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粮油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的新模式探讨
2017-04-11陈保平董凡卓濮玉千
陈保平 董凡卓 濮玉千
摘 要: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文章基于保山粮油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的模式,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模式创新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新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保山;粮油;检验监测;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13001
粮油质量检验,是依据国家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粮油及其制成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储藏品质及卫生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1],政策性、社会性强。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2006年《国家粮食局关于建立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及时发现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安全隐患,从源头上确保粮食质量安全[2]。保山自古以农耕文明著称于世,素有“滇西粮仓”的美誉,粮油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一直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探索粮油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新模式,建立资源统筹、运转高效、结果共享的粮油检验新格局,是新时期保山粮油检验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
1 体系建设的现状
1.1 机构设置情况
保山市具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的粮油产品质量检验站共有2个,其中市级站1个,县级站1个。保山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市级站)成立于1979年,2011年明确为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国家粮食局于2013年第五批确立建设为区域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现有实验室面积不足600m2,共有编制3人,均为初级职称。腾冲县粮源粮油检测有限公司(县级站)依托粮油承储企业,为公司化运作。市内其余粮食企业基本设有化验室,但检验设备不全,检验人员匮乏,仅能开展基本的物理指标检测。
1.2 检验监测能力情况
全市检验监测能力分布不均,受资金投入,人员编制,检验场地等因素影响,地区差别较大,仅有市级站纳入粮油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市级站主要承担国家、地方粮油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承担对全市范围内省和地方各级储备粮、军供粮、救灾救济粮、水库移民粮、学生粮及全市区域内的粮食的质量检测、技术鉴定工作,确保口粮的绝对安全;承担各级下达的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及各项专项检验任务,监测关口前移,从源头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协同有关部门做好粮食质量监督工作及粮食食品安全工作,同时面向社会开展粮油(原粮)及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为政府部门确保保山粮食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支撑。“十二五”期间,全市争取到国家、省、市各级投资总额约合1000万元,检化验设备新增50套台。目前,具备检测大米、稻谷、菜籽油等14个完整产品和204项检测参数,包含了重金属(铅、砷、汞、镉等)、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等)、农药残留(敌敌畏、乐果、甲拌磷、甲基毒死蜱等12种农药)以及常规物理化学指标。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检验监测人员结构不合理
保山作为“滇西粮仓”,粮油检验机构成立早,初期多有公务员从事检验工作,随着粮食市场化以及政事分开的推进,有的明确为事业单位,有的转变为企业,有的因未纳入财政预算,资金匮乏,设备老化,缺乏技术人才,不具备申请检验检测资质,无法出具具备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已经形同虚设。目前,全市共有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专业技术人员3人,全部为初级职称,企业在职2人。全市检测人员整体呈现年龄结构不合理、老中青年龄段人员失衡、素质参差不齐、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特点。企业检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待遇低,检验人员更替频繁,导致检验效率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虽设有化验室,但资金基本自筹,投入有限,设备少,专业检验人员基本没有,难以满足检验工作的要求。保山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作为市级中心站,只有编制3人,粮油检验业务量迅速增长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从2010—2016年,人均业务量增长了2~3倍,人员数量却没有增加,已完全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
2.2 检验检测资源利用率不高
“十二五”期间,保山市共获得国家、省、市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全部用于建设市级中心站,其中国家和省级资金600万元,全部用于购买检验监测设备,检测设备的检测能力已经基本覆盖“十二五”粮食检验监测能力发展主要参数指标。目前,保山市多家质检机构职责重叠,均具备粮油检验检测资质,重复购置检测设备现象严重,检测参数雷同,检测仪器和人才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保山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作为保山专业的粮油检测部门,受制于人员编制,人员数量无法拓展,实验室面积不足600m2,達不到区域性国家粮食监测站房屋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m2的要求,也无法满足检测功能区布设和仪器设备安装使用的要求,致使仪器设备使用频率较低,检测业务开展受限,无法满足粮油市场化的需求。县级粮油检测站和粮油企业化验室,人员少,设备不足,只能单一的针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原粮开展检测,不能面向社会开展检验工作,仪器设备闲置率同样较高。
2.3 检验监测机构核心竞争力不强
粮油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初期,立足粮油,定位相对狭窄,检测参数和样品来源单一,核心竞争力弱,致使社会认知和自身发展受到限制。保山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虽属于保山专门的粮油检验监测站,但并不是唯一的粮油检验检测机构,多家检测机构开展粮油检验,致使政府投入资金和人员编制被分散,粮油产品的营养结构分析、地沟油检测和转基因粮食鉴定等重点领域和新技术领域检测能力不足,新项目扩项、检测技术研究、新标准研制等力量不足,吸收和引进先进检测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方面薄弱,不利于粮油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
