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2017-04-10王兴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特点。为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诗词需要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要想加强学生对一首古诗词作深刻的理解,需加强其鉴赏古诗词能力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古诗词中的精髓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G633.3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里的瑰丽珍宝,凝聚了我国文学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他们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本文过不断探索、实践,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 注入课堂教学新活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进行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在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使课堂变成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舞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思维,有利于对整首诗词的内容、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这需要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设计关系到一节语文课的成败,因为刚上课的前几分钟学生还处于躁动期,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如果在此刻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

导入部分有多种方法可以尝试,例如用音乐切入,不但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在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时,用一首《虞美人》的箫曲导入,在凄怆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就进入情境,并为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奠定了基础;讲完内容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最后由老师现场演唱,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再如,在教授曹操的《短歌行》时,导入时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朗诵,使学生在聆听优美朗诵的同时,又能对曹操的英雄形象有了比较形象的认识。所以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有效借助网络资源,在古诗词教学中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节奏。有教育理论说“提问时教师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选择提问的时机和节奏。学生给出回答后,展开探究以澄清答案,引导学生给出更完整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回答”[1]。创设问题,结合学生的基础与理解能力,选择和明确有利于启迪思维的适当问题,或组织课堂集体讨论,或安排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上课给大家讲解,最后确定结论。这种新型教学,将会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关键在于适当的时机和节奏,这就需要教师对提问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把握梯度、从易到难,为学生开启智慧之窗。”[2]例如,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为李清照写一篇碑文。因为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了解了李清照的一生,抓住其特点很好完成写作就不再困难。再如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把这首词的作者、创作背景作了介绍;接着,带着无比悲痛、惋惜的语调朗读全文,使学生对这首词有了最初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做好情感铺垫后让学生找出本词的词眼,学生很容易找出“愁”字,这时我顺势提出“词人为何而愁?愁什么?”的问题,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能准确概括出词人“愁”的内容: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这样整首词就掌握其中的要旨了。

在古诗词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授秦观的《鹊桥仙》时,结尾两句是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表达的爱情观点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意思是尽管相会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这爱就是永恒的。我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展开充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对于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课堂氛围也相当活跃。有学生认为:“真正的爱情,不必朝朝暮暮在一起,只要爱得深沉,就是永恒的爱情”;有学生认为:“距离能够产生美,两人天各一方,才会彼此牵挂,很久见一次才有新鲜感……”。这个问题符合学生实际,所以他们很感兴趣,通过激烈地讨论,能使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选择适当时机和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不但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对一首古诗词的多方位多角度的解读能力,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加强诵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诵读语感

朱熹说:“为予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美的体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为此,我们要优化古诗词教学方法。

《毛诗序》中说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古诗词是需要吟诵的。古诗词具有造境写境、含蓄蕴藉的特点,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情感观念不是读一两遍就能领悟的,需要反复诵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是古代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3]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诵读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可以单个人读,可以小组读,也可以男生读或者女生读,或者是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全班齐读。总之,不拘泥一种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譬如,我们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采取分小组朗读,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最后,师生共同为小组同学评读。这种诵读训练形式,既能帮助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更深刻的体会诗歌的内涵,更准确地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师有侧重的将鉴赏方法贯穿于整个诗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一)意象分析法

古诗词中的意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志向。鉴赏景物意象首先要分析其特征,再看意象特征营造怎样的意境,寄寓诗人怎样的情感。

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意象鲜明,句法严谨,语言凝炼。再如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4]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词人用28个字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词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李清照《声声慢》中“淡酒、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词人用这六种意象,营造一种凄婉、愁苦、哀怨的意境,表达国破家亡恨、夫死孀居之痛、漂泊他乡之苦。

(二)知人论世法

清末王国维说:“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王国维《玉溪生年谱会笼序》)要鉴赏一首古诗,就必须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人生经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就必须知人论世。譬如辛弃疾,他是一位爱国词人,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称,但他的一生却是空有人生理想却得不到实现,空有满腔报复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只有登上北固亭和赏心亭来抒发胸中的郁闷之气和愤激之情。再譬如被称为“旷世才女”的李清照,这是个命运多舛的女人。南渡是她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南渡前,她与赵明诚琴瑟和鸣,生活幸福,写的词多伤春怨别和闺怨离愁,表现的是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和少女般天真烂漫的生活,比如《一剪梅》、《醉花阴》。而难度后,先是南宋朝廷的灭亡,接着丈夫不幸离世,自己一个人漂泊他乡,因此她后期词中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后期词作中包含了对故国、故乡、亡夫的思念之情,比如《声声慢》。因此通过知人论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词。

(三)字斟句酌法

在写诗的过程中,诗人很讲究锤炼诗歌的语言,“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往往因为一个字的妙用,就能为全诗增添光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空”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皆是古今称颂的诗句中的妙字,体现出诗人独具匠心的形象思维能力。此外,有的诗歌则因为一两句精彩诗句而被传诵千古,比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都被人们无数次地作为妙语警句引用。“姜夔曾说‘句中无余字,篇外无剩语 ,黄庭坚有言:‘只字半句不清出,”[5]由此可见,诗人非常重视锤炼诗歌的语言。因此,我们在学习诗歌时,要学会抓关键字句,通过推敲关键字句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尤其是在新课改下,我们更应该积极去探索相关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驾驭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古诗词中的精髓文化,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著,王锦、曹军、徐彬译:教学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4.

[2]于乐红.高中语文策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22.

[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4]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63.

[5]李珊珊.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践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4:46.

作者简介:

王兴君(1983.4—),女,羌族,四川省茂县,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德阳市东汽八一中学,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