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心得

2017-04-10邵胜彦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学法故乡情感

邵胜彦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

G623.2

一、语文教学源于生活

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寻找契机,让生活为学习服务。

1.《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而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正是于此,实践是关键,生活中所透露的点滴,往往频频显现于教学。如果将自我所学创造性地用于生活,会使课堂教学不断延伸、优化,使学生融入社会,亲近生活。语文学习应与学校生活相联系。学校的舞台上可以引入学生学习的不痛"舞姿"。如:我发现我班有位智障的男生,刚开始大家都歧视他,把他视为"另类":经过我的诱导,大家对他是"刮目相看",这些都可以说说、讲讲。

2.语文学习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广袤原野,你可在其上任意驰骋。如当前一些流行广告词:"去头屑,无屑可击-雨洁:康师傅冰红茶,冰力十足"等,这类故意使用同音字和换字的用法,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可由多种形式呈现,教师经安排后学生自主进行,如学了《桂林山水》后,可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也可去做一些调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做好宣传。另外,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许多丰富的教育资源。如烈士陵园、人文遗址、历史遗迹等。

3.家庭生活,也和语文学习有所关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场所。只要每位家长抓住细节、抓住时机,并予以巧妙设计,孩子会获得更多的东西。如:有的家长是卖百货的,则可让他介绍不同的东西,并作简要说明;有的是开药店的,则可让他说说不同药的相关电视广告等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强,趣味十足。

二、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途径

1.精心计划,多形式进行学法指导

语文学法指导,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加强语言修养,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语文能力。学法指导从内容上讲,首先要注视指导学生掌握优化语文学习环节的方法;其次要从端正学习态度、坚韧学习意志、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加强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指导;再次要加强开启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才干的指导。从具体操作上看,应當长计划,短安排,坚持循序渐进。

2.有机渗透,寓学法于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学法指导必定应走渗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组合的复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目的,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机渗透学法指导:(1)备课要明学情,备学法,即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2)预习设计要指点方法,即要教会学生全册预习法、单元预习法,又要根据课文特点指导相应的具体的预习方法。(3)教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指导学法,为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提供借鉴和规范。(4)教师讲解过程要示范学法和点拨学法。(5)整个教学过程要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6)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使之"受用终身"。

3.教学过程要创设情感氛围

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叩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故乡》一课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只有抛开束缚,不断优化资源与环境,学以致用,用于致学,语文教学才会绽放更美、更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

猜你喜欢

学法故乡情感
情感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故乡
台上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故乡常在我梦里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