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7-04-10王雅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成因高职

[摘 要] 尽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呼声很高,但实际上职业生 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指导形式单一,学生生涯意识淡薄、自我认知不足等原因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论文以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运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以及访谈法,从问题出发,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在社会、学校个学生个人层面提出改进对策,以期待能够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成因;对策

G717.38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为基础,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的高等学校。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逐年攀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着就业焦虑,再加之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普遍,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的滞后,使得学生在进校时不能很好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对于职业规划问题一无所知,等到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毫无准备。很多学生不惜浪费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外出打工,在校三年不仅没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更把时间浪费在对今后职业没有任何帮助的短期工作上,甚至提出“学习无用论”。面对此种状况,很多学校不但不从自身寻找问题,更是为了考试通过率不惜放低考试门槛。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仅仅把“混”一张毕业证作为三年的目标。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不少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狭义的理解为学生毕业前的突击培训,形式上也表现为针对毕业生仓促的灌输少许的择业方法、面试技巧,甚至仅仅介绍一下当年的就业政策,有的更趋向于劝导学生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并非一种可以终身依靠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职业”。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更是使学生离开学校后,个人的职业能力得不到持续的提升和锻炼,从而对学生的人生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关系到莘莘学子的前途命运,同样也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将自身特点与企业组织相结合,同时考虑时代特点,来考虑职业路线的发展。即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和权衡,确定其最合适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制定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指导个人对人生理想、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主体方面形成正确认识。[2]第二,指导个人设计其一生中职业发展、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指导就是帮助个人进行分析和衡量影响其职业选择的主客观因素、环境条件,从而确定个人努力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生涯的思想认识以及行动方向,对高职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可以减少就业准备的盲目性,同时,职业指导的过程也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业观教育的过程,这也是高职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并逐步提升发展空间的重要条件。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测量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关于学生自我发展、职业课程、专业满意度等多方面的分析,从而归纳出高职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调查选取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计划样本总量为1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46份。

(一)社会层面成因分析

尽管社会上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当关注,但从政策到资金,都没有给予职业生涯教育相应的支持。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常态教育。以美国为例,在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家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其职业观念。美国全国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专门发布了一个职业生涯发展蓝图——《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南》,这个指南阐述了初等学校、高中学校、高等学校和成人四个层次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通过为中学生提供满足要求的职业生涯发展项目,学校能帮助学生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发现各自的职业倾向。美国学校顾问协会专门为学校咨询项目制订了国家标准,把职业生涯发展与个人社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看作是学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3]

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权威的系统性理论。同时在国内的成长环境中,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从小的教育便是比成绩比分数,成绩以外的事情不需要孩子操心。这种教育观念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更不能在合理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去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学校方面成因分析

1.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不够

本次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是比较薄弱的,虽然开设了一些零散的课程,但多数停留在表面層次,并且重视程度也不够,使高职学生在就业与择业理念以及实践上存在不少误区。虽然就业指导工作逐渐受到各高职院校重视,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一直未在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学校长期以来没有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缺少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笔者认为,造成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内容,使高职学生在入校前几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职业生涯指导;另外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指导的认识也不足,造成了现阶段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指导内容。目前各高职院校所关注的是就业率、签约率,认为只要就业率、签约率达到了要求也就完成了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学生在高职院校所学三年,最后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匆匆签约,然而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符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却无人问津,学校拿到学生的四联单后,也就不再过问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这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真正内涵还相差甚远。

2.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对策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师资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效果。[4]笔者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综合的课程,它的综合性必然要求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任课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笔者在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访谈的10位从事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师中,专业背景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从事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师在专业背景方面是多样化的。在访谈中笔者也了解到这10名教师中,只有一位取得了职业指导资格证书,所占比例仅为10%。在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情况下,使得学生们不能学习到全面而科学的相关知识,也无法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因而职业生涯指导无法得到满足。再者,这10名从事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师中,8名是由辅导员兼任,1名是由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兼任,还有1名是从事行政就业工作的老师。职业生涯指导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仅仅作为一项兼职教学任务来完成,其工作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和观念上,这也是职业生涯指导很难收到良好成效的原因之一。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而连续的过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领域,包含职业能力塑造、评估、分析、反馈等多方面内容。职业生涯教育的手段非常多,而高职学校普通采取的方式是课程和讲座,形式较单一,没有打开和学生沟通了解更多的方式和途径。在问卷中,学生被问及是否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讲座,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没有,可见,高职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安排确实比较少,除部分专业在学生临近毕业阶段开设了一些就业指导的讲座外,在学习阶段很少安排相关讲座指导。调查显示,现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课本本身内容单一,理论性较强,并不完全适合高职学生。

