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分类”游戏教学策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7-04-11李静
李静
1 研究背景
《新华字典》把游戏界定为:与生活和劳动技能有关的,能够促进体力与智力发展的娱乐性活动。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的方法及过程比游戏的结果更为重要,游戏提供探索不同可能性的机会,并提供缓冲情境,达到个人行为的适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深入,游戏教学策略也越来越广泛地被教师认可和接受。
2 教材分析
“生物的分类”是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的内容,共分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生物分类的等级”两部分。学生在前面几节中已经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明确了自然界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
3 实施程序
游戏一:猜谜游戏。
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学习难度。有的教师让学生体会超市购物的实践,或者体会买书的经历,有的教师将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处理成“猜猜滇金丝猴图片最可能藏在哪本书里”。
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买书或者寻找图片在哪本书里,都是很简单的。因为基于他们之前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生物的分类已经具备了朴素的认识,没有必要再抽出时间用于这些生活事物的分类。这种导入对于学生而言是为了导入而导入。笔者在处理时,去除了生活事物的分类活动,首先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中国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的就是分类。我们每个人对分类都不陌生,一个人从学习说话时就开始学习分类,例如苹果、梨子是属于水果类,书、本子、笔属于文具类,可以说,对事物分门别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
之后,很多教师把教学程序设计为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尝试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这种设计相对来说比较中规中矩,教学气氛一般。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创造性地把该部分设计成了一个趣味的猜谜游戏,学生的激情被立刻点燃,参与度极高,最后能非常自然地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
游戏设计如下:教师在屏幕上先展示十几种动植物图片,并游戏前,先跟学生一起说出图片上生物名称。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面朝同学站立。教师在图上任意指示一种生物作为谜底,请这位同学提问猜出谜底,要求:不能直接提问生物名称;不可以提问顺序,如是不是第五幅图的生物?其他学生只能根据谜底回答是或者不是。
规则一说完,很多学生都举手希望参与活动,上台的学生提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例如它是动物吗?它会飞吗?它打鸣吗?它能吃吗?它有脊柱吗?它有翅吗?……活动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答案。这些正是课本中所介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的分类依据,不需要教师再过多赘述,自然得出结论,说明学生其实已经会了分类的方法,即根据某一特征进行逐级分类。
游戏二:拼图游戏。
生物分类的等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生物分类等级单位越低,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生物分类等级单位越高,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之前的教学一般运用讲授法,之后发现很多学生经常会混淆。单纯的讲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笔者设计了第二个游戏:拼图游戏。
每个小组有一个信封,信封里有10张卡片,请选取其中的7张卡片,按照分类等级单位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排出犬的分类等级图。10张图片分别是:① 犬、狼、狐狸、狮子、黑猩猩、鸽子、蝗虫;② 犬、狼、狐狸、狮子、黑猩猩、鸽子;③ 犬、狼、狐狸、狮子、黑猩猩;④ 犬、狼、狐狸、蝗虫;⑤ 犬、狼、狐狸、狮子;⑥ 犬、狼、鱼;⑦ 犬、狼、狐狸;⑧ 犬、狮子;⑨ 犬和狼;⑩ 犬。
学生在排序时,除了需要考虑分类等级单位外,还需要考虑究竟选择哪张图片合适,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动起来了,一起商讨如何排序,在动手游戏中增进了小组合作的协调性,内化了学习的知识。完成拼图游戏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犬和蝗虫同属于动物界,它们的相似程度很低,亲缘关系很远;而犬和狼同属于犬属,它们的相似程度很高,亲缘关系很远。不需要教师再反复解释和强调,这部分知识已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戏三:角色扮演。
之后,笔者又设计了区分哈士奇和狼的举牌游戏——给老虎分遗产的认亲游戏,老虎去世后留下了一笔遗产,由与老虎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继承遗产,请你判断应该判给谁?有猫、狼、豹、黑猩猩来争遗产。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猫。这时,教师追问:你确定吗?有理论依据吗?学生根据教材图片进行角色扮演:猫与老虎同属于猫科,狼与老虎同属于食肉目,豹与老虎同属于豹属,黑猩猩与老虎同属于哺乳纲。分析完发现,原来是豹与老虎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应该判给豹。
这时,该游戏还没有结束,教师继续讲授故事:还有一个动物也要来分遗产,它是谁呢?教师通过狮虎兽引出种的定义的学习,完成难点突破。
4 教学分析
古人说:“不教之教,教之宗也。”可见不教之教是最根本的教学法。如何行不教之教呢?《老子·二十二章》说:“少则得,多则惑。”也就是说不教之教,首先不是满堂灌的教法,但也不是不教,而是教師给予学生足够的,但又是尽量少的引导。本节课运用“游戏-讲授-游戏“的教学策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即使平时比较羞涩的学生,也没有了心理障碍,参与到游戏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被激发,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充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