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城县:产业扶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7-04-11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县贫困户生猪

为了全面掌握澄城县产业脱贫情况,深入分析产业脱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产业脱贫的帮扶措施,年初,县农广校兵分三路,利用半个月时间,先后走访了全县10个乡镇,对全县产业扶贫工作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并引发了几点思考。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全县耕地面积87万亩,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现有扶贫开发重点村94个,农村贫困人口4.23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

2016年以来,全县紧紧围绕“2018年贫困村、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精心规划、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按照“多栽果、壮畜牧、扩经作、建大棚、强园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苹果、樱桃、蓝莓、火龙果等设施瓜果菜,扩大核桃、花椒、中药材种植规模,积极巩固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成果,正大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落户澄城,新建万头生猪标准化示范区1个、生态养殖基地3个。围绕澄城优势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根据贫困户实际,分类扶持指导,全县产业脱贫的贫困户在种植产业上已发展樱桃种植户44户,229亩;苹果种植4733户,28979亩;花椒种植1441户,4705亩;核桃种植 1073户,5111亩;桃、杏、葡萄等其他作物800户,5930亩。在畜牧产业上已发展生猪养殖469户,18251头;肉羊养殖32户,6040只;蛋鸡养殖101户,189420羽;肉牛养殖74户,530头。

二、产业扶贫的主要措施

(一)精准识别,明确脱贫重点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全县坚持把精准识别、分类施策、配套建设作为前提和基础,强力推进。创新制定了贫困户识别标准,扎实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识别核定贫困户。对照因病、因学、缺资金、无劳力等致贫原因,对贫困户进行了详细甄别、科学分类,逐户逐人采集更新数据、录入系统,并按照产业发展和项目倾斜、扶持情况,2017年拟脱贫1973户6905人,2018年拟脱贫2249户7510人。现已全部建档立卡,让产业扶贫更精准。

(二)整合项目,实施精准补贴

注重统筹各方资源,通过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在政策和资金上向贫困户倾斜,最大限度地保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全方位扶持贫困户进行产业脱贫。2016年以来,通过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扶持贫困户1887人,补贴资金104.84万元;通过新建果园补助项目扶持贫困户5120人,补贴资金52万元;通过畜牧养殖标准化建设项目扶持贫困户628人,补贴资金40.31万元;通过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扶持贫困户87人,补贴资金120万元;通过农机具补贴项目扶持贫困户214人,补贴资金42.42万元;通过实施农民培训项目培训贫困户8600人次,补贴资金42万元;累计扶持贫困户7936人,补贴资金401.57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难题。

(三)编制规划,有效指导产业扶贫

根据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精神,县农广校邀请杨凌绿之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走访调研,编制了《澄城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为指导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争取各级扶贫资金奠定基础。

(四)积极探索,打造“双+”扶贫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农民合作社575家,家庭农场、种养大户202户,共培育职业农民446人,涉及全县10镇(办)粮食、果业、畜牧、设施蔬菜等优势产业。他们熟悉当地产业优势,队伍稳定,流动性小,作为群众身边的产业发展典型,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性。全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坚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和机制,采用“新型经营主体+精准扶贫”和“职业农民+精准扶贫”的“双+”扶贫模式,通過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的带动,帮助贫困户学习技术、掌握信息、发展产业,完成精准扶贫由供血到造血的转变。近一年来,“双+”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地处贫困村马村的尖咀现代农业园区以发展设施农业为载体,吸纳贫困户从事设施生产,30多户贫困户从业者2016年户均收入实现3万元,已经达到脱贫标准。职业农民王建琦采用“职业农民+贫困户”的生猪养殖扶贫模式,对口帮扶30户贫困户从事生猪养殖,先行垫付资金为贫困户提供仔猪、饲料等,同时无偿进行技术支持,扶持的30户贫困户抓住生猪有利行情,已出栏生猪900多头,销售收入190万元。像尖咀农业园区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王建琦这样的职业农民还有很多,在产业脱贫中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五)勇于创新,多形式巩固成果

