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延安时期党对知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2017-04-10韩白冰
韩白冰
摘要:延安时期,许多海内外知识分子奔赴延安,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视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引导其参与生产劳动等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其在边区生活中集成发扬和实践了延安精神,深入改造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以及行为作风,终对党和国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当今社会我党教育青年党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延安时期;知识青年;思想教育及政治教育启示
1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青年及其思想行政教育
毛泽东在《文化工作的统一战线》中指出:“统一战线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团结,二是批评教育和改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青年知识分子,并对其进行思想行政教育及改造,促使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先锋的带头作用。
1.1团结青年知识分子,促使其设法奔赴延安
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升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阶级抵抗运动高涨,其中作为先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带头作用明显。在该种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驳斥了“知识分子只有三天的革命性,招收他们是危险的”等错误观念,及力纠正反知识分子的左派思想关门主义思想倾向,对知识青年实施“来则欢迎,去则欢送”的“来去自由”政策。1939年12月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议,极力肯定了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与新中国建设中所出重要地位、发挥的重要带头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要吸收使用青年知识分子,团结一起革命力量的战略性方针政策。大量知识分子大受鼓舞,以一个赤诚的报国之心突破匆匆阻碍抵达延安,投身于革命建设工作之中。“到延安去”成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理想。
1.2重视青年思想教育使知识青年转化为革命青年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思想封闭,中国青年受到日寇的奴国愚民以及国民党的反动思想影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及其积极思想缺乏认知与了解,又因家庭出身、思想觉悟、生活环境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不尽相同,错综复杂。在《中国共革命及中国共产党》中,毛泽东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以及革命觉悟,“但不是所有的這些革命分子都能将革命进行到底。其中一部分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则会脱离队伍,态度消极,极少数还会投至敌对阵营”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危及革命。故,中国共产党对但凡具有革命觉悟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概揽收,大力兴建新式学堂,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大学,马列学院等。
1.3升华青年知识分子模糊的革命概念,坚定其正确的政治方向
“格调我的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我还有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这首小诗,抒发了青年知识分子对延安的深切向往以及高涨的革命热情。毛泽东曾经对此做出过高度的赞扬“你们从很远的地方辛辛苦苦来延安学习,我看是已经有了决心。什么决心呢?延安没有升官发财的机会,你们一不为升官,二不为发财,那么远道来此,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无疑不是为了抗日救国的,所以你们是有抗日救国的决心的。”“这种决心,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有些人只是有一个大概的决心,即许多青年的决心并不是由坚定的政治方向出发的,是没有经过很好的考虑而来的。”为了回应广大爱国有志青年的报国赤心,宋平对此做出了客观而全面的评价:抗日高潮推动一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革命队伍之中,但大批抗日青年空有一腔抗日热情,却没有进行革命理论的相关学习。对于“共产党要干什么”、“社会发展的前途和规律”等问题并不是很清楚。
在延安的学习生活中,青年知识分子将得到一个坚定的政治方向,也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跟进一步的认知,这样将是青年知识分子真正转变为革命的斗士。
1.4引导青年摆脱教条主义,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克服了“左”的激进冒险倾向及关门主义。由此中国共产党有了很大的发展,青年知识分子在新生党员中所占的比例重大。但却存在人已经入党,思想却没有跟上党组织的问题。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还没有完全肃清。那么如何将青年知识分子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呢?这就需要培养其一种科学的认知态度以及工作作风。
首先在延安各大学府中实行反对条文主义的政策,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做学风气。学校强调学员应有计划地自主自觉的学习,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学员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同时要求学员在教学中以少而精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革命批判性原则由此反对教条主义。其次倡导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整风运动之中,对自身进行提高与升华。总之延安各校坚决贯彻了党中央指挥方针,培养了大批坚定的革命斗士。
2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延安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在延安精神的沐浴下迅速成长起来,并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像小平同志所讲的一样:“抗日时期吸收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后来的干部中除了老红军就靠这些人,从这批三八式里挑出来”我们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在教育中得出许多启示。
青年成长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延安时期党中央极其重视青年的思想教育,党中央领导人亲自指定教育方针,鼓舞教师队伍不仅走上讲台为人师表,而在日常生活亦是良师益友。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青年知识分子通过在革命圣地的学习生活与改造,真正的变成了有着坚定政治方向的革命斗士。
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延安精神的发扬及新生党员的成长有着推动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方面的理论已经初步完善,并于实践结合,革命风气正浓。延安精神是弥散于陕甘宁边区甚至整个社会的精神的抽象缩影与升华。延安精神的发扬使得当时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故我们只有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才可以让自身的思想随之提升,让青年在其中健康良好的发展,使思想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