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2017-04-11孙继野

关键词:灾害预警利用

孙继野

【摘 要】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自然变异都在地球表层反映出来,当达到一定的强度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由此产生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是其中的常见一类。

【Abstract】The earth is our homeland, the earth's natural variation are reflected i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when reached a certain intensity it will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is resultes natural disasters,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is one of the common class.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82-02

1 引言

自然与人为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现阶段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以两种因素综合居多。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生活,都会因为地质灾害的影响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研究地质灾害的人员要着重研究如何将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尽量缩小,还要重视地质环境的研究利用,将自然与人类的损失降到最低。

2 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是指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灾害。发生原因主要有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常见的包括地壳运动、地面变形、土地退化、水土污染等。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出现各种极端天气;地壳活动频繁,变化剧烈;无度使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1]。

地质灾害特点:隐蔽性。即在灾害发生之前,人们发现不了先兆,不能及时采取预防与抵御措施;突发性。地质灾害一般来势汹汹,猝不及防;破坏性。严重破坏建筑物、道路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些特点给我国的地质灾害工作造成了重重阻碍。

3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地质灾害频繁且破坏力大,给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例如,西南等地区暴雨频繁,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不仅對当地的通信设备造成毁灭性的损坏,还阻碍了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比较严重的灾害如地震等,带来的伤害更是骇人听闻,不管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还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都给国民带来了无法磨灭的惨痛记忆。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加强多山地区建设,将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建立完善的灾害防治体系至关重要。具体包括:划分调查区域、灾害预警、集体搬迁等。我国的灾害防治工作经过了很长一段时期的摸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工作中已经能够做到及时、周密地进行部署,应急体系逐步完善以及预警能力得到很大程度提高[2]。

4 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

4.1 灾害预警

灾害发生后再完善、再及时的处理措施也是徒劳,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有效监测与预警对于增强灾害防治效果十分重要。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不仅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监测预警系统完成后,若发现异常地质情况,能够利用准确性较高的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判定,收集、反馈生成的数据信息。灾害预警的初衷在于尽快对存在发生可能性的灾害进行预警,为处理灾害、争取救援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时间[3]。

4.2 划分灾害防治区域

该部分是防治灾害的重要环节,根据已经发生灾害频繁程度划分重点区域,重视该地区异常现象的调查与判断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还要根据地质情况以及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对各个地区的灾害危险等级进行划分,如此就能明确每个区域发生灾害的概率与危险系数。地质防治人员能够将此作为依据,根据当地实际的人文、地质等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预警方案,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4.3 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体系要注意将应急管理需求作为体系制定依据,积极整合现阶段技术资源,建立与公共管理相适应的应急处置机构、信息平台、技术应用系统。建立完善的应急制度能够为灾后行为作出明确的规范与指导,将物质与人力资源充分整合。

4.4 集体搬迁治理

地质灾害检测到危险系数高的隐患点时,对地质进行勘查确认,发出明确的灾害警报后,有关部门应该立刻组织灾害区域内的民众进行集体撤离。搬迁治理能够有效保证民众的安全,是将人的生命放在灾害防治第一位的有力体现。

4.5 科学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重要手段。很多地质灾害在发生之前具有一定的预兆,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能够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对典型的地质环境、灾害发生原理、成因模式等进行综合研究与判定,开展监测预警、防治灾害等的研究,完善应急处理与模拟研究等。

5 地质环境概述

广泛意义上的地质环境是指岩石、水、大气层构成的体系。狭义上的地质环境指岩石圈与岩石圈风化形成的物质。亿万年来,地球不断演化,人类生命出现的时间与地球演化时间相比只是沧海一粟,而人类周围的地质环境是最近一次造山运动形成的。地质环境十分开放,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为生物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料,与周围的水、生物、大气等时时刻刻进行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也与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因此地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并且其变化的方式呈现出一定的周期规律[4]。

6 建设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不管是地质灾害防治还是地质环境利用,都是将保障民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地质安全至关重要。

6.1 地质环境利用

对地质环境进行利用要充分考慮其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的特点,利用综合性手段对地质与环境进行勘察,对地质环境的安全系数进行准确评定。建立完善的地质环境利用与评价系统能够对监测范围内的地质环境进行充分了解,以便对其进行分类与利用。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的作用不仅能够为经济与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能使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与严重程度得到很大程度削弱。在评价与利用中,要重视评价具有实用性与便于操作性的特点,评价方式不能被思维定式所限制,要勇于探究新的方式与思路。

6.2 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将工程增加的地质灾害风险降到最低。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综合利用地质环境时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首先,要对工程周围环境与周边的地质情况与影响地质情况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对现存的风险与风险类型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安全措施。其次,人为因素在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中已经占据愈来愈大的比例,规范人类行为已经成为加强地质环境利用与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构建与完善地质环境利用时,要注意协调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不仅不利于地质环境的利用,还会影响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类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不仅要对工程与地质进行安全系数的评估,还要运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意义与效果进行分析。

7 结语

地质灾害一般突然发生,而且影响范围大、危险系数高,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地质环境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放在首要位置,规范人类自身行为。根据时间、地点、激烈程度等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规律分析。转变单纯进行地质评价与灾害防治的传统思维定式,持续利用地质环境,主动进行灾害风险管理,将地质环境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鑫,叶敏.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6):169-169.

【2】杨淑萍.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要点[J].有色金属文摘, 2015, 30(6):147-148.

【3】罗兵.地质环境利用及地质灾害防治方式分析[J].低碳世界, 2015(25):141-142.

【4】马娜.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3):139-139.

猜你喜欢

灾害预警利用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