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白花龙胆的名实研究*

2017-04-10吴立宏王峥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典大花白花

吴立宏,王峥涛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新资源与质量标准综合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上海201203;2.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上海201203)

藏药白花龙胆的名实研究*

吴立宏1,2,王峥涛1,2**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新资源与质量标准综合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上海201203;2.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上海201203)

运用本草学和分类学方法对古今涉及白花龙胆(སྤང་རྒྱན་དཀར་པོསྔོ།,榜间嘎保)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表明敦煌吐蕃医药文献中的榜间(སྤང་རྒྱན་)即是其后《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等典籍中的白花龙胆,主治音哑、咳嗽等肺部疾病;大花龙胆Gentiana szechenyii Kanitz和高山龙胆Gentiana algida Pall.是白花龙胆的两个基原,从古至今前者则是其主流品种。对涉及藏药的标准和专著中出现的认识混乱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规范,结合田野和市场调查,使白花龙胆名实相符,为该藏药制剂的现代化研究和用药安全提供了基原和文献依据。

名实白花龙胆榜间嘎保藏药

先秦时荀子《正名》篇强调了名称源于约定俗成及名实相符的重要作用,名不符实以及名实相乱将带来严重混乱。藏药白花龙胆已有1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千百年来为藏族人民解除疾病痛苦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以其为君药的藏成药行销全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十味龙胆花胶囊等)。但是,人们对白花龙胆名实问题还存在着不同认识,甚至出现名实错乱现象,这不仅反映在一些藏药专著之中,在现行的藏药标准中也不鲜见。最近有文献对白花龙胆的基原进行了考证和总结,认为其有3个来源,即大花龙胆Gentiana szechenyii Kanitz、岷县龙胆G.purdomii Marq.和高山龙胆G.algida Pall.[1],但因其引用文献有局限性,考证结果留下缺憾;也有文献对龙胆花/白花龙胆进行了综述[2,3],但基原方面少有涉及。本文深入挖掘白花龙胆的古今文献,系统梳理,结合市场调查,使其名实相符,为该藏药制剂的现代化研究和用药安全提供基原和文献依据。

1 白花龙胆在经典古藏文文献中的记述

白花龙胆为藏药名སྤང་རྒྱན་དཀར་པོསྔོ།的中文意译,其中的སྤང་རྒྱན་常译为“龙胆”,音译为“榜间”,དཀར་པོསྔོ།译为“白色的”,音译为“嘎保”,音译全称为“榜间嘎保”。榜间嘎保为常用藏药,在古代藏医药文献及专著中均有记述。经梳理发现,“榜间”(སྤང་རྒྱན་)之名最早见于敦煌吐蕃藏医学文献[4],单用或组方治疗咽喉哑/痛等气管疾病。随后,藏药名“榜间”和“榜间嘎保”(སྤང་རྒྱན་དཀར་པོསྔོ།)共见于8世纪上半叶编纂的《月王药诊》[5]和8世纪末问世至12世纪修订定型的《四部医典》[6],“榜间嘎保”用于治疗喉炎、喑哑、肺病及解毒,而“榜间”多用于治疗肺热等与呼吸道有关的疾病。19世纪中期《晶珠本草》刻板问世[7],对“榜间嘎保”进行了详细的引证和描述,指出其功效于治疗各种喉症,还记述了开蓝花的“榜间温保”(སྤང་རྒྱན་སྔོསྔོན་པོསྔོ།)和开青花的“榜间那保”(སྤང་རྒྱན་ནག་པོསྔོ།)。

2 学者对古藏文文献中榜间(嘎保)的认识

2.1 敦煌吐蕃藏医药文献中的榜间

榜间见于医疗长卷S.t.756(罗秉芬译)和医疗术(一)P.t.1057(黄布凡译)[4],各有2个方子,罗氏将其译为龙胆花/玉簪花(附注释:药用植物,根须可作健胃药),黄氏将其译为龙胆草;对相同的P.t.1057藏文材料,王尧等将其译为龙胆[8]。显然他们均意指中药龙胆,实为误会(下述)。

