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7-04-10刘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师

刘珍

德育工作往往是学校的重点,很多学科的教学也是紧紧围绕着德育工作来进行开展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学校的德育渗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凭借空洞和乏味的理论熏陶是不够的,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渗透,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很多的德育资源白白的浪费掉。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学校进行文化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能够在几年以后重复背诵从学校毕业的东西......学习文学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形成——道德,品质和美。”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丰富心灵和灵魂的提升,可锻铸人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目标,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品,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语文教材,不论它是真、善、美,或为假、丑、恶,或高尚的品德,人格魅力的高贵的写照,或者是对祖国河流和祖国的山川,建设社会主义变化的赞不绝口等,无一不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渲泻,其间包含了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在教学和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高尚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健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

首先,词句渗透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中的一些句子,段落,这被称为文章的“眼睛”——即“文眼”。有层次的分析关键词,进行有效的引导点拨是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比如,在进行教学《孔乙己》时,我们应抓住“笑”字,引导学生分析。“笑”出现在文本中的频率有十次以上,他经常是大笑着,然后在笑声中走去,尤其是第二次再次出现在酒店的时候,让人感觉到这是多么可怜又可悲的人物。但文本用“微笑”给他做背景,可见人们受封建主义的毒害很深,在那个时代的人,人竟是这样麻木。如此悲伤却用笑来体现,更见悲凉。所以,从文章的“文眼”开始挖掘出的社会根源,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弊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朗读渗透。

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感受文章语言来进行分析,但是朗读会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因为阅读是语音传递思想的载体和感受思想的直接通道。“物化”使得学生接受起来更直接,甚至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语气,音调节奏,喜,怒,哀等表情同步朗读,这样可以很容易的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影响,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如《背影》,可以让学生选择感觉最生动的语段和最感人的话语,并进行欣赏交流。学生朗读极为丰富,顺势教师启发:注意到了,学生的朗读有高低变化,从温和的语气变为沉重,有或快或慢的速度,然后请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听,感受语调的高和低......再想想他为什么这样读出。最后,老师还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感受同步运行,相互和谐共振激发的过程。让学生与文中作者共同感受幸福和悲伤、爱与恨,因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讨论渗透。

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争夺讨论,这样的课堂形式总能带领大家走向阅读深处。例如,《愚公移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公移山的行为,学生就愚公的“智慧”和“愚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愚公家前的是两座大山,工具简单,人手少,搬山计划可能就会被随时打断,”搬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还有学生认为,愚蠢的老头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善于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也正是有这种精神的不断鼓舞和激励,才使得我们今天进入了全面建设的小康社會,对于这种精神必须大力提倡和积极发扬。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有时也可以暗示,但最终让学生自我决定。丰富自己的经验,让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走得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在这次讨论中,学生明白了愚公的成功,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坚强的毅力,也表明了要克服困难,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不懈奋斗的道理。语文课堂讨论,使教学得到了升华,不仅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且还建立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学习和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帮助!

四,言行渗透。

苏联著名教育加里宁说:“学生们处处模仿老师,老师的观点,性格,生活,对各种现象的态度都可能影响学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管最严格的,任何人在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监督。”“正人必先正己”。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大提高,他们不是绝对服从教师,言听计从,而是在教师的身上选取一些优秀品质来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具体来说,教师的形象可以告诉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行动,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对待其他事物。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言传”的过程中也体现教师的形象,以身作则,亲自进行“身教”。“言行”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直接方式,因此,教师应加强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学生也就会从心里表现出尊重,爱,信任和钦佩,从而引发了巨大的力量,实现了道德教育的目标。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多元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把握时代的脉搏,深钻材料,确定德育渗透突破,恰到好处的渗入。让语文德育教学不是像油和水一样自由状态,完全独立的,而是非常和谐,难以分开的。使学生不仅学会通过语文教材可以得到知识的增加,而且在品德上都能得到很好的熏陶。

猜你喜欢

德育语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的语文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