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川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

2017-04-11蔡洁李建宾李迪

农业与技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措施

蔡洁 李建宾 李迪

摘 要:本文在调查研究东川区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农业产业化面临的突出困难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发展的原则、模式、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68

1 东川区基本情况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幅员1865.8km2,现辖 6镇1街道1乡(移交倘甸“两区”托管1镇1乡),下辖130个村委会,33个社区居委会(移交“两区”托管23个村委会)。全区气候繁杂多样,囊括了从海南岛至哈尔滨的南亚热带至北温带的气候类型,造就了显著的立体气候,汇聚了干热河谷的热区资源优势,反季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在滇中和周边地区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是一块别具潜力的特色农业开发区。

1.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至2016年,完成粮食作物高产创建19333hm2,间套种完成36667hm2,抗旱节水节肥推广29333hm2,优质水稻完成4667hm2,完成水稻、玉米、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204个。小江河谷热区冬季农业开发累计种植面积17999hm2,冬季农业开发累计创总产值77926.5万元。规模化养殖场达209个。扶持大户积极开发特色农业,建农民合作社236个。利用东川立体气候优势,打造河谷区、二半山区、高寒山区不同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2 农业产业发展成效

1.2.1 基础设施有效改善

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壤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1.2.2 产业发展进程加快

扶持产业项目达56个。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企业已发展到2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分别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和生物制药等行業。

1.2.3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

全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36个,社员人数达5435人。

1.2.4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坚持结构、品种、布局“三优化”,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特色水果、时令蔬菜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等为主导的农业特色种养殖基地。开发的农特产品有冬早蔬菜(包括冬马铃薯、冬玉米、西瓜、甜瓜、大蒜、洋葱、鲜销蚕豆、鲜销豌豆、绿叶蔬菜、大豆)、热带特色水果(以小枣、大粒葡萄、三月早熟桃、金太阳甜杏、红提葡萄、红心火龙果为主)、特色经济林果(主要为美国山核桃)、和优质畜产品,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9个。

1.2.5 推进农业庄园及家庭农场建设

投资1.2亿元新建的太阳谷神鼓都市农庄已初具规模并初显成效,计划投资1.1亿元的博田人家都市农庄前期编制规划已完成。同时,全新打造了太空育种蔬菜农场、红提葡萄采摘农场、金太阳甜杏采摘农场、金丝蜜枣采摘农场等别具特色的4个家庭农场。

1.2.6 高度重视品牌塑造

一批叫得响的“缅桂”、“金愿”牌面条、“钦铜山”挂面、“红土情”农产品、“鹅名堂”牌鹅制品、“东川印象”系列红酒、“太阳谷”系列农产品等10多个品牌分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及昆明市知名商标称号。

1.2.7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形成

在全区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安全监测站。积极推进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按照“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的要求,以优质农产品的打造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2 东川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发展农业产业化取得较大成绩,但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成熟;产业化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不容乐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

3 东川区产业化发展对策

3.1 产业发展原则

3.1.1 坚持“做特”一产原则

利用立体气候优势,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加大小江干热河谷和高山特色农业开发,着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农户、合作社、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3.1.2 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构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3.1.3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先发展特色农产品,形成特色优势,拓展市场,提质增效。

3.1.4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

加大强农惠农扶持力度,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投向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各类农业生产要素聚集;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3.1.5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

坚持以生产无公害以上标准农特产品为主体的绿色产业,提升农特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着眼于提高农业产业循环经济的水平和竞争力,打造名牌产品,构建优势农业产业群体,强化产业链条延伸,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3.2 产业发展模式

结合东川实际,制定《东川区“农业产业脱贫一批”实施方案》。分别从水稻产业、马铃薯产业、玉米产业、蔬菜产业、特色水果产业、特色经济作物产业、中药材产业、农村能源建设、畜牧业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分年度实施。通过“农业产业脱贫一批”的实施,确保覆盖全区5镇1街道、59个贫困村。到2018年,力争使全区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有一个主导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参与扶贫产业,带动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增收,实现5.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3.3 产业发展内容

3.3.1 河谷热区(海拔1500m以下)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东川干热河谷沿小江河流域海拔1500m以下区域水利资源好、土壤肥力高、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及农业生产综合条件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干热河谷特色农业。力争到2020年热河谷特色农业总产值达100000万元。

3.3.1.1 做大时令蔬菜标准化基地

找准“时间差”、打好“特色牌”,新建钢架大棚节水浇灌等现代农业设施,在阿旺镇、铜都街道、乌龙镇、拖布卡镇等发展时令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667hm2。