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大胆创新扶贫模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覆盖,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创新“财政+银行+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通过财政资金担保,撬动银行贷款,对有劳动能力、技能素质和个人信用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1万~5万元限期两年的全额扶贫贴息贷款,累计发放贴息贷款7800万元,扶持2000余户贫困户发展苹果、生猪、设施农业等产业。二是开展“支部+协会+会员户”互助运作模式。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以互助协会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纽带,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通过支部引领、协会资金支持,对生产生活困难、无力购买生产资料的种养殖会员户发放5000~10000元小额借款,解决生产发展资金难题,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强贫困户自我积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建18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全县互助协会总数发展到47个,资金规模达到1914万元,入户5122户,发放借款1350万元,扶持2300名会员户发展苹果、生猪等产业。三是打造“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持带动模式。一方面采取“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利用扶贫贴息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其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对劳动能力比较弱、经济条件比较差或不能独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企业用工、合作社帮带、贫困户参股的方式予以解决。盛天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贫困户参股形式,带动东富庄村46户贫困户3年内全部脱贫。四是实施“支部+产业+贫困户”帮扶模式。通过支部引领、瞄准产业、贫困户参与、财政扶贫资金直接到户的方式,引领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苹果、生猪、设施农业等增收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6年度第二批产业项目覆盖贫困户700户。五是探索“光伏+贫困户”扶持模式。投资1000万元扶持3镇5村50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光伏扶贫产业致富,目前,光伏扶贫项目基本完成。同时积极争取省地电公司支持,拟投资1000余万元在尧头镇发展光伏产业,计划带动150余户贫困户增收。

三、存在问题

尽管全县在产业脱贫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产业脱贫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贫困对象素质不高

部分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将自己的脱贫希望全部寄托在政府和包联部门身上,不主动、不配合、不想办法,模糊了输血和造血的关系,给扶贫工作增加了难度。加之大部分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为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受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帮扶活动,导致“造血”功能不佳。

(二)资金投入不足

贫困村需要建设的项目多,需要扶持的资金多。各级政府财政困难,财政扶贫资金有限,帮扶部门也无多少资金投入。加之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也很大,贫困户无法承担投入成本,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扶贫的最大障碍。

(三)项目支持不够

在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产业扶贫过程中,各级没有明确专门的项目支持,影响了帮扶的热情和积极性,成为制约全县“双+”扶贫模式推广的瓶颈和短板。

(四)资金整合难度大

按照近年来项目管理和实施要求,必须是规模化、标准化连片实施,由于贫困户产业分布不集中,在项目和资金的倾斜上有一定难度。近几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容易脱贫的贫困户基本已经实现脱贫,剩下的贫困户脱贫成本不断增大,攻坚任务愈来愈艰巨。就澄城而言,属传统农业县,气候干旱缺水,区域内沟壑纵横,致贫原因复杂多变,脱贫难度大,建议加大对扶贫资金总体投入,从根本上提供资金保障。

四、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规划统揽力度,提升精准扶贫效率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和经营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建议县级加强统筹指导、因地制宜,分片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不断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职业农民+精准扶贫”等扶贫模式,以提高扶贫效率。如澄城县位于苹果优生带,县北冯原、王庄、赵庄等镇主要发展中晚熟苹果,县中交道等镇发展早中熟苹果,县南发展桃、杏、梨、葡萄等杂果,庄头镇及周边村发展樱桃产业,形成规模,集约化经营,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

(二)加大资金捆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能力

扶持资金的多少直接影响扶贫任务的落实。没有资金投入,或资金短缺,任何扶贫都如空中樓阁。如果仅靠帮扶单位支持,难以按期完成脱贫任务。建议按县扶贫规划,各镇将政策扶贫资金、有关项目资金、帮扶单位扶持资金、社会捐献资金、村民自筹资金等全部整合,统筹规划,捆绑使用,踏踏实实干脱贫实事。

(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当扶贫产业确定后,农民急需的是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建议由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安排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技术机构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各尽所能,分门别类地组织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户创业能力,进而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及两委会班子成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庄镇岑头村书记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发展苹果、生猪产业,收效不错。但是想要彻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村职业农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挖掘、培养工作,力争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创建有凝聚力、战斗力强的致富创业团队,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帮建合力

精准扶贫涉及多个单位,如县级包联部门、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帮建企业、产业合作社等,结构较为复杂,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计划。如果没有统一协调,将职责不清、任务不明,事倍功半,大大影响扶贫效果。建议协调机制,明确主导单位和责任主体,分解具体任务,各负其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有效合力,就会加速脱贫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澄城县分校

郭粉侠 姜 莉 冯乐乐

猜你喜欢

全县贫困户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