2.2 《月王药诊》中的榜间嘎保

在《月王药诊》不同章节中[9],榜间嘎保被意译为高山龙胆/白花龙胆两名称,附录中学名均为G.algida Pall.;将榜间意译为龙胆,而附录中学名为G.aristata Maxim.,该学名在植物学上中文名为刺芒龙胆或尖叶龙胆,为一年生矮小草本,花有时为粉红色。该汉译本在译后记中强调药物名称采用《藏药晶镜本草》[10](该书中榜间嘎保的来源为大花龙胆,见下),但事实上对榜间嘎保之植物来源及译名处理仍如其1993年版本,并无改变。在榜间嘎保的来源是高山龙胆还是大花龙胆问题上,译者出现认识上矛盾。

2.3 《四部医典》中的榜间嘎保

《蓝琉璃》[11]及《曼唐》[12]为四部医典注释性专著及挂图。其中,前者汉文版采用文献[10]的观点,认为榜间嘎保来源为大花龙胆。《四部医典大详解》也持同样的观点并附彩图[13]。后者绘图逼真,其作者将“榜间”译为高山龙胆(原书附1个植物图),“榜间嘎保”译为白花高山龙胆(原书附2个植物图),均没有指定植物学名。直译偈颂体韵文版《四部医典》将“榜间嘎保”译为白花龙胆[14],将“榜间”译为龙胆(草),也未指定植物学名。白话版《四部医典》将榜间嘎保意译为高山龙胆/白花龙胆,将三处榜间也译为高山龙胆(附录:高山龙胆Gentiana algida Pall.),另将约13处“榜间”译为龙胆(花)[15,16]。附录没有与龙胆(花)对应的植物学名,却附有大花龙胆、青藏龙胆G.przewalskii Maxim.等5种植物名在正文中未见,不知所指。可见,《四部医典》中的榜间嘎保是大花龙胆、高山龙胆或是其他,学者们认识不同。

2.4 《晶珠本草》中的榜间嘎保

《晶珠本草》将榜间嘎保译为白花龙胆/龙胆花[17],附录列出了9种龙胆属植物,均不能与正文白花龙胆等中文名对应,有文不对题之嫌。《新修晶珠本草》[18]将榜间嘎保译为白花龙胆/龙胆花,认为来源有云雾龙胆Gentiana nubigena Edgew.、岷县龙胆、高山龙胆等5种龙胆属植物;将大花龙胆作为榜间温保(“榜间完保”)的来源之一。嘎务以《晶珠本草》为蓝本对常用藏药进行考证而编著《藏药晶镜本草》[10],认为榜间嘎保的原植物为大花龙胆并附其彩图,但将白花龙胆/高山龙胆G.algida Pall.作为藏药无茎龙胆(སྤང་རྒྱན་ཆུང་བ་)的来源。《晶珠本草》重译本[19]采用文献[10]观点来处理白花龙胆等药物来源。可见,专家学者看法各异。

3 标准及重要文献对白花龙胆/榜间嘎保的认识混乱

3.1 标准不严谨

《藏药标准》[20]将“榜间嘎保”译为龙胆花并作为处方名,来源为黄花龙胆Gentiana algida Pall.var. przewalskii Kusnez.和大花龙胆;在标准中不同制剂或相同处方制剂中(如六味丁香散/丸)均出现龙胆花和白花龙胆2种处方名;在索引中又将黄花龙胆写成甘青龙胆,而后者在正文中并未出现。白花龙胆在《药品标准.藏药》中为倒挂品种[21],来源为高山龙胆,但少数制剂的处方名则写成龙胆草/龙胆花。两个标准中白花龙胆、龙胆花、龙胆草3种处方名是否等同?《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收录白花龙胆[22],规定来源为高山龙胆。显然,以上标准对“榜间嘎保”的来源、处方名、中文名、学名等均有混乱不统一的现象,容易造成用药错乱,增加用药安全风险。

3.2 重要文献的认识混乱

重要专著对白花龙胆存在单一或多来源认识的差别。在单一来源的认识中,大花龙胆[10]、高山龙胆[23]、岷县龙胆[24]、高山白花龙胆(即黄花龙胆)[25]各被认为是白花龙胆的基原。在多来源的看法中,大多将高山龙胆和岷县龙胆或黄花龙胆等2种或多种作为白花龙胆的来源[26-29]。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文献将大花龙胆作榜间温保的来源[28,29]。《迪庆藏药》指出[27],在迪庆藏区大花龙胆用作冈嘎琼(གང་ག་ཆུང་།,即乌奴龙胆Gentiana urnula H.Smith)的代用品;认为将榜间译为龙胆或玉簪花不妥,前者易与中药龙胆混淆,后者是误译(本文作者注:玉簪花没有藏族应用习惯[26]),并强调榜间嘎保的异名为榜间。有文献将“秦艽花”(麻花秦艽G. straminea Maxim.)作白花龙胆[30],但秦艽花早已属于藏药结吉嘎保(ཀྱིཀྱི་ལྕེལྕེ་དཀར་པོསྔོ།)[21],可见认识上错误。

