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7-04-10程德元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教学改革

程德元

摘要:农业类(包括畜牧兽医,下同)专业教育实践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其在农业职业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对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提升我国农业类学生的技能与实践能力,促进社会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4

1 引言

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训练,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且还可以加深其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通过农业职业实践教学改革,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与资源。

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2.1完善与规范实践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各学科实践课程均具备较为规范的教学大纲与详细的、精确的、具体的质量标准。对于教学大纲,主要涉及: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考核项目与标准等内容。

2.2实践教学生产应用相结合

通过将实践教学与农业类专业实际生产有效结合,能够更好的设计并组织实践项目,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熟悉农业类生产实际情况,还能够激发教学的主动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可聘请农业企业(或农业园区)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当然也可以采取让学生直接参与农业企业(或农业园区)的生产的方式进行顶岗实践。

2.3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较为显著的职业特征。基于此,在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中,应当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来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够完成所有的岗前培训事项,这样一来,当其毕业之后,就能够直接进入相应的企业上岗。除此之外,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还能够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是技术等级证书,进而全面提升农业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1不断完善、规范现有的实验室、实训室

农业职业教育学校应当加大对于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投入,并且还应当不断完善、规范现有的校内的实验室与校内实践基地,全面提升有关职业仿真程度。除此之外,还应当依据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调整情况,配备合理的新型设备,并且还要不断规范相关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等规范。

3.2筹集建设新的实验、实训室

为了更好的满足培养学生能力的需求,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应在一定的期限内,对现有的校内实验室与实训室进行完善配套。同时,还应当依据农业职业院校实际情况,新建实验、实训室,特别是新建的专业。

对于我国当前大多数农业职业院校,均已建设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功能较为完善的、技术相对先进的、方案较为合理的实践环节教学基地,以形成本专业系列实验室、实训室与实训基地,使得整体培养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4 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为了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即刻上岗就业,在学生学习期间,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必须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顶岗实训,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农业企业或农业园区的生产组织、运作模式、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等。同时,通过顶岗培训,还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深刻的了解我国农业生产与世界其他农业大国间农业生产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差异等。

同时,农业职业教育院校还要不断增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除此之外,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应当不断增强自身与已建设实训基地之间的联系,并定期组织学生分层次在农业企业进行顶岗学习,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例如,可以利用学生寒暑假的时间来进行分层次顶岗学习,具体步骤如下:(1)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学习,并使其以农业技术工人的方式进行顶岗学习。(2)对已经参与过基础学习的学生进行高层次实习培养,并且使其以管理人员的方式进行顶岗学习或者是跟班学习,但此阶段学生必须要具备组织管理农业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技能。

5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室、实验设备、实训器材、实训基地等有限,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对一些重要技能不能很好掌握,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特别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职业教育应当顺势而为,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中,可以采取理论课上大班课,实验、实训课采取小班化教学,让每位同学都有动手机会,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重要、关键技能要求人人掌握,考核过关。

除此之外,农业职业教育院校还应当实施双证书制度,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参加技能考核,成绩合格之后就颁发技能鉴定证书,而技能鉴定证书即为上岗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考核的内容则为平时实训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6 增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农业专业生产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熟悉农业产品生产工艺和农业企业的运作,也就是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

一般情况下,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如果不具备较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必然无法顺利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与目标。因此,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应当做好以下事项:(1)不断增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2)应集中培训考岗位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3)派送专业教师定期到农业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4)聘请农业生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这样一来,可以使学院拥有一支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实践经验、较强动手能力的职教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不仅要持证上岗,还必须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实践合格证。

7 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考核观念,以一种全新的思想进行实践教学与指导,从而充分挖掘出学生各方面的潜力,不断提升、完善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农业类人才,使其为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萬群,熊丙全,阳淑,等.园艺专业“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95-96.

[2]王静,姜鑫,姜明明,等.畜牧兽医职业技能竞赛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J].山东畜牧兽医,2012,(07):74-75.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教学改革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