彭健民+金晨钟+陈勇+周静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针对“服务国家特需”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作为首批“特需”项目试点单位,在服务地方“特需”专业學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对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制度下实施“双导多师”联合培养制,导师遴选、培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导师队伍建设与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服务国家特需;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37-02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此次共有63所本科高校获得了“服务国家特需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培养资格。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成为“服务国家特需”项目首批试点单位,主要培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下设包括作物、植物保护、农村与区域发展和农业信息化等四个研究领域。2012年,学校首届招生21人,此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表明,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2]。“服务国家特殊需求”试点单位由于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时间短,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3,4]。为此,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对“特需”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完善研究生导师队伍遴选与考评
学校自2012年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招生规模稳步增长,为满足研究生指导需求,按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至今已遴选三批校内外研究生导师。目前,校内研究生导师达34人,其中高级职称占79%,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占75%,校外导师达32人,这32名校外导师多来自于我校与企业及研究院共建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当前,学校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校内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经验不足,部分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不到位,校外导师指导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等。针对上述不足,学校积极采取了措施来提升导师的培养质量,主要有采取集中与分散、导师上岗培训等方式,来强化导师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责任;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有意识地提升导师的学术和教学能力;结合学校的转型发展及“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导(教)师服务地方的能力。
二、形成“双导多师”联合培养制
学校建立了校内外结合的“双导师”制,成立“1+1+N”导师组,由1名校内导师、1名校外导师和多个实践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和参与招生、培养、实践、论文、就业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学校已选聘校外导师32名,校外兼职教师40余名。这些在农业研究开发与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外导师大部分能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从开学典礼、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与论文指导、培养计划制定、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到学位授予仪式,均有校外导师参与,参与程度较高,体现了“双导师”联合培养的名副其实。
三、构建校企“双主体”培养平台
为有效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联合培养,学校建立了与企业及农业管理部门“双主体”协同培养的运行机制,在研究生招生、培养、论文指导、学位授予等各方面实行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研究生试验基地,使学校与行业企业真正成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共同主体,促进充分发挥“双导师”作用。目前,学校已与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振农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慧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单位建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此外,学校还建有八大校内学位研究生培养平台,一是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9月,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获得了“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计划”认定。该中心深度融合了协同单位的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平台,对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农业硕士点开设的植物保护、作物、农村与区域发展和农业信息化等4个专业领域均有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为支撑。三是省级农药无害化应用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植物源除草剂、安全剂研制开发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四是省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梅山文化上做出了一定成绩。五是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杂草与防控”岗位科学家团队,依托该团队2012年建立了全国首个麻田杂草图库,制定了湖南苎麻田杂草防控技术规程。六是复合农药研制与开发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依托该基地校企合作开发农药新产品18项。七是成立于1943年的娄底市农科所于2007年整体并入我校,为全省唯一校地共建、共管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杂草防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显示度。八是娄底农科所农药实验厂,该厂已研制开发产品20多个,工业产值累计4亿多元。
四、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及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研究生导师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培训会,并鼓励导师参加相关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以提升导师们指导研究生的能力。2015年7月下旬,学校召开了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集中培训会,此次共有校内外60多名硕士生导师参加了培训,且培训情况得到了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中国高校之窗等多家教育媒体网站报道。培训会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省学位办、湖南省省农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和联合培养单位等多位专家教授,就“专业学位点建设与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与思考”等内容作了详细报告。校内外导师还就学校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相关制度、研究生教育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激励讨论,并对学校专业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改进措施与建议。据统计,仅2015年4月份以来,学校先后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海外名师来学校讲学,导师们参加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学术论坛、师资培训及洽谈合作会等共计达70多次。
五、提升“双导师”制下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中明确规定了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要求校内外导师在研究生认知实践、个人培养计划制定、选题开题、课程实习、专业实践、中期检查、试验及论文指导、论文评阅、答辩、学位授予、就业指导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培养流程中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制度中还明确规定了导师年度考核制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将取消下一年的研究生招生资格。对于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及学术道德和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导师,将取消招生资格,且不再受理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申请。学校在深入研究分析“双导师”制落实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了“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目前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已取得较好效果。据统计,2014和2015两届毕业研究生已获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0项,在《Pre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西北植物学报》、《杂交水稻》、《植物保护》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申请专利4项,获湖南省优秀学位论文1篇。
综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出台一系列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為保障,以校内八大研究生培养平台为载体,构建八大校企“双主体”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组建、遴选、培训、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并在制度上形成校企双方从研究生培养到学位授予全程参与的“双导多师”联合培养制度。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服务地方水平,“服务国家特需”项目试点单位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明道.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的调查分析与建设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30-34.
[2]朱晓芸,杨潮.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3):104-108.
[3]徐勤,葛波,邓海山.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29-30.
[4]张有东,陆中会,王颖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机制研究——以淮阴工学院“特需项目”的实践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14-17.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课题(JG2015B105);湖南省高校农药无害化应用重点实验室资助
作者简介:孟桂元(1977-),男(汉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作物与种子生理生化。
通讯作者:周静,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与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