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
2017-04-10李华忠
摘要:本次研究以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作为切入点,主要探讨现阶段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首先结合小学教育的新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应用新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分析造成此类问题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通过对目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原因探讨,可以为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改善当前教学现状做出一些贡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问题;
G623.58
在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而且由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的思维变化,国家重点提出了“互联网+”的新思维,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教育,并且在一部分学校也开始应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法,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通过对实践教学中的不断反思,可以发现,诸如此类的先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让学生透过方法的改变而真正的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并且会浪费较多的时间。以下就通过问题来寻找其中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与问题说明
1.现状
从现状来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学生中并未引起通常教师所想象的反响,从测评结果判断,过多的知识覆盖了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另一方面,从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爱程度来看,相对偏低;这只是一般的现象;因为在小学生看来,信息技术教学与其所想的完全相反,是枯燥的、机械的。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真正的问题来源于,小学生的兴趣未被提起、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并且在过多的视频观看中浪费了大量教学时间;课堂的互动并未起到实质的作用,问题出在教学的方法上,还是因为教师的原因?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黑板与粉笔已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逐渐消失、拔苗助长式的理论讲解越来越多;微课变成了一系列的视频观看,翻转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成为了“聊天课堂”,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即对相关技能的掌握,通过计算机工具进行一系列的作品创作,或者对工具的熟练应用。
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学校并不注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将其列为副科,认为成绩第一,只有好的成绩,才能真正的让学校声誉好,生源多,收费多,而这恰恰违背了新时期对于小学生教育的理念,也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二、解决对策
根据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在于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性了解不足、教学中有方法、套模式,却未真正的引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重新审视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并解决学生自主性差、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成果令人不满意的问题。建议如下:
首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配套的,它是基础,也是为以后的信息技术的延伸性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贺卡的制作、WORD的应用、一般常识的了解、FLASH的制作,常用软件的下载、应用等;表现上看,这些只是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知识与技巧;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若走向职业化的选择方向,则可以避免重复学习,也可以向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探索;另一方面,这也是现代商业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诉求,现代化的办公、邮件与信息交流,均以此为准;所以,一些教师对其有所幻想,认为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不用教,学生自然能够领会,也会在经常运用电脑的情况下逐渐掌握;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错误理解;因此,应该重视并将其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其次,对于微课教学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合理的应用,应该将其限制在3到8分钟之内,并且控制应用次数,以每节课应用一个微视频为准,可适当进行调整,但要求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加以增加或者不用;另一方面,微视频的应用在内容方面,必须保证与课程密切相关,禁止播放电影、动画片等;另外,针对滥用微课与全程PPT的教学模式,应该重新提出对“板书”的恰当应用,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够显得更为生动、真实。
第三,在应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中,要真正的将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让自主性的探讨言之有物,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应该作為领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并在教学教案中提前设计好课堂中所要进行讨论的主题,减少闲聊,监督学生完成课堂中的讨论环节;而且,在分组方面,应该尽可能的采用随机方式;
第四,教学评估中,应该改善以信息技术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考题也应该进行随机抽取,并加入实操考核;最好是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理论与操作的考核;另一方面,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估,以及对于学生的考核要注重全程性,也就是说,对于教师,需要从教学教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成果来评估;而对于学生,则应该透过平时的表现、作业完成、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相关知识与操作的熟练程度等进行过程评估,实行分值累积型的评估体系。
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改革之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于新时期确实发生了重大转变,无论在教学方法中、课堂教学中,还是教师的转变中都有具体体现;然而,正是由于对这种积极性的错误应用,缺少对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的社会大背景的分析、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解读、对新方法适用性的科学评估与应用的全面研究,才导致了一些教师的盲目、过渡滥用,从而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明显;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对这些问题的正视,并通过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根源的探索,从而本质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化解这些阻碍因素。
参考文献:
[1]付丽萍,王丽珍,薛莉等.TPACK框架下信息技术与区域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基于大同市十所小学数学教师TPMK现状的调查[J].基础教育,2016(1) .
[2]邹碧霞.信息技术合理利用与小学课堂减负增效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z1).
[3]李锋.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研讨会有感[J].中国电化教育,2015(9).
作者简介:李华忠,(1968.8-)男,工作单位:四川省石棉县希望小学 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