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淑文 让养育回归父母的自我修行

2017-04-10采写吴颖

父母必读 2017年3期
关键词:养育缺点妈妈

采写 | 吴颖

黄淑文 让养育回归父母的自我修行

采写 | 吴颖

想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你现在幸福吗?想让孩子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你自己的价值感如何?每一幅我们于幻想中所见的孩子未来的画面,其实都应该就是父母现在的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先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吧!

黄淑文是中国台湾心灵作家、心灵绘画老师。还没看到她的新书,就已被《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这个书名深深打动了。不过,我还是带了N多让当今父母焦虑的共性育儿话题想去难倒她,却被她充满定力又有哲思的回答征服了。

其实,养育的确就是一场回归和寻找自我之旅。最好的养育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由孩子成长的力量,修剪自己生命的枝叶,成就最好的自己。

别担心孩子的未来,先做好自己

在养育中,父母最焦虑、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未来。但在黄淑文看来,人生充满变数,只要每天用心生活,珍惜每一天就好。而且,与其担心孩子的未来,还不如思考一下父母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她说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父母规定好的,所以她按部就班地念书,毕业后当了老师,过着稳定的生活。

可是,在她35岁的时候,已经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妈的她,把自己的人生归零了——她辞掉了工作,重新寻找自己,开启了一份自己想要的新生活:学画画、专心写作。所以她说直到现在,如果让她去设想自己的未来会怎样,答案依然是不知道,更不用说去预期和设定孩子的未来了。不走到人生终点,孩子的未来都充满希望。

“生命有很多的可能,不要因为孩子今年没有考上好的大学,现在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失恋了,被老板炒鱿鱼了……就以为是世界末日了。不是的!人生充满无常的变化和各种可能性。我们反而要鼓励孩子,也许一扇窗关了,另外一扇窗却打开了。惊喜总是在峰回路转处等着他。”

受访者简介

黄淑文,中国台湾心灵作家,心灵绘画老师、中国台湾博客百杰“文学创作奖”金奖得主。认证国际治疗师、YAI国际静心引导老师。著有《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妈妈的读心术》等多部著作。

大树还是小草?做自己就好

很多父母都认为要把孩子培养为成功的人,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样的成就。有些孩子也许会成为一棵大树,但有些孩子很有可能就是一株小草或一朵小花。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和在未来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养孩子要养出孩子独特的原貌,如果你的孩子是玫瑰花,就让他开出玫瑰花的美丽,不必羡慕木棉花可以长得那么高大。黄淑文记得自己有次种了颗不知名的种子,发芽后茎抽得老长,就是不长叶子。她一度以为是这颗种子营养不良,后来才发现那就是这棵植物存在的方式,它用自己本来的面貌活着。

“表面上看,大树好像很高,显得比较有成就,小草、小花是陪衬。可是,在大自然里,也不能缺少小草、小花。而且,你怎么知道小草、小花过得不快乐呢?而大树因为长得那么高,也注定它要承受的风雨更多,压力很大!”

有机教养,让爱流动

黄淑文是有机教养的倡导人。有机教养包括应该让孩子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打开五感,但也包含着让爱可以自由流动的含义。她认为亲子之爱、家庭之爱应该是流动的,是彼此有来有往的,绝不是妈妈单方面付出,失去自我。因此,她认为妈妈不需要过度强调母爱的伟大,或以为当妈妈就必须无穷无尽地付出。妈妈不必当超人,样样都要管,都要操心,而是要让孩子、先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他们的帮助。某些时候依赖先生,某些时候依赖孩子,让家里的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很重要,才是妈妈的大智慧。

“如果有一天孩子写作文形容母亲,我们希望他写的是一个苦命的母亲、总在不快乐地牺牲奉献,还是一个快乐的、总带给他欢笑的母亲呢?我相信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人。”

我搬进大山养孩子的方式不适合你!

在有了孩子后,黄淑文选择远离闹市,搬到山间居住。因此她的两个孩子都是在真正的大自然中长大的,泥土、小溪、树叶、昆虫就是孩子们的玩伴。她希望土地的根须能抓住孩子,以后无论走得多远,都听得到原野的呼唤和土地的心跳。她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因为她的两个孩子十分受益于整日混迹大自然的生活,他们观察力出众但又具有开阔的心胸,自自然然地长大。

但是黄淑文说,在大自然里生活,是她喜欢的生活方式,养育方式自然也是这样,但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父母。如果有的妈妈平时连孩子摸一下土都嫌脏的话,照搬她的养育模式就会非常痛苦。

“父母要首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爱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养育。任何养育方式最后都是回到自己。去找寻自己真正认可的、也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式,才是自然养育。没有哪一种养育方法绝对正确。如果真的都按照一种所谓的绝对正确的方法养孩子,岂不是都要养出一模一样的孩子来?!”