(三)学生方面成因分析

1.生涯规划观念淡薄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你是否了解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和“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重要吗”的问题,不同回答的分类统计如下图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一方面,学生对职业生涯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另一方面,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并不那么重要,即使一部分学生认识到重要性,但是为什么重要?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却没有人能够清晰的回答出来,更很少有学生去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没用且很浪费精力的事情,他们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毕业后才做的事情,在校期间言之过早,现在可以不需要有。这也反映出,高职生职业规划意识的薄弱,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职业目标的确立也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他们要么不够自信,要么盲目乐观,在缺失的生涯规划观念下,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在走向社会时盲目择业甚至无法适应。

2.自我认知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你对现在所学的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吗”和“在选择就业时,你知道是否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不同回答的分类统计如下图所示: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职生对自己了解不充分,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发展趋势是什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职业兴趣等了解不够。在职业目标定位时也往往以高薪酬作为自己的唯一标准,没有很好的把个性特质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匹配。在缺失自我目标的情况下,致使众多高职生没有切合实际的目标,行为懒散,心态浮躁,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实现职业理想的实际行动中。这些情况的出现都说明高职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

三、改进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才能保证其有效地开展。通过前面的研究和分析,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期待推动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

(一)社会层面

1.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用政策导向规范职业生涯指导

在我国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这种背景下,政府需要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相关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指导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学生学习的时间、经费和内容,教育行政部门需要真正的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颁布相关的文件或条例,以明确规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和性质,进一步规范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另外,加强对现有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培训机构的管理,构建更加完善的职业生涯指导社会服务体系。

2.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环境

进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基础设施保障主要集中在经费、场地以及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支持三个方面。经费支出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外出调研、组织相关活动等方面。場地需求主要指对咨询人员进行培训需要培训室,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测评所需要的工作室等必要的硬件设备。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保障,就很难保证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认识,积极倡导全人教育理念

目前,社会大众对职业生涯指导的认识程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指导也是缺乏了解的,因而加大社会对职业生涯指导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涯指导的认识,能够推动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开展。另外,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专业和技能的作用,从而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将直接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偏差,走入社会后缺乏职业责任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完善的人格以及社会责任感也是职业规划的必然要求。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全人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全人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使高职教育走向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全人教育。

(二)学校层面

1. 將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融入高职教育的始终

职业生涯指导是系统性、全程性的教育指导,既不是短时间所能达到目标的,也不是毕业前的就业指导。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应当从刚入校的新生做起。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有助于他们转变角色,及时认知自我,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尽早确立理想,做出长远规划,以适应高职的学习生活。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继续推进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时调整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对于大三毕业班学生来说,消除其在就业、择业中的误区,发挥自身专长,实现个体与职业匹配,为今后更好的走入社会奠定基础。此外,大一到大三的职业生涯指导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贯穿整个高职的学习中。

2.指导手段多样化,提高指导效率

高职院校应以就业指导为依托,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是全程化、全阶段的进行,不仅仅局限在课本理论层面,还应该深入到日常的班会、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心理辅导工作上,并结合有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实践活动的正确指导,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各方面技能。另外,职业生涯指导也不是仅凭一门课程或一项活动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学校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配合。从就业指导中心、科研机构等机构,到学校领导、专业工作者、兼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等人员,齐抓共管,提高认识,共同适时的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加强校企合作,并结合专题讲座、交流会、情景模拟等形式提升学生兴趣,建立全程化、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

3.完善师资队伍,提高指导水平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多元化的社会下,他们所面临的诱惑很大,加之自制力相对较弱,仅仅依靠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远远不足,因此,优秀而高质量的专业师资团队至关重要。首先,从负责学生工作的副院长、辅导员、团委等工作部门选聘一批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教师作为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团队。其次,加强管理及培训,持证上岗。良好的专业素质体现在不仅要熟悉高校的就业政策,教育方法,还要具备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以适应日益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需要。另外,成立专门的高职生职业发展咨询中心,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交流和讨论,在工作中及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全方位提升教师团队的实际指导能力与研究能力,将其培养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中坚力量。

(三)学生层面

1.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职业规划意识

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定位,是正确选择职业,也是做到“人职匹配”的前提。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也显示,高职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盲目过高的期望值,也是屡屡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高职学生要首先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转化,根据市场需求逐步调整自身目标和期待值,学会把自身的理想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遇到竞争失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调整自我,参加新的活动,理性转化自身负面情绪。从入学起重视职业规划,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等,确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各种形式的讲座,了解相关知识,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虽然职业生涯指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又有自身的特点,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导致他们的学习态度,对事物的认知情况,人生观、价值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十分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职学生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人生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千篇一律,学校和老师需要在教授理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和特点,寻找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属于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必要时进行个别咨询,并跟踪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定位。

参考文献

[1] 张丽艳,赵彦生.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8

[2] 袁乐,周炜炜.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J].世纪桥.2007.8:107-109

[3] 陈淼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6

[4] 陈淼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6

作者简介:

王雅娜,女,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航运物流学院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助教。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成因高职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