3 新模式探讨
3.1 现有模式情况
国家粮食局于2013年第5批确立把保山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为区域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投资230万元提升保山粮食质量检验监测能力,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配套投资。考虑到政府财政能力和各地检测资源的有效整合。保山市人民政府和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共建保山食品检测中心,保山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被统一纳入食品检测中心,获得1000m2的实验室使用权,原有机构名称、人员编制、法人主体地位不变,资质维护、质量体系运行纳入保山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技术体系管理。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计入投资总额,权属关系不变。保山市食品检测中心对外独立开展工作,财务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按投资比例分配收益。纳入保山食品检测中心后,可以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实验室功能规划,统一检测参数认定,统一协调资质维护、质量体系运行,有利于检验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使用,全面提升保山粮油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水平。
3.2 新模式展望
保山市食品检测中心建设已步入正轨,但整合单位有限,目前仅保山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被纳入检测中心;整合松散,目前要马上整合为独立的食品检测中心较为困难。未来仍需在组织管理方式、财务运行、资源共享等方面做更多探索。
3.2.1 組织管理
目前保山食品检测中心采用中心主任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制管理模式。一方委派中心主任、副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1名,一方委派常务副主任、财务负责人各1名,组成保山食品检测中心领导班子。保山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作为纳入机构,承担职责范围内的检测任务和共享分配的检测任务。从长远来看,这种“软整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布局分散、条块分割明显和检测核心竞争力弱的问题,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人才队伍的建设、检测能力的根本提升影响有限,只适合过渡。随着食品安全的日益严峻,检验监测的高标准严要求,只有实现“硬整合”,整合包括粮食、农业、食药监等,真正过渡到统一的食品检测中心,统一实验室建设、统一仪器设备配置、统一检验检测经费保障、统一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统一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检验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创新检验监测体系,实现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才能真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3.2.2 财务运行
保山市食品检测中心初步形成了进行单独核算,每年财务决算后形成的结余收益,按双方投资总额比例进行分配的模式。受制于机构编制、干部人事、财务制度、绩效考核等,未来仍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探讨。可以探寻组建后的检测中心人员费用、业务经费、设备采购、车辆运行等由财政全额拨款,检测中心开展技术服务、委托检验等预算外收入实行收支2条线,全收全返,返还的费用主要用于事业发展。为支持检测中心实施绩效工资,财政按核定人员编制总量将人员工资按月拨付到检测中心,由检测中心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将绩效工资发放给职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检验检测经费列入各自的财政预算,分期分批拨付给检测中心。因临时性任务、突发事件等产生的额外检验检测费用,由各部门于年底一次性补给检测中心[3]。
3.2.3 资源共享
有效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发挥检验检测资源的优势。可以考虑建设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研发预警软件,合理统筹检验检测计划、设备和检测任务,推动检测检验标准使用、检测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的统一。开发“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追踪溯源、共用共享和检测信息的电子化监管;研发预警系统,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对重点企业、重要产品、关键环节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实现检验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满足食品(粮油)市场的需求。
4 结语
粮食食质量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创新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检验资源,突出行业优势、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组织管理,才能有效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有效提升粮食质量检验监测能力,保证口粮的绝对安全,走出保山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文.基层粮油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在粮食质量安全中的重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3):7981.
[2]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关于建立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通知[EB/OL].http://www.chinagrain.gov.cn/lszlaq/jgdt/20061017.html,2017-02-08.
[3]徐建峰,孙晓丽.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盘锦模式见成效[J].质量与认证,2016(7):83-84.
作者简介:陈保平,云南保山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粮油质量检验技术研究;董凡卓,云南保山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粮油质量检验技术管理;濮玉千,云南保山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粮油质量检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