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阜麦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7-04-11冯家春邓贺明夏云祥杨永华张桂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冯家春+邓贺明+夏云祥+杨永华+张桂芳+柳申飞

摘 要:小麦新品种阜麦9号是以周麦16为母本,漯45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抗寒、抗病、早熟等特点。该文介绍了阜麦9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阜麦9号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阜麦9号;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55-02

小麦是安徽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近几年全省每年的播种面积稳定在240万hm2左右,总产量1 400万t左右。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快,优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加上灾害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生产形式不容乐观。因此,培育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的小麦新品种显得十分重要。

1 选育过程

2006年用周麦16(来源于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为母本,漯4518(来源于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2006年杂交组合编号为8号,2007年F1全部混收,2008年F2选单穗20穗种入穗行圃,2009年第16号穗行表现突出入选进入穗系鉴定圃,田间编号为第153号,2010年在穗系鉴定圃中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被确定出圃,系圃号为0608-20-16-153,简称“阜0608”。2010—2012年进行品系鉴定与品系比较试验,2012—2016年参加省联合鉴定试验、省区域试验与省生产试验,2016年1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6028),审定命名为“阜麦9号”。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长势较壮。越冬期抗寒性较好,较抗倒春寒。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稍慢。株高82.5cm,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旗叶上举,茎秆蜡粉重,株行间透光性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到角质、较饱满。落黄及熟相较好。穗数682.5万/hm2,穗粒数29.4粒,千粒重47.4g。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全生育期226d左右,较对照皖麦52早熟1d。

2.2 抗病性好 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病性研究与鉴定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抗性鉴定,2013—2014年度中抗白粉病(3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30)、中感纹枯病(病指40);2014—2015年度中抗白粉病(3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90),感纹枯病(病指48)。

2.3 品质优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3—2014年度品质:容重804g/L,粗蛋白(干基)14.23%,湿面筋30.3%,面团稳定时间5.3min,吸水率57.9%,硬度指数59.4;2014—2015年度品质:容重800g/L,粗蛋白(干基)14.63%,湿面筋30.6%,面团稳定时间8.4min,吸水率59.1%,硬度指数60.1;2015—2016年度品质:容重806g/L,粗蛋白(干基)15.11%,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8%,吸水量61.5mL/100g,稳定时间7.1min。面包体积860mL,面包评分82.7分。

2.4 產量高 2013—2014年度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854.5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52增产5.08%(极显著);2014—2015年度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043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52增产7.25%(极显著);2015—2016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142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52增产6.62%。

2.5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中、高产田早中作物茬口种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施足底肥,足墒下种 每1hm2施有机肥45t左右,纯氮195~225kg(其中70%~80%作底肥,20%~30%作追肥),纯磷120~150kg,氯化钾或硫酸钾150~225kg。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3.2 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常年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采用的拌种药剂和使用方法是: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病害所用的拌种药剂和用量是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也可以用40%多菌灵胶悬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在小麦病虫混发地区,可采用小麦专用拌种剂和多功能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2%~0.25%拌种。

3.3 适期播种 适宜播期为10月8—2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播种的适宜墒情应以田间持水量的60%~65%为宜,低于55%应造墒播种。该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应以分蘖成穗为主,实现高产稳产,一般早、中茬田播种量为120~150kg/hm2,晚茬田187.5kg/hm2左右为宜。

3.4 合理促控 春季旺长麦田要深锄断根或采取化控措施,以使生长健壮。壮苗麦田待第一、二节间定长后,追施拔节肥112.5kg/hm2左右。群体不足或长势偏弱的麦田可适当提前到年前或返青期追施,使其稳健生长。

3.5 防治病虫害 在小麦生长期间应做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和小麦蚜虫、粘虫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6 适期收获 人工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腊熟期,机械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腊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参考文献

[1]蒋成功.国审品种阜麦936特征特性及技术示范推广[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70-71.

[2]朱卫生,张玉坤,蔡世舫.强筋小麦新品种宿553的选育·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271-3273.

[3]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等.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淮麦35选育及性状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6-68.

[4]晁林海.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选育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9):2571-2572.

[5]冯家春.小麦新品种阜麦8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06):41-42.

[6]邓贺明,胡亚敏,冯家春,等.国审小麦新品种阜麦93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6(2):2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