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读、说、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7-04-10冯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素养课文文章

冯敏

摘要:语言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读、说、写”的训练,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字:小学语文;语言训练;语文素养

G623.2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依靠读、说、写三方面的训练来入手,通过训练,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并从中让学生感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习语文兴趣。

一、通读文章,透过“读”的训练来培养学生语感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学生不读,就无法熟悉文章,就无法感悟文章,就无法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有整体的感知。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可看出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读懂课文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技巧去通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通过以读代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其中的情感,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好一篇文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老师的范读。所以,教师利用录音、录像范读或自己亲自范读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教学《有的人》这一首诗,在教学前,带领学生在电教室观看录像的吟诵表演,随着感人的背景音乐和抑扬顿挫的诵读,学生们很快就被录像范读的精彩表演震撼了。这时,学生情绪高昂,老师顺势带领学生自己诵读和理解全诗就水到渠成了,一节课下来,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背诵下来了。可见,朗读一篇文章之前给学生范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和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范读很重要,但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与文本充分对话的机会,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进而按自己所得去朗读。因为朗读的形式很多,每种形式的朗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在教学《观潮》中潮来时的壮观景象部分等气势磅礴、动人心魄的段落时,宜用齐读;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分角色读等等。可见,合理选用朗读训练的形式,不仅能让学生热情高涨,而且对理解课文内容也非常重要。除了读的形式外,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提高语文能力。《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课前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对了解课文大意和上课时与老师互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中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加深文章的理解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课后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写作能力都大有裨益;读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心中所感。经过学生充分通读课文,学生就能够领悟到文字的魅力,学在其中,悟在其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们的朗读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发学生“说”,通过“说”的训练丰富语言实践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所以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所以在说的训练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围绕说的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生来说说秋天的情景,大多学生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教师可播放录像片《秋天的图画》,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教师可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這样学生们就会对秋天的每个画面都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看完录像,学生们过都会纷纷举起手,有的学生会说:“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有的会说:“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有的会说:“秋天真美丽啊!”。可见,多媒体使秋天的景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进行对比,并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单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容易引导学生说出画面的景象,从而引发学生积极表达,强化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实践,也达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技能

读,是在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写,是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各个学生对于一事情都有各自的想法,但有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导致他们的想法只是空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读写结合,让学生全面提高。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要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或者文章中重要的句子,并要求学生抓住句子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除了写句子外,教师还要再要求学生写一些在某些文章中用到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当然,除了写句子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单元的习作要求让学生仿写一篇自己有相关亲身经历的作文。这类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们的词汇知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总之,要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要在读课文中培养语感;通过说的训练丰富语言实践;通过读与写结合,加强写作技能等方面去关注语言实践活动,最终达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素养课文文章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