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生成中的推动力 

2017-04-11闫晓丽�オ�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坐标轴童真丰子恺

闫晓丽�オ�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定位教育:“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换言之,在课堂教学生成中,其他教师、学生对于教师的推动力,依然不可忽视。

一、如切如磋——教师之间的激发

教师的发展和进步,不是人云亦云,不是亦步亦趋,而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教師间的激发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促进了任课教师的思考,提高了备课效率。

在开始备《送考》时,我按教参上的说法把文章的主旨定位为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和对教育制度的批判。但是总觉得不够深入。老教师听课后建议把文本与丰子恺的人生和作品联系起来,找到着力点,然后再回归文本。通过看丰子恺的漫画和文集以及他的个人经历,发现《送考》其实是对孩子失去童真的痛心和悲悯。但是如何从批判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回到这个主题上,似乎很难。后来老教师和我聊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他为什么批判考试制度”,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不是因为对于童心的泯灭的失望吗?

后来,我设置了两个问题——“我”为何不同于其他家长,是否知道丰这个人?然后借机介绍了丰子恺,重点介绍他温柔悲悯地看待事物的心态及由此带来的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另外,我采用了让学生完成坐标轴的形式,来体验送考前后“我”的心理变化。我设置的坐标轴能够让学生借助下降式线条一目了然地看清:随着考试的推进,孩子身上的什么东西越来越少?同时,我插入了丰子恺烟斗上刻的赞美儿童的诗和他法名为婴行的选择,自然地引出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丰子恺对于童真丧失的痛惜和对童真的呼唤。

二、如琢如磨——教后反思的推动

教后反思,是琢磨,是改进,就像雕刻程序的最后一步——打磨。只有这一步做好了,呈现出来的作品才更美更自然。赛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很多反思,主要涉及两方面。

1. 关注预设与生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第一次上课时,我沿着设定好的教学思路,不给学生讨论思考的发挥空间,就希望学生跟着我走。

但是教学反思中,我体会到,教学设计不等于课堂,好的教师应该注重生成,特别是学生思考基础上的生成。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教师不能预设好答案再去提问题,提好问题后要考虑它的严密性,同时又得预想到学情。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结论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方法无他,立足文本,以思带读,以读促思。有的教师希望学生读到 “纯真”“童真”,就在课堂之初导入童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挖掘,读出叙事散文的内在言说。

2. 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赛课前,我问学生初读《送考》的感想,他们认为是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如何让学生摈弃先入之见而探寻到文本内在的意蕴就是一个难题了。我上文设置的坐标轴和文本阅读 基础上的思考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帮助。

阅读作品可以借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同时结合作者的生平、为人和他所处的环境、时代来理解文本。在多次整体涵泳阅读后,学生思考“我”为何不同于其他家长;在明确丰子恺形象和他的毕生追求后,思考他的追求在文中是否一以贯之,如此读文识人,以人哺文,引用作者本身的著作印证文本的核心主旨,而且在文本阅读的推进中,引导学生思考对应试教育的批判源自什么,从而得出作者的呼吁——不愿意童真流失。

三、教学相长——学生的推动

“人人是我师。”这是讲学生对于教学的推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必然在空间或时间方面有我们所到达不了的地方,教师可以借此看到自己的不足。

上课前,我让学生先做批注,有学生在文章结尾处批注:“结尾略显平缓,却于平缓中将悲伤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慢性饥饿这种死法对于过度操劳、极度敬业的鞋匠来说,是绝配的。如果换成另外的死因如车祸、心脏病,就无法像原文一样有这么悲凉的意味了。”这样的语言激发我注意到处理这个细节的方法,使得我的课堂更加充实与深入。

于学生而言,课堂最终的目的是有所得,有所悟,甚至在一节课后意犹未尽,横向纵向地去做探索,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面,而不仅仅是停留这篇课文上。于教师而言 ,学生的激发也会促使教师做更多的调整和思考,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就教师的成长而言,需要过来人的点拨,自己的钻研努力,学生的推动,最后才能产生化合作用,自己开悟,然后和学生共同前进。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激发生命,丰富生命,完善生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学(226200)

猜你喜欢

坐标轴童真丰子恺
爆炒米花
爱上游戏,回归童真
用坐标轴平移妙解斜率和(或积)为定值问题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想东想西”展童真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丰子恺的“人”和“文”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
巧用仿射变换妙解高考解析几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