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日常抓好两件事
2017-04-10马福良
马福良
中图分类号:G627.1
假若以局外人的身份走进某所学校,你第一眼会观察什么?答案也许各种各样,但从一个校长的经验出发,我的理解是:第一观察校园的卫生面貌,第二去观察学校的教学秩序(包括课间活动)。
为什么是这两件,而不是其他的事情?首先因为他是局外人,(其中可能是家长,可能是上级领导,或者是来自外校的同行等等),感兴趣的是迎面而来的事情。其次,因为观察点在校园,而不是教室或办公室,所以不可能跳跃式深入到学校的内脏去了解实情,例如听汇报,看资料,或进教室听课等等。第三,走进校园对一所学校直观体验只能来自以下几种情境:或是校园整洁;或是垃圾遍地;或是上课安静有序,或是吵闹无章。体验很重要,虽然卫生面貌和教学秩序都属于表象,但从中可判断出一所学校日常管理的优劣。
既然常人都从卫生面貌和教学秩序观察一所学校,那么作为校长要认真对待这两件事,日常要抓好这两件事。可实际情况并不尽然,生活中居然也有不把卫生和秩序当回事的校长。
认为卫生和秩序不重要的校长所持的理由,听来铮铮有词:校长的第一责任是抓质量促教学,卫生和秩序都是区区小事,不值浪费时间。甚至有人认为抓卫生是娘们的事,大丈夫不该把精力浪费在婆婆妈妈的事情上。
听着这样的回答让人哑然失笑,思考再三,觉得有必要做一番探讨:
第一、教学秩序并非小事,它是学校管理的一面照镜,是学生习惯的体现。
抓教学促质量是对的,说明校长角色意识很强。但是,抓教学质量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些保障措施。这个措施应该是什么?以我的理解,一要采取流动式管理,防治教师有意放空堂。好多空堂的出现,主观上是师德在支配教师行为,客观上与校长或教务主任爬在办公室,不闻窗外事有直接关联。校长主任放松警惕,为空堂提供了可乘之机。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假若放纵一次空堂,那么就有第二次空堂接着出现,当空堂横行校园,教学生态将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而且空堂危害性远不至于此,看着老师不来上课,学生内心骚动,偷着逃课,与老师玩猫捉老鼠游戏,或公然在教室吵架斗殴,老师也许意识不到自己放空堂的后果,但教室里就是埋下了安全隐患。二要针对空堂制定应急预案,教师出现请假教务迅速做出回应,安排同班其他教师替课。有的学校空堂的出现多是因管理层反应迟钝缓慢造成。同时 要科学安排校内各项活动。有些学校出现秩序乱,祸根就在安排上的粗疏。例如要开展广播操比赛,本来一周时间足够用,可有的学校支付一个月时间去准备,准备过程没有纪律约束,有的班级占用上课时间演练,扰乱了教学正常秩序。三要制定必要处罚措施。事实证明仅从理论上强调师德建设,解决不了空堂问题,解决教学上的顽疾,还需要制定一套惩戒性措施。这措施一定要严,始终要保持露头就打的态势,发现一次处理一次,只要坚持下去,空堂总有销声匿迹的时候。
好秩序来自规范管理,体现出学生的教养。尤其做课间操,假若没有养成教育做支撑,操就没法做下去。要么学生迟迟倒不了场,要么人数奏不齐,要么做的过程说话嬉笑,要么动作不认真。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日常放纵教育和管理的结果。有的学校为了矫正做操不认真的习惯,选择头疼医头的办法,开展做操比赛。但比赛只能换来暂时的好秩序,换不来根本上的变化。
秩序反映出来的问题,貌似微不足道,但没有规范的管理做奠基,校园无法重归应有的节奏和状态。
第二、卫生整洁与否,反映出来的是校长对养成教育究竟多大重视。
扣好人生第一粒纽子,似乎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话题。这纽子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指什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心中必须清楚。对于人生观尚未形成的中小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扣好了人生第一粒纽子。好习惯涵盖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守时习惯等等。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欠缺的就是卫生习惯,根因在于众所周知的家庭教育滞后。所以,在乡下学校学生身上出现的毛病,集中在乱吃零食,乱扔垃圾方面。关键是校园垃圾遍地飞舞的时候,作为校长和管理者如何面对,是回避绕着走,还是迎难而上?这是考量校长认识态度的一道试题。重视养成教育,把切入點放在抓日常卫生习惯的培养上。同时,在时间上对行动方案要做持续贯彻,这样校园的面貌就会发生显著变化。
校园变得整洁舒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隐隐感受到一种教育场就在周身,有这种教育场包围着、熏陶着,学生行为自然会收敛许多,反过来,好环境又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当然,也有把治理垃圾视为娘们事情的人。校长态度消极,校园即便放置无数垃圾箱,垃圾也找不到归宿,仍然遍地飞舞。问题远不至于此,走进校园还发现窗户玻璃不透明,墙壁保暖层伤痕累累,厕所无处下脚、学生宿舍污水横流等等。面对这系列问题,校长也许觉得无所谓,但学生心中早种下环境不足以珍惜的认识,身上的陋习于是越来越多,到最后影响到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好品德的形成。
学校教育的宗旨说到底就是知识传授和习惯养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抓卫生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它所折射的是学校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规律的把握。因此校长要调整思路,自觉改变对卫生问题的认识。一般来说,养成卫生好习惯,没有什么诀窍,只要做到以下几个要求,目标就能轻松实现:
第一、明确划分区域,解决无人领,无人管的问题。
第二、每天早晨校长或中层负责检查卫生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责令有关人员整改。检查贵在坚持,日久天长,习惯自然养成。
第三、经常性开展卫生评比,采取流动红旗制,表彰和奖励卫生管理先进班级,激发大家抓卫生热情。
抓秩序、抓卫生,好比人洗脸梳头,是一件每天要做常规。既然如此,就要坚持,而且要做到最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