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高效教学“三个核心”的探索与尝试

2017-04-10纪宏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新课程核心内容

纪宏涛

高效教学与学习是新课程的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目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高耗能”的现象,教学的“效益”,并不是指教师能完成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关键点就在于实现教学的高效率和学习的高效率,在实践中,我探索与尝试这种方式下语文高效教学“三个核心”方案,即教师在教学中的“知晓—导学—评价”与学生在学习中的“预习—探究—运用”。现阐述如下:

一、教师教学中的“三个核心”:知晓—导学—评价

1.知晓:知晓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与新编教材的编排与内容。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只有能够明确地知晓我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才能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教学,方向错了,南辕而北辙,我们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实施意见》是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学生在完成语文学习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获得发展。我们明确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我们就可以实现“图钉效应”(一个手指头不能将一枚钉子钉在墙上,但可以将一枚图钉钉在墙上)。从《意见》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語文教学的改革的重点学习方式方法上的重塑。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突破核心。

新课程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也进行了“洗心革面”,作为教师,教材是我们的纲,是我们的领。我们必须对新教材的编排与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知晓,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这样,我们就能够统筹安排,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某一单元、某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2.导学:以组织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运用多种辅助手段指导学生学生进行学习。

这一个核心关键是教师的角色担当。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己能读书、自己能作文。”新课程就要求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教师注意把握课堂导向、流程,充当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发现真理,学会自己找路、走路。当然,“自主”并不等于“无助”,“学堂”不等于教师就不讲,讲是为了不讲。

这一核心的另一个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策略手段手段。新课程的内容容量其实比过去的内容容量更大了,怎么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或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效率,就语文学科来说,借助一些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在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如容量过大或速率过快,都会使之适得其反。

3.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更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方式和方法。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实施意见》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重点要研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特别重视以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评价手段和功能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作为评价的手段,它不再是单纯的给学生一个考试的成绩,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而全面地评价记录、认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

二、学生学习中的“三个核心”:认知—探究—运用

1.认知:提前进行新的学习内容的预知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提出疑问。

学生在课前做好学习的准备,了解新的学习内容,并能对新的学习内容提出疑问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在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很容易使课堂演变成一言堂,影响课堂的效率。反之,学生对新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就能够也有勇气和“底气”在课堂上主动而积极地发言,从而更好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教师在学生对新知识已有基本了解和核心难点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这样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2.探究:以真实的参与者身份进行知识的巩固性讨论和释疑性争论。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在阅读中,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写作中,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在这个核心中强调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提升知识,巩固知识;在讨论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预习后,知课文晓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对课文的主题、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自己存在疑问进行提问和对话,从而在这个交锋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审读与批评中切磋,提升。

3.运用:将学习到的新知识转化成问题的解答工具和学习实践的生产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这也就是强调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能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把在教材中所学到的东西转化成学习实践的“生产力”,为自己“举一反三”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撑。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核心内容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