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和县生态茶园管理技术
2017-04-11张健
张健
摘 要:建设生态茶园有利于营造适宜茶树生长的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提高茶园水土保持能力,改善茶园土壤物理性状,恢复地力,有效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生态茶园的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政和县茶叶;生态茶园要求;茶树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40
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是福建省的重要产茶区之一,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3℃,年降雨量1600~1900mm,地势东高西低,海拔300~900m,地貌属丘陵地形,山地均为红黄壤土,土壤肥沃,优越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叶生长。政和县是政和大白茶和政和菜茶的发源地,也是“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的原产地。全县茶园总面积7330hm2,年产茶叶1万t,产值8.5亿元。主要种植茶树品种: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鼎大毫、福云6号、福云595号、梅占、金观音、政和菜茶。为加强生态茶园标准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提高茶树种植标准化水平,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现将生态茶园的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园地选择
茶叶生产的发展与周围的生态环境是相辅组成的,优良生态环境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新建或改造的茶园的建设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使生产活动与生态建设协调一致,互相促进,因此,园地应选择5km内无污染源,土层深厚、腐植质含量丰富,坡度在25°以下,离大田作物距离1000m以上,远离居民生活区,周围有河流、森林作为天然屏障的地点。
2 茶园规划与开垦
新茶园开垦前要作好山、水、园、林、路进行全面科学规划,要因地制宜,土地利用合理,田间蓄排水方便,田间操作方便,同时有利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大于15°的山场,建立等高梯层台面,且内低外高,内有竹节沟,台面宽度大于1.2m。因地制宜,大弯顺势、小弯取直、梯层水平、台面外高内低的方式开垦,要保护原始林木。同时,建立茶园主、干、步行等道路系统,以便于生产、农事活动。茶园开垦时先挖开表土,堆放一边,等高开垦,用挖出的心土砌筑梯壁,梯面外高内低,深翻50cm以上,然后按50cm×50cm的规格挖定植沟,把原先的表土回填入定植沟,然后施入农家有机肥,施肥量45~75t/hm2,均匀铺在定植沟内,以促进茶树发根系生长,还需施4~6t/hm2磷肥(如骨粉、钙镁磷肥等),把有机肥、磷肥与回填表土拌匀,再覆盖新土,定植沟要低于园面10cm。
3 茶树种植
3.1 良种选择
选用优质、抗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与茶类布局的无性系优良品种,苗茎粗壮,根系发达,苗高在30 cm以上,主茎直径不少于0.3 cm的一年生无病害矮壮型茶苗,其苗木质量要符合GB 11767-2003规定的标准。根据政和县实际情况安排早、中、晚芽良种种植,当前政和县种植的茶叶品种主要有政和大白、福安大白、政和菜茶、梅占等,應根据市场导向推广金观音、黄观音、丹桂、白芽奇兰等高产、优质、高香型品种种植。
3.2 种植时间
茶树生理活动的特点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轮流生长,应选择地下部分生长活跃时期种植,所以,种植时间选择在11月中、下旬—翌年2月(春节前后)。
3.3 种植密度
采取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大行距1.2~1.5m,小行距30~40cm,株距30cm;每丛2株,稍分开栽植。每公顷植45000~60000株。
3.4 种植方法
在秋冬季或早春雨后土壤湿润时种植,按行株距栽植。栽植时,把茶苗垂直置于沟内,用左手扶住苗木,右手填土,并压紧压实,使茶苗自然垂直,注意不要反根,不要损伤根颈。茶行土面需低于园间土面,栽植后,茶行铺草覆盖或全园覆盖,以利土壤保水保湿,抑制杂草生长。
4 茶园管理
4.1 茶树修剪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以培养优化树冠、复壮树势,对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或隔年进行边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发生。
4.1.1 定型修剪
对幼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以形成茶树强壮的骨干枝、生产枝和良好的采摘面。定剪方法:第1次离地面15~20cm,第2、第3次每次提高15~20cm。以后可采用人工打顶的方法代替定型修剪。
4.1.2 轻修剪
采摘茶树经过1a的采摘,须剪去树冠面的鸡爪枝,时间选在当年春茶、秋茶生产结束后进行。修剪深度3~5cm。
4.1.3 深修剪
修剪的对象是经多年生长和采摘,形成高大树冠,茶树对夹叶多,影响产量和鲜叶质量,此时剪去离树冠面20~30cm的生长枝。一般在春茶后进行。
