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植物绿化设计
2017-04-11吕海波
吕海波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风景园林设计业逐渐发展成为景观设计。植物绿化造景一直都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某种程度来说,植物绿化相对于人文、理念、硬质景观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植物景观不仅具有形态、色彩、气味等自身特点,还具有象征意义,并能随着时间推移而丰富、完善。本文将浅议植物绿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58
1 植物美的概念
植物绿化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声味美以及象征美等美学意义。
1.1 形态美
植物绿化具有形态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一致的,但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对于美的观点不尽相同。纵观古今中外的园林景观发展历史,东西方美的概念有较大差异,西方多以整形规则的为美,东方多以自然形态为美。西方植物绿化多以对称式的种植,如对植、列植,或者修剪的灌木、模纹为主,体现规则美(图1)。东方植物绿化则因借地形,反应出自然群落、层次,以及流畅、弯曲起伏的邊界和林冠线。有的以花叶形态迷人,有的以枝干的姿势取胜,或相互之间搭配,不同植物各具风采,千姿百态(图2)。
1.2 色彩美
植物绿化具有色彩美。植物的色彩主要体现在花和叶上,植物花朵的颜色有的单纯明亮,有的复合多彩(图3);有的清新素雅,有的浓烈艳丽。植物花朵红色象征热情,黄色象征高贵,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象征幽静。如红色的山茶、杜鹃、紫薇、垂丝海棠;黄色的金桂、迎春、腊梅;白色的广玉兰、栀子花、含笑;蓝色的木槿、八仙花、紫荆、二月兰(图4)。植物果实也有色彩美,橙黄色的枇杷、桔、柚,红色的南天竹、枸骨、石榴、柿子等。植物的叶也有色彩美,随着季节的交替、环境不同变化而变化,常绿的香樟、桂花、棕榈,随季节变化的银杏、鸡爪槭、落羽杉、金钱松,还有异色叶的红枫、红叶李、洒金桃叶珊瑚。不同的花、叶、果实搭配起来,五彩缤纷,千娇百媚。
1.3 声味美
植物绿化具有声味美。植物发出的天籁清音,使观赏者在观其形、色的同时兼获听觉享受,令植物美更富有感染力。园林设计经常借鉴风声、雨声,形成经典的万壑松风、竹箫声声、雨打芭蕉抑或残荷听雨(图5)。气味美是植物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多数植物的花朵都具有令人陶醉的芳香,部分植物木质本身也能散发沁人心脾的幽香,如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图6)。
1.4 象征美
植物绿化具有象征美。中国传统文化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彩色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将其人格化,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图7),象征人的高洁情操;“松竹梅”被称之为岁寒三友,松——苍劲古雅、不畏严寒,竹——坚配松柏、劲凌霜雪,梅——不畏强暴、虚心奉献。梅、兰、竹、菊具有“清华其外,不趋炎热”精神,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图8)。兰花超尘绝俗,菊花傲雪凌霜,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远迹只留香”。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和桂花在一起,常象征着“玉堂春富贵”。
2 植物的功能
植物绿化不仅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还能够围合空间,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体和土壤,并具有一定的食用、药用价值,能够带来物质经济效益。
2.1 美化环境
植物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功能。植物绿化通过芳草如茵、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植物景观,能够给环境带来勃勃生机,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植物绿化能够以形态、色彩、质地、芳香等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休憩休假、遮阴降温场所(图9)。同时植物以特有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给人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图10)。
2.2 围合空间
植物绿化具有围合空间功能。在园林景观中,植物绿化不仅具有四季不同的植物美,还能与建筑、小品、地形和水体等元素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利用植物绿化在垂直面上进行构建或分隔空间(图11),利用植物材料的质地、疏密来形成空间的虚实,利用植物色彩、形态、规格来赋予空间的特征。不仅如此,通过植物的对比与变化、分隔与引导、渗透与沟通,加强空间的联系,进行景观空间属性的界定(图12)。
2.3 调节气候
植物绿化具有调节气候功能。植物绿化能够净化空气,能够增加氧气含量,植物绿化吸收有毒气体,吸收烟灰粉尘,改善空气质量。植物绿化能够调节气温、湿度和气流,缓解“热岛”效应。植物绿化还能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产生负离子,提供健康疗养环境。
2.4 其他功能
