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学生心中的小星星
2017-04-10刘轶景
刘轶景
内容摘要:初中生的心理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无论何季节,都万紫千红,这个阶段是孩子们性格成长发育的重要转折时期,处于该时期的青少年一般都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能够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适应初中学习,摆脱焦虑,树立自信;与老师、同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长进行正常、亲密的沟通;正确看待青春期男女同学的关系,走出逆反心理,培养他们宽容他人,学会控制情绪。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品质教育
G633.2
一、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1.现阶段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一,.学习方面,因厌学或考试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和学习效率低。第二,人际关系方面,因与老师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对抗心理;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越来越激烈,同学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而产生的同学关系不够和谐;现代家庭关系的复杂与不民主导致亲子关系不亲密。第三,青春期方面,逆反心理普遍。初中学生一般都对家长和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却将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独立。但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他们仍还是个孩子,还很幼稚,惟恐他们上当吃亏,于是对他们关爱有加,喜欢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会引起初中学生的强烈反感。
2.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更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青少年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不仅要参与未来知识、智力的较量,更要参与心理的较量。而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期。他们思维活跃,社会认识敏锐但较肤浅,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所以,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
3.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客观地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分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二、在初中思品课程中渗透心理品质教育
1.挖掘教材,感触学生心理状况
七年级思品课程中每一课都渗透着心理品质的内容,例如,《把握学习新节奏》一课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珍爱生命》一课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我们要肯定生命、尊重、悦纳、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做情绪的主人》让我们了解复杂的情绪,学着去调适情绪,排解不良情绪,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法发泄自己的情绪。《走向自立》一课不仅教会学生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不断完善自我,更让学生学会自尊,增强自信,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融入社会。《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既感知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不同态度,又了解到挫折与人生相伴,人生难免会有挫折,要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为坚强喝彩》一课告诉我们坚强意志的表现,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学会坚强。《学会拒绝》一课让学生了解到身边各种各样的诱惑,不良诱惑犹如病毒,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抵御诱惑,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
2.加强学生心理体验,让他们健康成长。
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成长。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角色扮演、情景再现”、“你说我说”、“小小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控制自己,完善性格,学会团结协作,与人和谐相处,从而形成健康心理品质,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例如,在《自立自强》一课教学时播放苏明娟的心情故事以及汶川大地震中寗加驰救事迹感染学生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深刻认识到自立自强对个人的成长的主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精神主学生明白为了实现自己崇高理想和志向必须不断地磨练自己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人生才会有收获、有成就人生才会有精彩、有意义。运用感染法渲染课堂氛围,让良好情感传承,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的感染。例如《男生女生》一课教学中引用“男人与女人谁的作用大”辩论赛,学生们讲道理,摆事实,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男女生性格互为补充,取长补短,互为映衬。男女生交往要互相尊重,自重自爱,把男女之间的友谊化为春雨,让它陪伴青春健康成長。比如《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时,设《体验》活动,布置每位同学一项任务,用50元钱动手给家人做一顿午饭,按要求午饭的菜谱有:炒土豆丝、煎鸡蛋、萝卜炖排骨和米饭,全部支出在50元之内,结余归本人。当他们千辛万苦地把饭菜端上桌后才发现,有的太咸了,有的太淡了,有的没烧熟,米饭太硬了,有的买菜多了……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纷纷产生独立自主的愿望,同时感受到只有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三、 心理品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生活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竞争,使一些教师自身产生了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感。教师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任课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健全的个性;性格开朗、乐观、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情绪稳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自觉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做学生的“人师”,使学生佩服,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信,随着思品课程中心理品质教育的不断渗透,不断完善,它将会进入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心灵,最终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3
[2]王淑珍.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