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黑星病防治关键

2017-04-11郎德山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黑星染病多菌灵

郎德山

导读:每年春季开始,日光温室黄瓜都不同程度发生黑星病,给黄瓜生产造成损失。因此,联系生产实践,提出应熟识黄瓜黑星病发病症状、掌握黄瓜黑星病发病规律、了解黄瓜黑星病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防控措施。

每年春季开始,黄瓜都会不同程度发生黑星病。2016年2月以来,寿光及周边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黑星病发生较重,个别温室反复发生,给黄瓜生产带来较大为害。结合黑星病发生规律及发病条件,联系生产实践,提出了采取的措施、防治关键,希望对早春茬黄瓜種植的农户有所借鉴和指导意义。

1 黄瓜黑星病发病症状

黑星病在黄瓜生长的不同阶段都可发生,为害黄瓜的叶片、茎、瓜条、生长点,特别是植株的嫩叶、嫩茎、幼果受害严重。

幼苗染病,子叶上出现黄白色圆形斑点,严重时子叶、真叶腐烂,出现双头苗,甚至秧苗整体腐烂。

嫩叶染病,叶面出现圆形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直径2~5 mm的淡黄色病斑,且边缘呈星纹状,形成边缘有黄晕的星星状穿孔。

嫩茎染病,出现暗绿色菱形斑,逐渐变暗色且凹陷龟裂,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点染病,顶叶枯萎。

幼瓜染病,病斑旁边的组织生长受抑制,引起瓜条弯曲、畸形。

成瓜染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流出透明的黄褐色胶状物,随病斑扩大、凹陷,胶状物增多、堆积。空气相对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层。

黄瓜收获期染病,瓜条呈暗绿色,有凹陷斑,逐渐变为暗褐色,空气干燥时出现龟裂。

2 黄瓜黑星病发病规律

病菌通过菌丝体附着在病株残体,土壤、棚内支架等处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主要靠雨水、空气、农事劳动等途径在田间传播。病菌潜育期在露地为9~10天,温室一般为3~10天,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在15~30℃较易产生分生孢子。由于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土壤湿度、空气湿度都较高(85%以上),室内白天温度在25~30℃,夜间在13~15℃,满足黑星病发病条件,特别是从2月中下旬开始,外界光照加强,室内温度较高,黑星病逐渐开始发生。

3 黄瓜黑星病发生的原因

①日光温室内黄瓜种植密度较大 个别农户片面认为种植密度大,产量、效益均更高,因此将种植密度增大到3 800~4 000株/667 m2。

②空气湿度大 一是温室通风换气不良,早春外界温度偏低,有的农户没有及时通风换气,导致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二是没有覆盖地膜,大水漫灌后造成室内的空气湿度大;室内相对湿度达90%以上易发病。

③室内光照弱,植株长势不理想,抗病力弱 一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良如阴雨雪天影响到室内光照;二是使用的薄膜透光性差,加之支架、立柱等遮荫、植株间相互遮荫,导致植株下部光照弱等。

④重茬 连续多年多茬次种植黄瓜,有的农户连续种植8~10年,病害发生加重。

⑤未进行种子消毒 黄瓜种子带病,播种后极易引起发病传播。

4 黄瓜黑星病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津冬1号、津优518、德瑞特736、德瑞特10、津优35、津优38、津萃寒抗、津优8号、丰冠冬春、津杂2号、密刺系列、津春2号、津春5号、津优2号、津优5号、青杂1号、青杂2号、中农13号、中农11号等。

②种子杀菌消毒处理 a.温汤浸种处理。用 55~60℃的温水浸种15~20 min,捞出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浸种20~30 min,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浸种70~80 min,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加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浸种50~60 min,然后用温水清洗1~2次,洗净种子表面的药剂。

b.药剂拌种处理。用黄瓜种子质量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均匀拌种,防止产生药害。

③适时通风换气 晴天浇水后,在不降低温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尽量延长通风时间;在连续阴雨雪天气,只要条件许可,要尽可能通风换气。一般早春在11:30~14:00通风,注意从顶部通风,3月下旬后随着外界温度升高,通风时间延长,适时增加前沿通风。

④增加室内光照 一是尽可能延长温室的采光时间,保证室内温度不下降的情况下早揭晚盖草苫;二是经常清扫棚膜表面的尘土和苫草,增加透光性;三是使用无滴膜,以免棚膜形成水珠影响光照。

⑤降低室内空气湿度 4月前,浇水在晴天上午进行,中午前后加强通风排湿;栽培垄覆盖地膜,采用膜下灌水,减少水分蒸发;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滴灌方式,降低空气湿度。

⑥加强栽培管理 a.培育壮苗,育苗营养土和穴盘必须消毒。营养钵育苗,苗龄50~55天;50孔穴盘育苗,苗龄35~40天。

b.翻地前撒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每667 m2施腐熟鸡粪6~8 m3、三元复合肥

50~60 kg,深翻25 cm,整平后起垄。

c.合理密植。采用大小行起垄定植,大行行距70~75 cm,小行行距40~45 cm,株距30~33 cm,每667 m2定植3 300~3 500株为宜。

d.加强温湿度调节。温室内上午温度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过33℃,空气湿度应为70%~75%。下午覆盖前白天温度控制20~25℃,空气湿度75%~80%,夜间温度13~15℃。夜间外界温度15℃以上时,昼夜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避免黄瓜叶面结露。

e.加强轮作换茬。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倒茬3~4年及以上,重病地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条件许可的进行水旱轮作,减少病害的发生。

f.彻底清洁田园。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植株根系、叶片、茎蔓、地膜等清理干净。对于黑星病发病植株,及时带出室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g.温室杀菌消毒。温室大棚在定植前7~10天,闭棚进行消毒杀菌处理,白天室内温度升到45~50℃,持续4~5天,每667 m2配合使用硫磺粉2~

3 kg混合锯末4~5 kg,均匀分布在温室内点燃熏蒸,或用45%百菌清烟剂1.0~1.5 kg熏蒸1次。定植2~3天前务必彻底通风排味,防止发生药害。

4.2 化学防治

①喷药防治 发病初期,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农抗BO-10)水剂150~200倍液加5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②粉尘或烟雾防治 草苫拉开后通风前,每667 m2用5%百菌清或5%多菌灵粉剂800~1 000 g喷粉;傍晚闭棚后,每667 m2用45%百菌清烟剂200~300 g熏烟,连续防治2~3次,注意次日适时通风换气。

猜你喜欢

黑星染病多菌灵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伊犁苹果黑星病发生及其防治
黄瓜黑星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爱 情
大战黑星木马
食饵染病生态流行病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收获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瓜及其种植土壤中多菌灵残留的研究
棚室黄瓜要防黑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