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批改“六式”
2017-04-10谢艳飞
谢艳飞
G633.3
学生的作文五彩斑斓,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也应灵活多变。我在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简评与细批相结合
由于习作的种类多,练习的次数多,因而我们不妨采取简评与细批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同学们的习作。对同学们的日记和单项练习,一般采用简评,有时只写一句感受,有时只对某类型做综合分析,有时则提出一条意见,而有时我却要花大气力或较多的时问去详细批改一篇或一次作文。改动大的,改写的字数几乎与原文对等。通过修改比较,同学们感到收益很大。
二、教师讲与学生谈相结合
在作文的批改与讲评中,应处处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也决不包办代替。留作文时,只做纲领性的提示和点明训练要求,其余的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在全班范围内讲评作文时,共同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讲,其它方面以学生谈为主。学生可以谈印象,评优劣,尤其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过程和创作体会。
同学们的切身创作体会远胜于教师说教。在每次作文教学中,同学们都争着谈自己的体会,在漫谈中明显得出两种结论:成功之作大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构思,对主题的确立,写作的角度和对素材的选择、取舍等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写后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而不太成功的作文大多是在临交之前才仓促动笔,或是在未考虑成熟前就轻易下笔,抱着边想边写的态度。在同学们的漫谈和讨论中,不仅对下次的写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端正了同学们的写作态度,激起了他们竞争的欲望。
三、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
对程度差的,一般指句子写不通顺,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使用比较模糊混乱的学生,宜以书面批改为主。因为对这类学生谈作文的布局、过渡、照应之类,他们难以听懂。如果只改错别字,书面批改简单、直截了当。总批时要指出主要缺点,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肯定,以调动其积极性,不致自暴自弃。
对程度高的,就是相对说来作文文字较通顺,错别字少,大体能正确使用标点,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修改作文能力的学生,宜以当面批改、直接指点为主。因为要书面修改这类学生的作文,往往费时多、工程大,而教师的勾勾画画学生阅后又不易理解。所以,给个笼统的评语倒不如阅后就主要问题对学生当面谈(阅后可记下修改要点),谈后让学生自己修改或重写。这样省时、有效。对中等生,两种方式可交替使用,或结合使用。
要注意的是,无论对哪类学生,面批时都应先肯定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优点,使其消除紧张感,充满自信心。每次面批也不要讲得过多,以便学生理解消化吸收。例如讲“这一段用得好,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不错,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意境”等等,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一些写作知识或文学常识。
四、直接批改与间接批改
作文本收上来之后,教师可就好、中、差三种类型学生习作批改若干本,小结出此次作文同学们的一般思路和写法,找出明显的优点和缺点,指出怎样创设新颖的构思,避免泛泛而谈,或提供一个范例及评分标准。然后,面对全体学生讲述后再由学生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同学之间互改也行,并写出评语和分数,教师最后阅定。
当然,提倡让学生自评互改作文,决不可无组织地放任自流。教师平时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去培养学生认真批改的态度,要以良好的榜样和典型的示范让学生熟悉教师批改的方法,要以精心的设计使学生逐渐能正确、全面地评价作文,并提出最佳修改方案。这在前面已经谈到,此处不再赘述
五、当堂口头批改
就是指定一个学生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文,师生边听边记下优缺点。读完之后,评价其优劣,并提出修改意见。这种办法,多用于学生完稿之后,誊写之前,其中被指定的朗读者,可以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有代表性优缺点的学生,也可以是自告奋勇要求批改的,也可以是按次序轮到的。评价修改时,如果为了发展学生智力和口头批改能力,可组织讨论;如果为了节省时间,可由教师评论,学生静听。
这种办法有下述优点:
① 省时省事,简便易行,往往一节课可批改七、八篇作文,甚至更多;
②便于训练学生听力、注意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③有利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六、择优集体批改
具体作法是:教师先浏览一部分作文,了解此次作文共同的优缺点,然后选择一篇写得好而又有代表性的文章交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体批改。这种批改形式又有两种:
(1)、把作文抄在一种专为批改作文而制作的折叠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其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师执笔,按大家意见修改。当然,如果有“数投”,则省时省力,会举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办法的好处是:
①可以面向全班做较精细的批改,因而学生收获大;
②便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展思维;
③便于教师引导,易于集中正确意见;
④能看、能想、能说、能听,多种官能并用,特别是视觉效果好;
⑤还可以为学生自改做出示范。
不足之处是:
①不能人人动手;
②无法检查每个学生的修改能力;
③修改意见不好保存(“数投”除外。)
(2)、把准备集中批改的作文印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学生先自改,然后在全班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再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
这种方法能弥补上面方法的不足,且利于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不足之处是:修改意见不好显示;视觉效果差;意见往往比较分散。
为什么一定择优呢?我们认为这起码有两条好处:①和选择较差的文章比,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②能对作文较好的同学起鼓励作用。
在开放作文评改过程中,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挖掘每位学生习作的个性优点。无论是教师的口头评述,还是书面评语,或是学生间的互相评改,多要用“情”去评,去改,去交流。要努力張扬每篇文章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如有的教师把作文评改课上成作文欣赏课,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即使有明显缺陷的文章,也不应一概否定,可用谈心的方式,商量的口吻进行评改,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其写作热情。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而不应局限于老师的精批细改。只有多元的批改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积累、反思和感悟,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