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史话之一次有争议的诺贝尔奖
2017-04-11朱长超编辑一帆
文/朱长超 编辑/一帆
诺贝尔奖史话之一次有争议的诺贝尔奖
文/朱长超 编辑/一帆
朱长超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诺贝尔奖的评奖机制是公平有效的,评定结果总体上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但是,诺贝尔奖的评委们也是人,评奖活动也会受到丑陋人性的污染,也会受到人的认知的局限。在百年诺奖史中,也曾经发生过真正的发现者被排除在外,而心理阴暗、老谋深算的科学家获得了大名大利。真正发现链霉素的科学家沙茨被排除在诺贝尔奖之外,而没有作出第一贡献的他的导师瓦克斯曼采用不光明手段,却得到了195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沙茨寻找抗结核的良药
沙茨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拉特格斯大学教授瓦克斯曼的研究生。瓦克茨曼是微生物学家,他对发现放线菌素、棒曲霉素,也有过一定的贡献。他让沙茨从事寻找新抗生素的工作,每月报酬40美元。沙茨勤奋地工作,找到了一些新的抗生素菌种,特别是发现了对肺结核菌有抑制作用的链霉素菌种。但是,瓦克斯曼害怕肺结核菌的传染,不同意他从事这项研究,由于沙茨的坚持,瓦克斯曼勉强同意了。后来,沙茨解决了链霉素的许多科学问题,瓦克斯曼也就支持他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沙茨是学生,两人合作发表了论文,署名是沙茨、瓦克斯曼。沙茨在前,署名为第一作者,他是最主要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导师设下圈套,师生对簿公堂
老谋深算的瓦克茨曼敏感地认识到这项发现的医学价值和商业价值,他假腥腥地对沙茨说,链霉素应该造福于人类,不应该作为专利谋利,要沙茨放弃专利,并要求他在一个文件上签字。沙茨信以为真,没有细想,既然导师这样说,就愉快地同意了。
瓦克斯曼嘴上说要让链霉素造福人类,劝沙茨放弃专利,他自己却根本不想放弃专利和技术转让费。他在欺骗沙茨的同时,悄悄地从默克公司获得了一大笔技术转让费。沙茨闻讯,感到自己受了欺骗,他决定先礼后兵,写信给瓦克斯曼,声明自己是链霉素的发现者之一,他应该获得对方所获报酬的一部分。导师见已经到手的钱要吐出一部分,心里很不高兴,认为沙茨已经签字放弃,无权提出这种要求。
协商不成,沙茨终于决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瓦克斯曼见要对簿公堂,倒急了起来,要求协商私了。但是,师生之间到了这一步,沙茨坚决地拒绝了。结果,法院判决瓦克斯曼的链霉素专利许可证无效,任何公司都可以生产链霉素。古诗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瓦克斯曼机关算尽,本想一个人获得全部利益,结果,是非成败转头空,已经到手的一大笔转让费不得不退还给默克公司。世界上有些人总想独霸利益,不惜损人利己,但结果却常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诺奖的一次错评
但是,瓦克茨曼还是很有影响,很有能量的。他还是到处放风说,是他发现了链霉素,是沙茨见财起意,忘记了师恩,还与老师对薄公堂。沙茨是科学界的小人物,人微言轻,舆论的天平,没有倒在沙茨这一边。
对于链霉素的发现过程,社会并不很知情。沙茨因为师生关系,也不便像祥林嫂那样到处诉说。1952年,瓦克斯曼以发现链霉素而成为诺贝尔奖候选者,沙茨则被排除在外。他听说后,写信给诺奖评委,要求审查发现的真实过程,把自己也列入获奖名单。但是,评委傲慢地回信说,他们从未听说沙茨对发现链霉素有过贡献,获奖名单已不可改变。这样,没有做什么实质性研究的瓦克斯曼名利双收。而真正的发现者沙茨名声扫地。人们认为,沙茨贪图名利,对老师不敬,先是与老师打官司,再是与老师争诺贝尔奖。沙茨无法消除世人的误解,也无法接受历史的不公,只得远走他乡,到智利圣地亚哥大学任教。
世界不会永远被欺骗
岁月流逝,真相渐渐显露,科学史家终于认识到沙茨才是链霉素的真正发现者。争名夺利、巧取豪夺的人不是他,而是导师瓦克斯曼。历史已经无法改写。尽管如此,美国科学界还是尽力作了补救,尽量还历史一个公道。1993年,美国微生物学会将以“瓦克斯曼”名字命名的奖项授予了沙茨,以表彰他发现链霉素的巨大贡献。第二年,拉特格斯大学纪念链霉素发现50周年,将学校的最高奖拉特格斯奖章授予了沙茨。这样做,无疑是向世界表明,沙茨在发现链霉素的研究中,是作出了最主要的贡献的。
瓦克斯曼将学生的成果占为己有,手段很不光彩,心迹尤为阴暗。虽然一时名利双收,历史的真相毕竟难以遮盖,他自己给自己的形象涂上了一层不光彩的油彩。诺贝尔奖评委在评选过程中,也对小人物采取了一种倨傲的态度,助长了歪风邪气,也是有历史的责任和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