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研究
2017-04-10赖惠玲
赖惠玲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高职院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研究
赖惠玲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专业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政策性、交叉性和延续性等特征,课程的学习主体、主导、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从课程特点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对课程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投入建设等方面改革,提高教学成效。
项目管理;课程特点;教学现状;改革对策
高职院校要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需要从全方位考虑,从人才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专业必修的技能课程,在专业综合型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课程特征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又介于工程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之间,涉及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它具有显著的特征。
1.1 强调实践性
课程的知识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和管理经验息息相关,有国家法律或行业的规章制度的提炼、对项目管理过程的工作总结、对各项工作的经验积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深刻认识到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以及各种制度的建立背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2 知识综合性
课程中有大量概念、原理、流程、规范、方法等,既跟管理科学相关,又与工程技术、经济、建设法规、国家地方政策等均有较大关系,还与岗位职责和职业技术能力等相连甚密,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
1.3 政策影响性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强调严格遵守国家与地方性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企业规定和技术规范等。
1.4 内容交叉性
处理好课程与工程经济与财务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其他专业课的关系。如在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上就出现交叉重叠,不同课程授课教师不同,教师间缺少交流,导致重复内容在多门课程中多次学习,浪费学时,也会增加学生的厌烦程度;或重复内容在多门课程中都被忽略,导致学习不全面。
1.5 体系延续性
课程一般在大二开设,需先修《建筑识图与制图》、《建设工程计价基础》、《建筑与装饰材料》等课程,具备一定专业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同时,本课程也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2 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通过讲授和观察该课程,发现课程的学习主体、主导、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2.1 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存在“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学生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有些学生甚至因高考失利而自暴自弃;还有一些是遵照家长意愿选择专业……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2 未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仍然存在着这样“尽职”的老师——只顾滔滔不绝地“讲”,不与学生互动,不交流信息。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学习收获甚微,这是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
2.3 学习内容体系复杂
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参照所选教材来安排,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材,数量多内容差异大,没有统一的内容体系。有的从管理主体涉及的主要内容来编排,或建设方或施工方或两者兼有;有的又以管理对象及相关内容出发。这些内容体系不同,内容滞后,无疑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不便。
2.4 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课程往往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的文字性、理论性教学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处于“要我学”的“接受性”学习状态,远远没有达到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更无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2.5 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首先,大部分授课教师工程经验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生产与科研实践;教学任务繁重,生产锻炼时间严重缺乏;个人知识结构局限,很难向学生传授具体项目管理经验。其次,企业接收学生观摩、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导致观摩实习环节出现“走马观花”。再次,社会资源有限,校外实践变成校内“自习”,甚至实行“放羊”管理,以致于实践性实习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还有,课程的实训室建设较为落后,未与社会、行业和企业接轨。
2.6 投入力度还待加强
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需要考虑成本,采取“大班”上课,因材施教难于开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控制课时总数;实践教学重视不足,经费控制太死;在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软件引进、新技术培训等方面也受到严格控制;校企合作开展有待深入,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力度需要加强。
3 课程的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的课程教学现状,从课程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教学单位、教师、学生及社会共同关注,提高教学成效。
3.1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升现代教学理念
从“知识综合性”和“强调实践性”出发,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在工程管理领域的领导决策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1)遵循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从学生特点出发,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创新创造,对学生进行系统、动态、综合的评价,建立有利于学生开拓进取的激励机制。
(2)教学主体和主导的和谐统一。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为了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学到知识和增强本领,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正确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更要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求学。
(3)备课是课程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上课质量和效果。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积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授课对象,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认真撰写教案、讲稿和制作课件。对讲授同一门课程的老师,适当进行集体备课或教学专题研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2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3.2.1 选择贴切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选择一本思路明确、脉络清晰、内容详实、贴近社会的教材至关重要。教师恰当使用教材,以项目管理实际程序为主线组织教学,以项目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工作先后顺序作主要脉络;选择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适当调整内容;讲授交叉重复内容时,积极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避免出现单纯性的重复讲解的现象。3.2.2结合岗位职能和国内外趋势安排内容
教学内容应密切结合企业岗位职能的要求,模拟岗位需求,给学生布置工作任务,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增加学生对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教学内容还应适应国际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国内项目管理的发展状态,不但要给学生介绍国际条款和国际惯例等内容,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还要给学生了解我国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还可以穿插建造师和项目管理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及相关要求,实现教学、岗位和考证一体化。
