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能力评价研究
2017-04-11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王卫国
◎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王卫国
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能力评价研究
◎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王卫国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加快提升航天科研院所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单位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信息化建设。而同时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化与业务战略融合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如何在新形势下全面评估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有效提升信息化投资的效益,正确评估与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差距,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
一、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能力模型构建
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能力是指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并通过信息化绩效目标的实现来支撑本单位发展战略的一组条件。笔者认为,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能力主要有5个组成部分,即信息化基础能力、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信息化综合管理能力、信息化与业务融合能力以及信息化绩效能力5个方面。
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和信息化基础能力是信息化建设的两大基本要素,而信息化综合管理能力主要描述信息化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信息化人力组织、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综合治理分别描述信息化内部要素及要素关系,而信息化与业务融合能力则用来体现信息化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信息化基础能力、信息化综合管理能力、信息化与业务融合能力都属于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能力的范畴。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能力和信息化绩效并不一定能成正比关系,信息化建设能力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大小,而信息化的绩效也同样并不一定能够真实反映航天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因此,为了正确衡量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的综合能力,笔者综合考虑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信息化基础能力、信息化综合管理能力、信息化与业务融合能力以及信息化绩效能力5个方面,构建的信息化能力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能力框架
1.信息化基础能力
信息化基础是指搭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环境,是信息化能力的基本要素。信息化基础能力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标准规范和数据资源管理3个方面。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软硬件基础平台和信息系统技术路线。软硬件基础平台是指数据中心、云平台、存储备份、中间件等内容;信息系统技术路线主要反映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架构中技术路线选型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信息化标准规范是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基础条件,包括技术和管理2个方面,尤其是数据标准的建设和应用是衡量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指标。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包括航天科研院所的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和数据资源管理情况。
2.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
人力资源建设是推动航天科研院所长远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人力资源也是信息化能力的最基本要素。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包括3个方面: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体系和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
信息化领导力是信息化领导机构对业务决策及信息化决策的控制能力,这是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的有力支持,可以通过主管领导级别、考核情况等方面来反映。如建立首席信息官(CIO)管理体系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信息化领导力。
信息化组织体系包括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和信息化技术组织体系。如信息化办公室属于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信息技术中心属于信息化技术组织体系。
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包括信息化专职人员队伍、信息培训。信息化专职人员队伍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团队,其所占比重、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信息化培训是提升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的保障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培训,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
3.信息化综合管理能力
信息化综合管理能力是指通过规划设计、项目建设、IT服务体系建设等手段对信息化要素进行综合管控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化顶层设计能力、信息化安全管理、信息化运维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
信息化顶层设计包括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和信息化总体架构水平。
信息安全管理应从信息安全参考的标准、相关管理制度及采用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评价。
信息化运维管理应从运行维护体系的建设、容灾备份的建设等方面来考察。
信息化项目管理通过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范围、周期、成本、质量等项目管理要素的综合管控情况来体现。
4.信息化与业务融合能力
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能力是信息化应用价值的重要体现,是信息化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4个方面:信息化应用对业务战略的支持、主营业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业务部门与IT部门协作。
信息化应用对业务战略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战略与规划、信息化总体架构、信息化投入,这是信息化应用在战略层面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主营业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考察信息化应用在主营业务及管理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其中主营业务信息化根据航天科研院所业务类型的不同,考核的具体指标有所不同。
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相互协作指信息化规划过程协作情况、应用系统建设过程协作情况。
5.信息化绩效能力
为全面、系统地反映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的绩效能力,可以通过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来进行细化,包括财务层面、内部业务层面、学习与创新层面和客户层面。
在财务层面,主要体现在增加利润、降低成本;在内部业务层面,主要体现在促进航天科研院所管理水平、提高业务效率;在学习与创新层面,主要体现在航天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员工能力提升;在客户层面,主要体现在客户满意度、加快市场响应。
二、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发展阶段研究
1.信息化发展阶段划分
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5个发展阶段(见表1),这5个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核心建设任务也有明确的区别。所表现的主要特点为:局部建设/分散应用、基础建设/系统推广、全面建设/数据集成、统筹整合/流程集成、体系建设/价值集成。
2.信息化能力与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关系
不同的航天科研院所处于不同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化能力也有相应不同的发展特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这些特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在信息化刚刚起步的阶段,一般将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作为重点;而当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则更加重视业务模式变革、战略支持能力。航天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与本单位的信息化能力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能力的评价可以有效识别其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信息化能力水平与信息化发展阶段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化能力水平与信息化发展阶段关系
三、基于信息化能力的评价过程
考虑到我国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在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以信息化能力为评价对象,建立基于信息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结果得出信息化能力水平,进而识别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促进航天科研院所明确当前核心任务、支撑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如图3所示。
表1 信息化发展阶段
图3 基于信息化能力的评价过程
信息化评价是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反映和解析信息化的总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依据,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本文提出基于信息化能力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预期效果分析如下:
一是反映现状,客观真实地反映信息化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个性化特点。
二是对标分析,促进院所之间的对标分析,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
三是决策支持,为信息化建设投资提供客观依据,为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定性、定量的决策依据。
四是导向作用,发挥评价指标体系风向标作用,体现航天科研院所信息化的顶层发展战略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