4 白花龙胆(榜间嘎保)名实辨析

4.1 辨析敦煌吐蕃医药文献中的“榜间”与《月王药诊》等典籍中的“榜间嘎保”

吐蕃王朝于唐建中二年(781年)掠取丝路重镇敦煌,敦煌遂成为东西文化交汇重地。敦煌吐蕃医药文献(如前述医疗长卷和医疗术等)是藏医药文献传入汉地的实物。王尧等断定这些文献出自公元8世纪,记录的是之前藏医的医疗实践[8]。学者普遍认为《月王药诊》是金诚公主进藏(公元710年)后编著的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典,在药物等方面具有藏区的突出特点,归于“库藏”典籍。敦煌吐蕃医药文献有“库藏”和非“库藏”之分,罗秉芬据此推断至公元7世纪这些藏医文献就已形成;《四部医典》部分内容也是承袭敦煌古藏医文献而来(强巴赤列语)[31],表明敦煌吐蕃医药文献是现今最古的藏医药文献。《月王药诊》等记录“榜间嘎保”主治喉病和肺热咳嗽,而敦煌吐蕃医药文献中的“榜间”也是治咽喉哑/痛等气管疾病。结合以上专家学者的看法,依据传承有序原则,可以初步推断敦煌吐蕃医药文献中的“榜间”实指“榜间嘎保”。另外,《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藏文以偈颂体7言或9言写就,为了保持韵律,常有药物名称简化,如སྤང་རྒྱན་དཀར་པོསྔོ།简化为སྤང་རྒྱན་དཀར་十分常见,进而以སྤང་རྒྱན་代替སྤང་རྒྱན་དཀར་པོསྔོ།也是可能的。前述马世林等译注《四部医典》时依据药物功效主治,将3处的榜间译为白花龙胆/高山龙胆,视为榜间嘎保的简化,此为榜间实指榜间嘎保的反证。再则,榜间也是榜间嘎保的异名[25,27]。简之,敦煌吐蕃医药文献中出现的“榜间”与《月王药诊》、《四部医典》中出现的“榜间嘎保”应是同一药物(产地、功效应用相同),实为白花龙胆,是就地取材的青藏高原特产;《月王药诊》之后的“榜间”还另指同类其他藏药。敦煌吐蕃医药文献中“榜间”实为《月王药诊》等典籍中的“榜间嘎保”。

4.2 “榜间”与中药龙胆关系辨析

中药龙胆最早记录于《本草经》,在唐-吐蕃时期来源为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32],而《本草经集注》残卷也现于敦煌石窟,显示唐时其已远布吐蕃;与吐蕃同时代的《唐本草》述龙胆“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十二月采根,阴干。……今出近道,吴兴为胜”[33]。中药龙胆产地、应用、功效等与藏药榜间和/或榜间嘎保的应用(花)、主治(喉病和肺热咳嗽等)均显著不同,证明“榜间”或“榜间嘎保”与中药龙胆没有关系。除了“榜间”实指“榜间嘎保”译为白花龙胆之外,将古藏文专著中的“榜间”译为龙胆(草)实为误会,极易与中药龙胆相乱。在无法考知其确切来源时宜音译为“榜间”。