3.2.3 充分考虑授课对象
学生作为授课的对象,必须被充分考虑。首先,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其次,讲解概念、方法和制度法规等知识点时,注重介绍其产生的背景、起源和发展演变情况等背景知识。
3.3 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学业技能,解开困顿迷惑,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有效的教学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3.3.1 依托自身提升计划,提高教师知识储备量
第一,教师要“自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教师在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时,需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课前课后的各种准备和完善工作,还得挤出时间提高自我,提高学历学位,晋升职称和技术资格,丰富知识结构和教学实践经验,提高师德修养。
第二,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制订了“传帮带”方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进行“一对一”辅导。“新老”教师经常互相听课、交流,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老教师耐心指导青年教师,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交流课件制作经验,进行讲课比赛等等,探索团队式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强化教学技能。经过培养,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上都有显著提高。
第三,要求教师“走出去”和“请进来”。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或者省市级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师资培训,安排在职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工程方面的执业资格考试;同时,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到校进行学术报告、讲座、座谈,给老师们灌输新概念,讲解新趋势;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兼职和交流;把与时俱进的理念、管理和技术等“请进来”。
3.3.2 以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为基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高职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加上努力程度不够,自学能力较差,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1)理论教学,宜采用组合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一般安排在教室进行,一个班40-60人,授课对象杂,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首先考虑的是讲授法。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如个性化的提问、分组讨论与发言、课堂小练习、有意错误引导等,甚至是课堂上临时发生的小插曲也可以积极利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运用自主学习法。具体做法:学生合理搭配分组,确定组长;提前布置模块学习任务,划分模块内容,学生分组完成;利用课余分工合作,完成小组PPT;每组代表进行课堂汇报;各组交流,教师总结,完成自主学习。通过实施,学生学习兴趣浓郁,积极性提高;促进学生预习,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文字概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胆量和勇气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团队协作、竞争进取精神。
再次,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展示,让学生的认识从抽象到具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合理使用情感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尝试用自己诚挚的情感来熏陶学生,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悟学生,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用心良苦,产生感情共鸣,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积极利用各种资源。
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一,工程案例教学法——达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教师参照理论内容引入工程案例,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案例涉及的内容来源于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此,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二,沙盘实战教学法——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教师积极利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指导全班学生分组建团队、讲解教具和沙盘推演规则、帮助学生熟悉工程情况;学生实训前做好充分准备,按照预先安排扮演角色(项目经理、经营经理、财务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积极分析工程案例,分角色体验项目的生产和管理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单位、团队模拟竞争、教师全程现场指导,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探究的创造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展示互动教学的魅力。
第三,现场教学法——积极融汇社会力量。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社会资源,积极联系施工现场,带领学生参观学习;邀请现场管理人员讲解工程管理知识;指导学生到市场、企业等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聘请一线工程管理专家、优秀项目经理为学院客座教授,邀请他们开展讲座,进行项目介绍,或与在校教师、学生座谈交流;还可以指引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现场实习,进行项目管理的亲身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参观学习过程中须避免学生盲目、无针对性。建议把全班学生分组,每组6-8人,组长负责;事先预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布置每组现场实践的任务;实践后,每组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或实践总结,并做实践总结汇报。
第四,其他实践教学法——共同为课程教学服务。设计技能竞赛环节,以比赛成果衡量各组绩效,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掌握Revit、P3等项目管理相关软件;引入BIM技术,运用仿真科技进行可视化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身临其境,有效地结合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教学效果令人惊喜。
(3)考核评价,基于教学全过程考虑。
课程考核宜采取“40%(平时)+60%(期末)”的模式,结合知识性考试与综合项目评价,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卷面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论述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考勤、课堂发言、平时表现、作业及报告完成情况等的综合考核,主要根据在每个教学任务中每位学生的成果、态度、方法、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因素。
3.4 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加大建设力度
首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合理安排课程的课时,保证学生学习课程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间;其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班级人数不宜过多;再次,应加大力度建设实训室,专业规划实训室,更新设备和软件,引进新技术;积极配合校外实践,鼓励教师和学生参观学习,提供实践用车等后勤服务;还有,加强实习和就业基地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在校教师和毕业学生的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发展关系;最后,教师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
综上所述,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适合岗位要求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
[1]何崟,邓晓梅.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与评价探索[J].项目管理技术,2010,8(10):89-92.
[2]方光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4):315-318.
[3]陈花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业,2013,(6):131-133.
[4]甘大力.“项目管理”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6):116-119.
[5]宁丰荣.基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1,19:9-10.
[6]龚国光.项目管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会计之友,2010,(5):116-117.
TU723
B
1007-6344(2017)10-0160-02
赖惠玲(1983--)女,汉族,广东蕉岭人,讲师,大学本科,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