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材料产业步入了创新突破关键期
2017-04-10
上海新材料产业步入了创新突破关键期
新材料产业正日益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战略计划并投入巨资,抢占新材料产业新高地。随着上海制造业“十三五”规划启动,上海新材料产业步入了创新突破的关键期。
全球新材料发展势头迅猛
国外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已经抢先了一步。美国制定了“材料基因组计划”,欧盟出台了“欧洲新材料研究规划”,俄罗斯也启动了“2030年前材料与技术发展战略”等。跨国新材料巨头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部分新材料产业链向亚太地区转移将带动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
我国多省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同样强劲。近几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材料工业基础雄厚、产业技术不断提高和区域布局特色逐步形成的特点。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多地区各有侧重、协调互补。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针对某种特定新材料的发展规划和强有力的专项扶持政策。
上海新材料产业现状
至2015年,上海新材料产值达1 966.85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度增长1.6%,占原材料工业的36.51%,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的24.39%,产业地位举足轻重,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据统计,在整个新材料产业领域中,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占11.4%,新型金属材料占33.4%,先进高分子材料占54.2%。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521家,先进高分子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优势明显,总占比约为新材料产业的90%。
二是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形成两个核心区:宝山区新型金属材料和金山区高分子新材料。五个扩展区:浦东新区、青浦区、闵行区、松江区和嘉定区。多个区域各有专攻、优势互补,推动郊区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各具特色的外环形经济带产业布局。
三是上海新材料产业还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学研用衔接松散,科研力量不均,复合人才不足,高端市场突破艰难,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实现上海新材料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必须补齐“短板”、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上海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前瞻
(1)发展目标:以提升制造业先进能级为核心,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研发创新核心基地。
这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努力达到2%以上;产业规模稳步上升,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 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5%;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打造一批创新能力显著、资源配置合理的区域新材料集群;重点领域实现提质增效、赶超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2)发展重点:前沿新材料。重点是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性和颠覆性强等特征的前沿新材料。主要是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石墨烯材料、3D打印材料、智能纤维等。
关键战略材料:主要有集成电路专用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先进陶瓷与人工晶体、稀土功能材料及高端应用等。
先进基础材料:主要有先进钢铁材料,包括高性能海工钢、零部件用钢、高等级硅钢等,先进化工材料,包括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微电子化学品等。
(3)以创意设计、时尚引领为重点的都市产业。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应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高附加值都市型产业,构建消费品领域信息追溯平台。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时尚之都和设计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