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研究

2017-04-11王荣英

关键词:交互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王荣英

摘 要:交互活动为学生的英语习得提供了必要且充分的条件。语言输出以其特有的功能,在交互式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主题和适度的教学指导介入教学交互,推动学生更准确、有效的语言输出,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输出假设;交互;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166-03

为了改变灌输式的教学习惯,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们试图通过交互活动,在学生的英语输入与输出之间架起通畅的桥梁。尽管不少人直觉地认为输出是交互教学和英语习得中的一个环节,但多年来对语言输入学说的关注定势,仍使得人们不免对输入颇有偏重。在交互性的教学中即使涉及和利用到“输出”,也往往仅是被当作对已有知识的练习,或是对输入理解成果的表达,而对于输出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式,缺乏足够的重视。

Swain认为,语言输出在认知心理层次上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在外语学习中起着输入无法起到的重要作用。学习者在输出过程中,会主动调动已学到的语言知识尽力表达自己的意思,以积极的态度强化知识吸收的质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Long认为,在双向交互中,如无法理解时,一方会努力输出语言以告之对方,并向对方发出要求其调整输出的愿望,迫使对方修正其输出[2]。显然,Swain从语言输出的角度为交互式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而Long则为有效地发挥输出在教学中作用,提示新的可能的切入点。

一、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

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的作用毋庸置疑。克拉申(Krashen)(1985)曾指出,学习者是否能够理解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实现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境来理解具体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习者自然而然地发展语言能力[3]。然而,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语言输入,没有实际的应用,违背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可理解输入语言假设的可行性便得不到保证。

Swain(1995)提出“可理解性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该理论的核心要义是: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应产出可理解输出,使語言习得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事实上,在一定的条件下,语言输出有助于语言习得(输入)过程并起到增强语言习得的作用[4]。语言输出具有引起对语言问题的注意、检验语言假设的正确性及元语言作用等基本功能,帮助学习者检验所学语言的词语用法和句法结构,使他们自主运用语言,达到流畅、准确使用语言的目的[5]。

二、语言输出在交互式教学中的作用

交互(interaction),从字面上讲是交流、互动的意思。在语言交际范畴,交互是指两人或多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并产生影响的过程。Long提出的“交互假设”认为,交际的双方为了交际顺利进行而相互进行“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产生“交互修正”(interactive modification)。

在英语教学中,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先决条件,输出是语言学习的充分条件。只强调对学生进行英语输入,而忽视学生的英语输出,会导致学生的输入与输出严重失衡。输入不会自动转化为输出,从输入到输出,再从输出到输入,这中间有一个实践操练的过程,交互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交互为英语习得提供了必要的、充分的条件。语言输出以其特有的功能,在交互式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真实的依据

就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而言,教师的输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以学生的理解为目的,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二是以学生的输出为目的,提供范例以使其在说、写产出中能够仿效。学生在通过听、读理解输入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教师输入的知识也只能以消极状态存在。学生这时实际上或许并没有明白而却通常表现出了理解教师的输入信息。

但在输出阶段学生是不可能这样的。输出鼓励或迫使学生使用作为输入呈现给他们的知识,并作出反馈。学生在输出过程中发现自己需要的或者自己能够理解的输入与教师所给的输入之间的差异,并通过输出主动地将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自主性意愿真实地反馈给教师,即引发师生间的协商。教师据此可掌握学生的真实状态和英语知识能力水平,对交互式教学的方案及其内容、形式等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合教学需要。

(二)引起对语言问题的注意,触发更合适的输入

输出能引起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问题的注意。学生在输出英语时,会注意到自己的困难,比如自己想表达的与实际的表达之间的差距。输出行为鼓励和迫使学生去注意语言表达的差别,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修正,以达到确切表达意思的目的。当学生引起注意,运用所学语法来表达某个句子时,就是在原有能力上的提高,同时,通过有意识地扩展句子结构,语言创造能力也体现出来了。这个过程自然也增强了对输入的理解和吸收。但是,学生不会对所有的输入吸收、理解的,而只可能对被注意和被理解的输入进行加工处理。在交互教学中,一个或几个学生的输出同时也是其他人的输入,并引发其他人为自己提供更合适的输入。因此,输出过程诱发或激活有助于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促使学习者对语言输出进行调节,并寻求适合的后续输入,以获取新的语言知识并巩固已有的知识。

(三)引发对问题处理的假设尝试,进行假设验证

学习者在语言输入时,通常利用图式知识,如:知识背景、上下文信息等来弥补自身语言能力的不足。但在输出过程中,通过注意其语言能力和想要表达的内容要求之间的差距,以及交际中介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对问题处理的假设和尝试表达的欲望。

在交互式教学中,对学生输出假设的验证非常重要。就学生个人来说,如验证假设,就会依据反馈来修改输出。就教师来说,没有学生的输出,就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也无法验证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在输出语言并得到验证和纠正时,学生才会发现自己做出了不正确的推论和假设。所以,交互式英语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对目的语不断做出假设,不断输出假设,并对此假设不断进行交互验证和修正的过程。因此,在以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交互式教学中,语言输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与策略

(一)输出是交互式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根据语言输出理论,英语习得是一个“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非常复杂,包含若干阶段。这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关联的过程,输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起着积极作用。一是输出不仅仅是习得结果的表达。将输入理解由语义层面推向句法甚至语篇层面,是输出具有假设和创新功能的体现,因此,输出本身成为英语习得过程的一部分。二是输出起到了输入触发习得过程的作用,甚至优于启动交互过程时的一般输入。在一个交互循环的交际体系中,输出既直接成为交际对象的输入来源,又反映输出主体引起对方注意、表达协商意愿、寻求更为适合自己学习要求的输入源的愿望。三是在反复交互的习得过程中,输出与输入相互转化,循环往复,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完整的语言习得过程。

(二)输出以各种形式的教学交互活动为其作用平台

教学课堂能为某一个學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如果把学生、教师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些课堂上的所有输出源,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他们各自的输出就构成了交互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教学交互活动为输出提供了作用平台。在实际教学中,交互的基本形式可以是学生双人交互和小组交互以便促进学生更准确、更合适的语言输出;同时,这种输出又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输入资源。交互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是计划、指导和调控整个教学过程,现场指导学生的交互活动。英语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实施交互教学,检验学生的输出假设,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交互教学的活跃性。

(三)以适度的教学指导引发学生积极的英语输出

学生语言输出的积极性关系到交互式教学的成败。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指导的适度介入至关重要。教师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活动中实施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二是以适度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英语发展。教师在可理解输入时,也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大量信息反馈和英语输出的机会,并适时提供指导。三是通过反馈,促进学生的准确输出。学生将注意自己的表达与教师的纠正之间存在着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努力吸收可理解的输入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尝试着把这些东西准确输出。

相对于以教师为主导的输入式教学,基于输出理论的交互式教学,因众多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输出作为的影响,使得教学过程空前活跃而更难掌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或许还只是对理论的应用性预设,更多真正的探讨存在于广泛的教学实践之中。

——————————

参考文献:

〔1〕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 In S. Gas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5: 235-253.

〔2〕Long, M. H. Native speaker / 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A]. In M.Clarke & J. Handscombe.(eds.).On TESOL '82: Pacific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 Washington D. C.: TESOL, 1983: 119-236.

〔3〕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4〕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 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 [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3(50) :158-164.

〔5〕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G. Cook & B. Seidlehofer (e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25-14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交互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