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课堂,充满活力
2017-04-10褚明妍
褚明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沿用旧法精心准备的经典教案(预设),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吃红灯”,成为新课改的绊脚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的课堂是重视师生生命多样性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那么,怎样驾驭好生成性课堂呢?
一、抓好预设环节,期待精彩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然有无法预知的生成。因此,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从学生出发,灵活采取多种手段。拓宽教学空间的视野,拓宽收集信息渠道的视野,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制定多维目标,创设各种探究情境,尽可能多地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到,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多设计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教学时就不会再课堂上临阵磨枪,这样,教学就能游刃有余,课堂也就丰富多彩了。
然而,哪怕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因素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可使原来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而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源于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存在很大的变数,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只对教学环节进行预设是不够的。
二、找准课堂切入点,提升预设方案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应视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教学资源,应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恰当的问题做切入点,提升即时问题情境的思维价值,利用生成的信息补充、修正、提升预设方案,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教学资源,让动态生成真正地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从而提升学生的认识,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执教《半截蜡烛》时,我问学生:“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学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我继续追问:“有不同的观点吗?”有的说杰克也有功劳。有的说还有母亲呢。这时,我抓住契机让学生说说根据在哪里?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由此可见,对于生成,教师找准切入点,牵领学生进行立体、丰富、多元、辩证的自主“对话”十分重要,要注意的是,牵引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去明辨是非。只有这样放得开、收得拢,并能提高学生认识的生成,这才能算真正成功地生成。
三、调动知识积累,驾驭生成资源
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生成,运用“化腐朽为神奇”之能力,在学生认知偏离目标处,在情感冲突时,在能力欠缺时,巧妙点化学生,驾驭即时生成信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过程中提高能力。
记得在学《晏子使楚》一文时,当学生学到楚王几次三番侮辱晏子,晏子智斗楚王,最后楚王只好认输之后,我问学生:“你佩服晏子吗?为什么佩服?”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晏子不顾个人安危维护国家尊严,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晏子是好样的,连楚王这样无礼的霸道之人都能被他乖乖制服。”有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楚王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他非常得大度,因为晏子的反唇相讥没有使他为了维护帝王的尊严而下令处斩晏子,而是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笑,说他错了,有的若有所思,说有点道理。此时,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没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草率应付。首先,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然后我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课外资料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断。小组讨论后,学生有的说:“楚王善于使心计,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如果不是因为齐国也是一个大国,致使他有所顾忌的话,他早就对晏子下手了。”有的说:“楚王心胸狭窄,否则他不会一次次侮辱晏子,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聪明人,为什么呢?因为当他侮辱晏子未遂反而自取其辱的时候,自己圆了这个尴尬,这样既赞扬晏子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理解无疑是很到位的。最后,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做了总结,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总之,教学不是忠实的传递和被动的接受,它不仅是课堂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生成”正是对教学过程中生成可变性的概括,它既是教学活动动态的一种反映,又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不可預见性。同时,精彩的“生成”正是教师个性化的教与学生个性化的学的重要体现,是教学共同体中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发现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