4.3 白花龙胆(榜间嘎保)来源为大花龙胆辨析

《蓝琉璃》引《藏药图鉴》曰:“白花龙胆生长在草山坡。叶小,花繁盛。味苦,功效治热性时疫”[11]。《晶珠本草》指出:“(白花龙胆)深秋生长在高山寒冷地带,叶如秦艽,无茎,从地面开出四五朵白花,有红色光泽,花基部合生。[7,19]”最近编译的以上典籍将白花龙胆来源确认为大花龙胆[9,11,16,19](从译者前言、后记或文中的译文得出结论)。大花龙胆具莲座状叶丛,叶片4-6× 0.3-1 cm,披针形,茎单生或丛生,高常不及10 cm,茎生叶2-4对,叶片1.5-3×0.3-0.6 cm,披针形;萼筒膜质,黄白色或略带紫红色;花冠钟状,长4-6 cm,内面白色至淡蓝白色,外面上部具蓝灰色斑点或条纹,下部黄白色,裂片5-6mm,褶约3mm;花期7-11月,分布于海拔3 000-4 800m的高山草甸[34]。显见,虽然《藏药图鉴》等经典的记述较为简略,但如生草山、叶小、叶如秦艽、无茎、花白色、有红色光泽等记述与大花龙胆大体相符;四部医典系列挂图中高山白花龙胆图之一与大花龙胆特征也基本吻合[12](图1 A-a)。本课题组在承担国家药典委员会民族药标准提高项目——藏药白花龙胆质量标准研究中,对来自于藏药厂、藏医院和市场的样品进行鉴别,结合野外调查和采集(图1D、图1 E),确认白花龙胆的主流品种为大花龙胆,药用部位为其干燥花枝[35],与文献[1]的结论基本一致。另外,大花龙胆样品在干燥过程中上部的蓝灰色斑点和条纹随时间而变淡,而属于“榜间温保”的蓝玉簪龙胆Gentiana veitchiorum Hemsl.在干燥后颜色基本不变,仍为蓝色,商贩也是这样区别的。前述有藏药专著将大花龙胆归入“榜间温保”中,此不符合藏药典籍的意涵,如大花龙胆特征与19世纪藏药图谱著作《医学奇妙目饰》所附“榜间温保”的植物图相差甚远(图1C)[36]。本研究支持《藏药标准》将大花龙胆作为“榜间嘎保”的基原之一。

4.4 白花龙胆(榜间嘎保)来源为高山龙胆辨析

不少藏药著作将高山龙胆作为白花龙胆的来源。高山龙胆与大花龙胆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高可达20 cm,有明显的茎,顶端有1至数朵花(图1 F),这与《晶珠本草》描述“无茎”不符,但与四部医典系列挂图之高山白花龙胆图之一基本吻合[12](图1 A-b),也与《医学奇妙目饰》所附图相合[36](图1 B)。高山龙胆作为榜间嘎保的来源也是合理有据的。

《藏药标准》将黄花龙胆作为榜间嘎保的另一来源。《西藏植物志》将黄花龙胆升级到种并更名为祁连龙胆Gentiana przewalskii Maxim.[37];稍后,相同作者核查到G.przewalskii Maxim.的模式标本的花为蓝色,实属于云雾龙胆,称为黄花龙胆的类群实属于岷县龙胆[38],有专著视岷县龙胆为白花龙胆唯一来源[24]。黄花龙胆、青藏龙胆(祁连龙胆)均成为异名。岷县龙胆与高山龙胆的花均有白色和淡黄色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花梗,长过4 cm,后者通常无花梗,或有不过1 cm[39],或二者花梗长短有过渡[1]。《中国植物志》记述表明,高山龙胆和岷县龙胆为间断分布种,在国内前者分布于长白山和新疆,而后者分布于青海、四川、甘肃,一些涉藏药专著将位于藏区的“高山龙胆”归于“岷县龙胆”;之后,该团队调查认为青藏高原也有高山龙胆的分布,重新评估了两者的特征后,将岷县龙胆降为高山龙胆的一个变种G.algida Pall.var.purdomii(Marq.)T.N.Ho[34]。钟世红等[1]认为两个物种之间有过渡类型,提出岷县龙胆分类地位需要重新研究,但仍视其为种的地位,显然没有见到最近文献[34]对岷县龙胆的处理。基于藏药的复杂性和藏医的采集和应用实践,认为宜持大种观点,视高山龙胆G.algida Pall.(包括原变种和岷县龙胆变种),作为白花龙胆的来源。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藏药标准》实际上是将大花龙胆和高山龙胆(即岷县龙胆变种)作为白花龙胆的基原。因为未见到最新龙胆属专著及其对相关种的处理[34],钟世红等将白花龙胆的基原考证归纳为前述3个物种[1],是为缺憾。野外和市场调查发现,高山龙胆分布局限,资源量也有限,没有形成商品,而商品白花龙胆的主流品种是大花龙胆,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时即是以该主流品种为研究对象[35]。推测一些医院、药厂会将大花龙胆误鉴定为高山龙胆[1],从而会高估了高山龙胆的资源量。