3.3.1.2 打造中国“甜杏之乡”

在现有甜杏520hm2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铜都街道和汤丹镇扩大种植面积,种植规模达667hm2以上。

3.3.1.3 打造昆明“早桃之乡”

充分发挥铜都街道洗尾嘎村“三月桃”在昆明地区最早上市的优势,结合“三月桃”早熟、优质、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对现有200hm2果园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东川独具特色的“早桃之乡”。

3.3.1.4 做强红提葡萄标准化基地

在现有133hm2提葡萄基地的基础上,到2020年在铜都街道、汤丹镇、拖布卡镇发展红提葡萄标准化基地333hm2。

3.3.1.5 着力发展东川金丝蜜枣标准化果园

在现有100hm2的基础上,到2020年在拖布卡镇、阿旺镇、铜都街道等地发展蜜枣种植规模达到400hm2。

3.3.1.6 新建四季芒果标准化果园

在拖布卡镇、因民镇低海拔区域新建规模333hm2的四季芒果标准化果园。

3.3.1.7 全力发展红心火龙果标准化果园

在现有67hm2红心火龙果种植的基礎上,到2020年在铜都街道、汤丹镇、拖布卡镇发展红心火龙果标准果园133hm2。

3.3.1.8 做大优质芦笋新品种与周年高产栽培基地建设

在现在13.33hm2的基础上,在全区推广种植13hm2。

3.3.1.9 着力培训鸡蛋花新兴产业

力争到2020年全区鸡蛋花栽培面积达到1333hm2,新建育苗基地2个。

3.3.1.10 做特特色水产养殖

实施“三百”工程,建设小清河抗浪鱼养殖水面7hm2、小海渔场观赏鱼养殖水面7hm2、虹鳟鱼养殖水面7hm2。全区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基地200hm2。

3.3.1.11 加快肉鸽、肉鹅规模化养殖

在铜都街道办建设3个肉鸽、肉鹅规模养殖场,确保优质肉鸽年出栏10万羽;鹅苗繁育实现年生产20万只优质鹅苗以上、示范养殖肉鹅年出栏5万只目标。

3.3.2 二半山区(海拔1500~2500m)农业发展

对现有传统优势果树和核桃品种进行改良提质,大力发展魔芋、万寿菊、食用菌、优质肉鹅和优质黑山羊养殖等产业。

3.3.2.1 特色水果品种改良

利用高接换种等先进技术,对现有传统优势果树品种进行改良提质133hm2。

3.3.2.2 特色基地建设

在铜都、阿旺、乌龙、汤丹、拖布卡、因民等共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667hm2、魔芋种植基地1333hm2、万寿菊种植基地667hm2。

3.3.2.3 实施“百村万户鹅乡”工程

依托于建立的肉鹅良繁体系和云南长宇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鹅肉产品深加工体系,在汤丹、阿旺、乌龙、拖布卡等共建设5个肉鹅规模养殖场,实现优质肉鹅年出栏15万只目标。

3.3.2.4 规模化养殖场建设

在汤丹、阿旺、乌龙、拖布卡、因民等共建设21个优质肉羊规模养殖场,实现优质黑山羊常年存栏1万只。

3.3.2.5 大力发展林果、林下经济

到2020年,在巩固东川区核桃产业基地建设15333hm2的基础上,计划完成核桃提质增效3333hm2,核桃样板林基地建设2000hm2;花椒267hm2;苗木基地67hm2;林下经济开发2000hm2。

3.3.3 高寒山区(海拔2500m以上)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以发展中药材、油用牡丹、油茶、牦牛养殖等为主的产业发展。

3.3.3.1 特色药材种植

采取招商引资,新引进云南白药集团,建立“云南白药集团+东川区委、区人民政府+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定品种、定需求量、定价格、定标准、统一包收购的“四定一统一”发展模式,在铜都、汤丹、因民、阿旺等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发展雪上一枝蒿、黄精、重楼、当归、党参,油用牡丹、万寿菊等名贵中药村种植1333hm2以上,确保涉及村组群众脱贫。

3.3.3.2 在铜都、阿旺、乌龙、汤丹、拖布卡、因民等共建设油用牡丹种植基地667hm2、油茶200hm2。

3.3.3.3 在汤丹镇建设2个牦牛规模养殖场,牦牛常年存栏1000头。

4 小结

随着农业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东川区大力推进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根据自身农业的实际情况,准确结合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制定有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措施,以便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聪群.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业产业化障碍与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05).

[2]韦小鸿.外向型经济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04).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现状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