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7-04-10蒋廷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能力同学语文

蒋廷梅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学从单纯的传授技能逐步向复杂的培养能力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关系到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开拓知识面,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感受世界的奇妙,這是学生获得另一片学习天地的有效途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语文老师所要注意的,本文围绕“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为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G623.23

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准确的获取信息,也能够让学生课程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项目之一,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解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及早的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阅读的世界,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让阅读成为学生完善自我,丰富精神世界的途径。

一、创设阅读氛围,保持阅读热情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进行阅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以应试教育内容为主,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阅读中的答题技巧讲解为中心,而没有强调阅读本来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没有尊重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条条框框中,其个性得不到发展,失去学习兴趣,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低,效果差,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恒久发展,那么为了打破这一传统课堂的桎梏,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自由的阅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用心去感受课文,调动自己的感官,读出文中的情趣,在阅读中,教师要真诚坦率的面对学生,信任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范错,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道路,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互动,平等对话,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在一个思想开放,能够表达自我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保持热情。

二、转变阅读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所采取的的阅读教学方式往往千篇一律,让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自主阅读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如果不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所以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用丰富有趣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一件事情。

学生没有阅读兴趣这几个方面的困扰,学生在面对大量的文字时常感到兴趣乏味,不愿意静下心来去阅读,已经从心理上开始逃避教师的阅读课堂,但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任何学习都离不开阅读,要从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是尤其重要的,这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工作的效率,而传统的课堂并不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积极创新,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打造一个学生喜爱的有趣的阅读课堂,让课堂变为一个全新的世界,能够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索与思考的世界。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还是以教师与学生的口头交流为主,这些方法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但是在却非常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小学生追求新鲜有趣的事物以及感官上的刺激,一味的口头交流并不能够让他们保持高度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比如课本上的插图,有效的运用这些插图,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插图的形象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但是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还是要以理解文字为主,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度的思考。比如,如何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变得有趣起来?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阅读前设置疑问,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自己准备一瓶不满的水,要求学生在不移动瓶子,不把水倒出来的前提下喝到瓶子里的水,学生们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给出解决的方法,在学生们进行一番讨论兴致颇浓的时候,告诉学生们有一只聪明的乌鸦做到了,让同学们在文中寻找答案,这种带着疑问和期待的阅读能够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在学习某一篇故事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比拼,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只能阅读故事中的一个段落,并且以非常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主要内容说给下一位同学,下一位同学在记住上一位同学所描述的段落的大意之后,再把上一位同学所描述的内容连带自己阅读的段落中的内容再接着往下传,直到最后一位同学那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先整理完成的同学举手走向黑板,向老师和同学叙述大致的故事内容,其他组的学生在完成后也举手示意,在黑板上的同学叙述有误的时候,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提出异议,再由教师比对文章中的内容,换下一个小组的学生重述故事,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整理文章重点,总结段落大意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让学生们的阅读过程丰富多彩。

三、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精度,略读和快读单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进行阅读,比如先让学生们用快读迅速的选择阅读的材料,再用略读,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用精读,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用句与情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小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更好的进行阅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编著.案例教学指南[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编.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能力同学语文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