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017-04-10孟卫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实验环节

孟卫军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实验;环节

G633.7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一、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以及“+”、“-”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地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等。这样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有效领会物理知识,而且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作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误差又小。又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能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地进行演示实验

1.改演示实验为“表演”

说起演示实验,它是实验教学的一大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一点学生的参与,这种演示实验虽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和视觉化,但谈不上什么教学的提高,所以应加强对演示实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甚至把演示实验改变为“表演”。我在演示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演示实验中,以自己的意志和思维动手能力,帮助老师或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我在讲“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最后设计了一个家庭电路,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就把演示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轻松完成了实验内容。

2.改变常规演示方法

演示实验的通常过程是教师出示目的,设计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学生总结,最后教师强调记忆实验结论,在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观察,对于我们的学生有很大困难。他们只愿意走马观花的“看”实验,而不乐意细心的研究观察实验,实验后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我改变演示方法,让学生们各负其责,有的操作实验,有的设计实验,有的监督学生操作,还有的学生做评委,“电磁继电器”一节,我就用了这种方法,整节课,在演示实验中设有直接给出演示内容,而是让学生们自己摸索,开展实验讨论操作观摩,使每一位学生在演示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观察和完成实验。

三、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发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魏书生、钱梦龙、于永正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課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

四、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材设计了许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去做。例如,对课本上的小实验“测自己的步行速度”,我不仅让学生按课本上写的方法去做,测了自己步行的速度(测出的结果要求学生记住,很有实验价值)。而且还组织学生用消毒后的废注射液瓶和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等自制了“滴水计时器”(滴水时间间隔调节为0.5秒),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一根木棍上。步行时用一只手拿着木棍不摆动,让水滴落在此手的正下方。通过测量落在地面上的水滴间隔,不但能算出步行速度,还能检查步行时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对此,学生会很感兴趣。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如:研究楼道开关,开展制作竟赛,组建兴趣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兴趣。

实践证明,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探索精神,才能扎实有效的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邢如玲.虚拟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06).

[2]高亚飞.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

[3]蒋东明.稳固基础培养能力 实践操作拓展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浅谈[J].新课程学习(下),2011(07).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实验环节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