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见心灵:土司墓葬背后的播州风云
2017-04-11李飞
李飞
1987年初,遵义团溪的一座土司墓葬被盗。次年5月,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单室石墓(编号为M10)进行了清理,并据墓碑将之定为播州杨氏第25世土司杨辉夫妇合葬墓,这一结论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引起任何异议。2015年,考古者揭开该墓前约20米开外的另外一座三室石墓(编号M11)时惊奇地发现,这座一直未被发现的三室墓才是真正的杨辉夫妇的合葬墓。这让整个墓地的情况突然变得复杂起来。
经过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组墓葬,它们均为杨辉夫妇合葬墓。它由两座墓葬(M10、M11)、一组墓上建筑和一处墓祠组成,是一个彼此不可分割的整体。M10为一座衣冠冢,是出于风水或者政治的考虑,对原有墓地作出的一种调适。
杨辉墓还存在一个特别的现象是,正妻俞氏并未葬在更见尊贵的杨辉右侧的墓穴中,而屈居其左,右侧葬的是侧室田氏。右室为尊是基于已发现的其他墓葬所作出的推断。如何理解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安排?
杨辉主播期间,虽然军功显著,但是由于宠爱田氏引发的杨爱与杨友兄弟的嫡庶之争,引发了播州接下来的百年动荡,影响恶劣。这次内讧,也造成了史载的“杨氏中衰”以致部分家业被永宁、水西侵夺。杨爱乃正妻俞氏所生的嫡长子,杨友则是田氏所生,年龄较杨爱大数月。杨辉因为宠爱田氏,“听信田氏巧說杨友系是长子,合当袭替”,而“俞氏病故,杨爱年方八岁,田氏掌家,妬悍要将伊男杨友承袭,百计谋害杨爱”。家族内部亦分为两派:挺爱派与挺友派。挺爱派认为应恪遵杨氏家法“立嗣以嫡”,挺友派则想尽办法欲置杨爱于死地。这场争斗大约从杨爱兄弟出生开始持续了20余年,直到成化二十二年(1486)杨友被明廷发配他地才暂告段落。成化九年(1473)以俞氏墓为基点营建墓地时,杨爱年方8岁,加之争斗正酣,无法也无能力对墓地的营建提出自己的主张。田氏则不然,既然能蛊惑杨辉破坏立嗣以嫡的家法,也有能力在俞氏去世后营建的墓葬中向杨辉争取自己在墓地中尊贵的位置。
但是,纵使田氏有此私心,如果于礼无据,也会被家族的保守派像反对杨友袭职一样予以否决,也就是说这一做法有其合理性。合理性在于,至迟从14世杨价开始,杨氏便与思州(南)巨族田氏保持联姻关系,一直到杨纲以次子身份袭替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变,俞、张二姓渐次取代田氏。田氏一族在杨氏的家族史上有着尊贵的地位。一个重要的例证是,目前发现的杨氏墓葬中,除男墓主外,仅田氏才有墓志铭,其余姓氏即便为正妻亦无立墓志铭的资格。基于此,当有人提出应将侧室田氏安葬在尊贵的右室时,不会遭到反对。墓室排序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中家族势力的彰显。
成化十九年(1483)杨辉下葬不久,出现该墓地风水不利的说法。受此影响,辉子杨爱在M11后约20米开外的地方另建一墓(M10),成为杨辉的衣冠冢。并将原立于M11前的3通墓碑移至M10前,而在M11之上另起一栋五开间的建筑。
虽然墓葬(M11)的营建没有年幼的杨爱太多的影子,但墓地在杨辉下葬后的改造,必定是以宣慰使杨爱为主进行的。新营建的M10只是一座单室墓,并没有为俞氏与田氏安排位次,墓葬中出土的70件陶俑尽为男俑,也表明这是杨辉一人的墓室,但是墓碑却按照原先墓室的排位原封不动的迁移过去的,显是一种矛盾的调和。只葬杨辉的衣冠,而置可能引发争议的女眷墓室于不顾,仅用墓碑象征性地指引她们也已迁向后面的墓室中,如此安排也许恰恰反映了杨爱对现实的评估、内心的斗争以及对既成事实的默认,因为解决了继承问题的杨爱,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母亲俞氏安放在她应该享用的尊贵的右室中。甚至不排除“风水不利”也仅只是手握实权的杨爱决心迁葬,为母伸冤的一个由头,而最终对墓地的改造,则是一个考虑各方因素之后的折中方案。
墓葬背后的政治风云,制约着杨爱将母亲摆回尊位的努力。(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