另外,本研究认为,不应将所有“白色花”的龙胆属植物全部归入白花龙胆(榜间嘎保)的名下,要紧密联系藏医经典记载和藏医长期应用的实际,避免本末倒置。

图1 藏药典籍中的白花龙胆及其相关图

4.5 榜间嘎保名实

本课题组曾对龙胆科藏药的取名构成进行过初步分析[40]。由于地域广大、交流困难、地方语等原因,藏医药文献翻译成中文时出现异名现象十分突出[41]。龙胆属藏药榜间嘎保的意译名、音译名、处方名、植物名的命名十分混乱,比如音译名就有榜间嘎保、榜间噶尔布、榜间戛保、榜尖嘎布、邦见嘎保、邦占嘎日布等,处方名有白花龙胆、龙胆花、高山龙胆、高山白花龙胆、藏药白龙胆、云雾龙胆等,而高山龙胆、云雾龙胆等早已在植物学上有特指。众多未加规范的名称将影响该种藏药的研究、交流、制剂的生产和藏药现代化。目前尚没有相关藏药国家命名标准。结合前期研究,本文建议སྤང་རྒྱན་དཀར་པོསྔོ།的音译名和意译名均采用部颁标准附录中名称[21],即音译名:榜间嘎保,意译名:白花龙胆;其药材来源为大花龙胆Gentiana szechenyii Kanitz和高山龙胆G.algida Pall.(含原变种和岷县龙胆变种)的干燥花枝,后者少用。前述对现时无法考证出来源的藏药名“སྤང་རྒྱན་”宜采用音译名“榜间”,不宜采用意译名“龙胆(草/花)”,避免与中药龙胆名相乱。

5 结语

藏药榜间最早记载于敦煌吐蕃医药文献,主治咽喉哑等喉病。其后《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等藏医药典籍记载的“榜间嘎保”与“榜间”一脉相承,均指白花龙胆,主疗相同或相类的呼吸道疾病。然而,自《月王药诊》之后的“榜间”变为多来源藏药,除了有时作为“榜间嘎保”的异名实指代后者外,还应包括其他相类植物,但自《晶珠本草》才明确细化为“榜间温保”、“榜间那保”等。白花龙胆(榜间嘎保)的来源为大花龙胆和高山龙胆(含变种),依据古藏药典籍的记述和资源调查,从古至今大花龙胆即作为白花龙胆的主流品种。将所有白花或类白花的龙胆属植物都归入白花龙胆的基原下,不符合藏医药典籍意涵,如有应用也是地方代用品。典籍中出现的“榜间”除确指白花龙胆外,应译为“榜间”,不应译为“龙胆(草/花)”,避免与中药“龙胆”相乱。藏药相关的两个国家标准的制订距今已有数十年,白花龙胆的基原在两个标准中却不统一,在前者中仅有性状鉴别,在后者只是倒挂品种,涉及白花龙胆的藏药成药又在急剧扩张,文献记述又有矛盾和混乱现象,其名实研究和质量标准提升和应用研究刻不容缓。与榜间嘎保相关的“榜间那保”、“榜间温保”及其他藏药名均有名实不符问题。本研究愿做一块引玉之砖,引起专家学者对藏药名实问题高度重视,以避免出现交流障碍和用药安全问题。

1钟世红,古锐,马羚,等.藏药白花龙胆品种考证及使用情况调查.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3):2450-2455.

2曹海峰,赵志礼,嘎务.藏药“龙胆花”研究进展.中药材,2014,37(6):1087-1093.

3马羚,周兵冰,蒋运斌,等.藏药“榜间嘎保”的药用概况.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3):4-7.

4罗秉芬.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精要:译注及研究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202.

5和尚马哈亚那,毕如札那.月王药诊(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147-265.

6玉多.云登贡布.四部医典(藏文).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1-660.

7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333-334.

8王尧,陈践.敦煌吐蕃文献选.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175-182.

9毛继祖,马世林.月王药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6-157.

10嘎务.藏药晶镜本草(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234-235.

11毛继祖,卡洛,毛韶玲.蓝琉璃.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39.