植物绿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植物绿化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体和土壤,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绿化能够有效防护生态,降低噪声、避震减灾和防止污染;植物绿化还具有食用、药用价值,大量种植苗圃果园能够带来物质经济效益和旅游观赏效益。
3 植物绿化的设计原则
3.1 美学性原则
植物绿化首先需要遵循美学性原则。植物绿化不同于硬质景观,具有持续变化的特征,通过不同植物种类的搭配,运用对称、重复、对比、韵律、渐变等配置手法,利用其形态、色彩和声味等特点,通过富于变化的层次搭配,采用疏密有间的布局形式,配合不同材质的设计元素,布局合理满足功能,遵循美学性原则营造出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观。
3.2 地域性原则
植物绿化需遵循地域性原则。不同的地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性质的不同,都有适合地域生长的植物。植物绿化设计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体现地方特色。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将不符合地域生长条件的植物大量引用,既浪费资源,还容易破坏生态系统。
3.3 经济性原则
植物绿化需遵循经济性原则。植物绿化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果,违背自然发展的规律,为了出效果、出政绩,采用大树和名贵树种,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植物绿化应该注重植物的生长周期,尽量少移植壮年的树木,少种不耐寒不耐踩踏的草坪,不能枯木逢春,这些树木成活率较低,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3.4 可持续原则
植物绿化还需遵循可持续原则。植物绿化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景观效果和绿地功能的发挥,在设计时要给植物生长预留足够的空间,其成熟大小是植物配置过程中进行空间效果布局设计的主要依据。同时依据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注意其在长时间内的形态变化,还要注意当时效果与经济性,注意近远期效果的相结合,在种类选用上要将速生和慢生相结合。
4 植物绿化的设计特点
植物绿化设计,要确定采用哪一种种植方式,规则或自然抑或是两者相结合。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基调与辅調树种,配合建筑小品和山水场地来进行园林空间的围合与渗透,通过植物绿化的韵律与节奏营造风格不同、层次多样的景观效果,最后通过对比与调和来完善整体的园林景观效果。充分使用这些设计手法,从点、线、面和时空角度来分析植物绿化设计,以实现植物绿化立体设计的景观效果。
4.1 点——单元
植物绿化设计要注重重要节点的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点状单元所处位置多为人们视线焦点,或者人流交汇,或是活动中心,因此把这些重要位置的植物绿化设计好能够带动整体的景观效果。此类节点,如入口、转角、中心等(图13、14),经常采用植物绿化搭配景观置石的形式,利用时花、球类、色叶亚乔或者竹类来围合景石,以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和谐的景观焦点。
4.2 线——廊道
植物绿化设计要注重线状廊道的设计。在解决重要节点植物绿化设计之后,需要注意的是线性廊道景观设计,比如道路景观、河道景观、防护林带等带状绿地(图15、16),这些地带不能仅是简单的重复,同样要考量植物的形态、色相、季相的变化。随着带状绿地的宽度从窄到宽,如5m、5~10m,10~20m以及20m以上等,植物层次也在不断的丰富,从简单的乔灌搭配到乔灌花草,甚至有背景树,或者绿地中间增加园路,或者堆有微地形。其间,根据功能需求,增加布置景观节点、建筑小品以及服务配套设施,以形成层次多样、功能完备的景观空间。
4.3 面——斑块
植物绿化设计中的面设计,是由点状绿地和线状绿地组成,从而形成斑块绿地。不同规模的项目由不同的节点和绿带组合,如风景区、大型公园、综合广场等斑块绿地设计(图17、18)。这类项目宜根据功能和风格进行组团分隔,如主次入口、主次道路、中心景观、组团(分区)景观、过度绿地等。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利用不同形态、色相、季相的植物绿化配合不同的建筑小品、山水场地,来营造项目所需的空间景观。
4.4 时空——四维空间
植物绿化设计跟硬质场地、建筑小品不同,还应注意到时空上的变化。植物绿化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季相变化,形成花、叶、枝干等颜色和姿态形体的变化。不同植物绿化的生长习性和规律不尽相同,有的慢有的快,从幼苗成长到成熟,其形体会发生很大变化,较大程度影响了空间效果,落叶植物在不同季节,其围合空间的属性也会随着季节而改变(图19、20)。一般说来,规则式种植需要长期持续地维护、修剪,自然式种植还要注意其生长空间,设计时其疏密不能仅注重当下的效果,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设计,要具有可持续。
5 植物绿化的应用前景
植物绿化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能够营造动态景观,通过形态、色相、季相变化来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能够承载人文历史,如诗如画,提高人们艺术审美,娱乐人的精神追求。优美如画的植物绿化景观,有着重要的生态环保功能,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2).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
[4]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3).
[5]杨沛儒.生态城市主义—尺度、流动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