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打好“六+”组合拳,全力推进就业扶贫
2017-04-10仪陇县就业服务管理局
仪陇:打好“六+”组合拳,全力推进就业扶贫
近年来,南充市仪陇县打出“六+”组合拳,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纵深发展。
政策+措施,筑起就业扶贫新保障
积极出台就业扶贫政策。仪陇县加强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基地建设,适当提高了贫困劳动力培训费补贴标准,大力开发了公益性岗位,用于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
制定出台就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提出了“12345”工作思路,即搭建一个管理服务平台,确保调查摸底、精准扶贫两个全覆盖,做好政策、部门、人员三个对接,推进“暖心”“春潮”“腾飞”“圆梦”四大行动,实现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创业就业、托底安置、信息就业五大脱贫目标。
切实做好相关保障。成立了就业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并建立了严格的考评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股(室),责任到人,做到每季一考评,年终总考评,并与评先进和年终目标奖挂钩。
培训+推介,开辟就业扶贫新渠道
认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县乡(镇)村三级均设立了培训报名服务窗口,并组织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将培训设施设备搬到乡镇、村社进行扶贫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局、企、校三方联合考核,考核合格者由企业当场录用并签订劳动用工合同;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积极开展创业引导培训。针对有创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群体开展创业引导培训,并组织专家对每个学员拟定的创业项目计划书进行逐一会诊。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到各类创业园(孵化基地)实践1—3个月。
扎实做好推介工作。近年来,全县共组织各类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583人,培训后推介到本地或外地就业734人,组织创业培训341人,培训后成功创业334人,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创业+创新,激发就业扶贫新活力
立足农村创业。以创建创业型乡镇为契机,以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为抓手,大力扶持贫困劳动力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种养殖业、观光旅游业、农家乐等,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扶贫落地。
入驻园区创业。充分依托工业园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孵化基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农业产业化园区等,引入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入园创业,并派专家全程跟踪指导。
引导贫困劳动力进城创业。结合新政镇“兔香苑”特色园区和马鞍镇民俗一条街建设,引导贫困劳动力进城创业。目前,全县成功扶持贫困劳动力创业300余人,带动其他人员就业1125人。
异地+就地,拓展就业扶贫新天地
主动对接省外企业,输出贫困劳动力。组织贫困劳动力到北京、新疆、内蒙、江苏等省市的合作企业务工,并在用工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近年来,先后与10余个省外企业合作,共输出贫困劳动力1341人。
积极引进企业,送岗位到门口。
针对因身体或家庭原因不能到外地就业的特困劳动力,通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下乡招聘、送岗进村入户等活动,介绍到本地企业就业一批。
坚持政策兜底,就地解决一批。
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以及城管、环卫、车辆看护、园林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一批。
录入+更新,掌握就业扶贫新动态
建立贫困档案数据库。逐村逐户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精准筛选出贫困劳动力人数及致贫原因,因人施策、“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并逐一录入数据库系统。
坚持贫困分类管理。根据分类建立科学规范的个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做到全员登记,一人一档、一户一法、一人一策、一村一册,乡镇入库,分级汇总,全县集中。
动态管理数据库。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对贫困人员的基本信息做到逐月更新、动态管理。目前,全县867个村已全部完成入户调查和筛选入库工作。
管理+服务,优化就业扶贫新环境
设立就业扶贫服务站点。在乡镇和村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落实专人负责就业扶贫工作,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就业扶贫管理服务平台。
建立就业扶贫台账。依托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和农民工实名登记库,对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创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担保贷款等公共就业服务。
搞好就业扶贫政策咨询。成立了创业企业家导师团、专家导师团、政策咨询组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设立了贫困劳动力“创业服务窗口”,专为贫困人员创业就业提供一对一的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
仪陇县就业服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