12王镭,强巴赤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6:199-242.

13措如才郎.四部医典大详解(第5卷).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200.

14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8-469.

15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9-314.

16宇妥·元丹衮波.医学四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1.

17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9-200.

18罗达尚.新修晶珠本草.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10-513.

19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8-159.

20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卫生局编.藏药标准.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79:25-295.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1995:52-340.

22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7.

23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中国藏药(第3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60-163.

2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3-284.

25嘎玛群培.甘露本草明镜(藏文).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320-323.

26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云南省药品检验所等.中国民族药志.第一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46-621.

27杨竞生,初称江措.迪庆藏药.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398-404.

28杨永昌.藏药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186-189.

29罗达尚.中华藏本草.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82-186.

30杨芳,王洪伦,李春婷,等.白花龙胆花抗炎作用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330-333.

31罗秉芬.试论敦煌本古藏医文献研究的重要性.中国藏学,1997,4:112-119.

32吴立宏.中药龙胆的应用传承.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13(2):340-347.

33唐.苏敬.新修本草.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72-173.

34 Ho Ting-nong,Liu Shang-wu.A worldwide monograph of Gentiana. Beijing:Science Press,2001:198-223.

35宗留留,骆桂法,吴立宏,等.藏药白花龙胆质量标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0):1872-1876.

36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编委会.医学奇妙目饰(藏文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414-415.

37吴征镒.西藏植物志.第3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923-925.

38何廷农,刘尚武,吴庆如.中国植物志(第62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110.

39 Ho TN,James SP.Gentianaceae.In:Wu ZY&Raven PH(eds):Flora of China,Volume 16.Beijing&St.Louis:Science Press&Missouri BotanicalGarden Press,1995:1-52.

40夏冰,陈重明,郭忠仁主编.民族植物学和药用植物.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0-104,486.

41钟国跃,王昌华,周华蓉,等.藏药材的生药学特点及品种整理研究策略.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10):28-32,41.

Herbological Study on Tibetan M edicine Gentianae SzechenyiiFlos

Wu Lihong1,2,Wang Zhengtao1,2
(1.Institute ofChineseMateria Medica/TheMOEKey Laboratory forStandardization ofChinese Medicines/SATCM Key Laboratory forNew Resources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ChineseMedicines, Shanghai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2.ShanghaiR&DCenterforStandardization ofChineseMedicines,Shanghai201203,China)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Gentianae SzechenyiiFlos(སྤང་རྒྱན་དཀར་པོསྔོ།,Pangyen karpo)based on herbalism and phytotaxonomy in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After the textual research,it was found that Pangyen of Dunhuang Tibetan medical literature was in conformity with Gentianae Szechenyii Flos recorded in Moon King and Four Tantras,for the treatment of hoarseness and some lung diseases(e.g.cough).Gentiana szechenyii Kanitz and G.algida Pall.(including var.algida and var.purdomii T.N.Ho)are the two original plants ofGentianae Szechenyii Flos,and the former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mainstream variety so far.This paper simultaneously pointed out some misunderstanding and confusion or contextual error in the standard for Tibetan medicine and treatises on it combining with field work and market investigation,to confirm that Pangyen was in linewith Gentianae Szechenyii Flos.This study provided a referenceoforiginalplant for the safemedication and themodernization of the Tibetanmedicine preparation.

Herbalologicalstudy,Gentianae SzechenyiiFlos,Pangyen karpo,Tibetanmedicine

10.11842/wst.2017.02.027

R29

A

(责任编辑:马雅静,责任译审:朱黎婷)

2016-09-18

修回日期:2016-11-24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ZR1441200):藏药榜间嘎保品种整理及其止咳平喘作用物质基础研究,负责人:吴立宏;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13YZ046):藏药白花龙胆(榜间嘎保)基原和质量标准研究,负责人:吴立宏;国家药典委员会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提高项目(M15):藏药白花龙胆质量标准研究,负责人:王峥涛,刘海青。

**通讯作者:王峥涛,本刊编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活性和毒性研究。

猜你喜欢

医典大花白花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与《阿维森纳医典》四元素说的比较研究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白花败酱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还会睡在爸爸妈妈房间里呢!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的放血疗法比较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
惊厥大花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
一种新的花柱多态现象——白花丹科植物细裂补血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