4.1.4 重修剪
对衰老茶树的更新复壮手段。剪去离地面40~45cm以上部分。并结合园地改良,深翻和重下基肥。一般在春茶后或8—9月进行。
4.1.5 台刈
茶树更新复壮的重要措施,即剪去离地面5~10cm以上部分,同时进行园地改造。一般在春茶后进行。不论何种修剪方法都必须保证切面口的平整,防止破损有裂口,选择适当时期,同时要考虑当年的产量效益不受大影响。
4.2 茶园深耕
当茶园经1a的作业后,要进行1次全园深耕,耕作深度在15~20cm,时间宜在10—11月份进行。
4.3 茶园除草
对幼龄茶园或更新复壮茶园采用浅耕人工除草,不宜选用化学除草剂(如草甘膦)。除草时选择晴天进行,杂草清出行间爆晒后埋入茶园,提高土壤肥力、人工除草1a 2~3次。
5 茶园施肥
5.1 肥料的选择
以有机肥为主,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肥料,满足茶树生长对各种养分的需求,确保绿色食品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和可持续生产。
5.2 肥料的使用
基肥:11月上中旬用沟施法,沟深20~30cm,每公顷茶园施用饼肥30~45t或商品有机肥3~4.5t。追肥:根据茶树生长、季节而定,采用沟施法,沟深10~15cm,2月上(中)旬、4月中下旬春茶后、7月上中旬分别每公顷施用氨态氮硫酸钾复合肥0.45~0.75t。
6 茶园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害主要有茶眼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茶叶螨类和茶白(赤)星病等防治措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利用综合防治措施,保持生态平衡。
6.1 农业防治
分批、多次、及时嫩采,按照茶叶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合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茶卷叶蛾、茶螨类、茶黑刺粉虱、茶白(赤)星病、茶炭疽病等茶叶病虫害;通过合理修剪,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和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同时可除去病虫残枝;秋末施基肥,通过进行茶园深耕,破坏害虫在土壤中越冬场所,减少翌年发生的虫口密度;将茶树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减少病虫在表土、落叶中越冬的害虫基数。
6.2 物理防治
利用人工捕杀和灯光、黄板诱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茶黑刺粉虱、茶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危害。
6.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对害虫进行控制。
6.4 农药防治
6.4.1 茶白(赤)星病
茶白(赤)星病易发于低温高湿的气候,被为害的茶鲜叶制成的产品味苦涩,严重影响茶叶品质。茶芽萌发后,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800~1000倍液進行喷雾防治,安全间隔为10d。适当修剪,砍除遮荫树,促进通风透光,合理施肥。
6.4.2 茶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一般为害盛期为6—7月,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致使芽梢生长受阻,防治方法:在6月中旬用24%虫螨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安全间隔为10d;用15%茚虫威2000~2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10d;灯光诱杀,粘虫板捕杀,及时勤采、嫩采。
6.4.3 茶黑刺粉虱
茶黑刺粉虱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为害盛期9月上旬—12月,防治方法:黄板诱杀成虫;22%阿立克(氯氟氰菊酯+噻虫嗪)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安全间隔为10d;用韦伯虫座孢菌2~3亿个孢子/mL;修剪、疏枝、除草、促进通风透光。
6.4.4 茶螨类
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较重的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种类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茶跗螨等。防治方法:用24%虫螨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安全间隔为10d;螨类一般以成虫越冬,为减少翌年虫口基数,在每年秋冬11月下旬—12月上旬结合封园用45%晶体石硫合剂稀释150~200倍(波美0.3~0.5度)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60~70d。
7 茶叶采摘与运输
茶叶采摘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茶叶加工的要求,按标准适时采摘。采茶时采用提手采,用清洁、通风的篓筐盛装,防止鲜叶变质或与其它有害物质混合。采摘的鲜叶做到不挤压、不破损、分类堆放、运输,运输器具要清洁卫生、通气,鲜叶进厂要分批、分品种、分老嫩叶、分雨水叶,分加工茶类品种及时验收堆放,保持鲜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