生活能力亦是生命力

黄淑文很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她认为这种能力不仅是生活所需,也是孩子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最需要的能力。她会很自然地请孩子们帮她做家务。有一次她着急赶稿,但眼看要变天了,就嘱咐儿子和女儿去帮她收晾在院子里的衣服。她当时的心思都在写作上,根本没想到衣服晾的高度是两个孩子根本够不到的。孩子们来找她求助未果后,还是自己想出了办法:他们把扫帚、树枝、棍子等能找到的东西都接起来,再加上一把高点的椅子,终于在下雨前把所有的衣服都收进来了。虽然黄淑文第二天才意识到她给孩子们指派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十分欣慰孩子们能于“不可能”中发挥出了潜力,解决了问题。这种能力其实就会慢慢演变为一个人强大的生命力,是勇气和智慧的根。

“我们的生命中难免会有挫折。挫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父母经常是把太多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成功上,而却忘了教孩子如何面对生命的挫败。直面挫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只要在生活中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他们还是愿意而且能够自己去解决很多问题的。”

爸爸和妈妈本来就不同

因为养育观念的不同而吵翻的父母不在少数。夫妻间原来被吸引的那一点,放在养育上有可能会变成致命伤。比如原来妻子最欣赏丈夫的不拘小节,但如果丈夫在照顾孩子时也不拘小节,这个原来吸引妻子的特性就会成为养育矛盾的聚焦点。大部分父母懂得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却容易把矛盾深深地埋藏在生活深处,总是不经意地迸发出不和谐之音。所以黄淑文认为,大可不必去隐藏不同,聪明的孩子早就知道父母骨子里就是不一样,父母的爱本来也不相同。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父母如果能在教养上步调一致是一种幸运,如果不同实属正常,且不必过于担心,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在不同中很好地找到自己折中的做法。封面要努力沟通,但不用遮掩和忍气吞声。真实的生活状态对孩子更好。

“如果我和另一半有不同的观点,我常常会抛出开放性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在孩子面前分析自己和另一半的优缺点,坦白承认‘妈妈不一定每次都是对的’‘说不定听爸爸的更好’,孩子反而会慢慢具备自己的智慧和价值观,变得更有弹性。”

每个改不过来的缺点都有背面

养孩子的时候,一些善于反省的妈妈都有过一种心惊的体验:特别纠结孩子身上的某一点缺点,其实就是自己的缺点,而且是自己永远改不了的部分。黄淑文也一样,当她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缺点像自己的时候,很不舒服,也自责过自己为什么老是这样子改不过来!后来她慢慢释然:原来缺点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特质,这个缺点的背面也许就是一个优点。比如内向的人可能会比较被动,但优点的那面是不会给别人压力;黄淑文自己是一个比较迷糊的人,但她所有的朋友都喜欢这个缺点背面的那个“善良、可爱、好相处”的优点。要变内向为外向不太可能,把迷糊变精明也不现实,所以黄淑文说,坦然地接受就好了。当你能接受自己的缺点时,也就不会再去纠结孩子的这部分了。

“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缺点时,对于别人的负面评价也就不会生气了。当你不生气时,就发现家里的气场变了。这不是别人的改变,完全是自己内在的转变。一个善于成长的母亲,是会改变的,是善于放过自己的,也会是优雅和充满智慧的。”

用力过猛的爱是种打扰

父母都想把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做到父母能做到的一切。如果觉得哪里做得有欠缺,就会焦虑不安。黄淑文表示特别理解,她说她也经历过如此紧张焦虑的时期,甚至一度焦虑到胃痛。但慢慢的,她发现养育不需用力过猛,关注过度也是一种伤害,反而是经常需要后退一步。她举了自己一个用力过猛的例子:那时候她经常会在儿子自己专心看书的时候,跑过去问他:“你到底看懂没有?你知不知道这本书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或者当她看到儿子把绘本中她认为的最精彩的几页漫不经心地翻过去的时候,就会急匆匆地跑去告诉他,应该看这个、看那个,弄得儿子很不耐烦。现在,她能够反省到自己当时的行为是打扰到了孩子。看来,陪伴的火候确实需要好好地练习和拿捏,父母经常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退后一步,给孩子一些自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尊重孩子自己成长的节奏,才更有可能让孩子蜕变为一个完整的他自己。

“有些父母会把孩子的不耐烦视为孩子的错,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自己的,其实这还是因为父母先打扰到了孩子。和孩子相处,有时候不见得要给出很多意见,安静地聆听,用温暖的眼神接纳他的一切,告诉他你永远在他需要的时候在他身边,就足够了。”

每个妈妈都可能会失控

几乎每个妈妈都和孩子大吼大叫过,黄淑文把这样的行为叫作爱的转弯。父母开始明明是出于对孩子的善意,一不小心却转了弯,从善意的建议变成了激烈的冲突。她也收到过不少妈妈写给她的信,诉说自己失控骂过孩子或者失手打过孩子之后的懊悔心情,并且十分担心这种失控会给孩子的心灵刻上难以磨灭的伤痕。对此,她认为父母也是人,难免也会失去理性或耐性,失控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当然最好的做法是能在情绪激烈时离开现场,自己找个空间去平复一下。但如果没能控制好自己,那么可以等情绪平稳后,把对孩子的爱完整地表达出来。相信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伤心的记忆,只要你能带孩子回到爱的拐弯处,让他看到你爱的初衷,就不会对他造成真正的伤害。

“冲突和愤怒其实是一种神奇的情绪检测器,我们可以借由事情的引爆点,了解孩子在意什么,你为什么生气,究竟是什么原因和恐惧导致你如此愤怒,将此作为彼此更加了解的重要转机。”

不能说孩子会完全和我们一样,但至少某一部分会很像我们。所以记得,只要把自己过好,孩子就会传承我们比较美好的那一面!

猜你喜欢

养育缺点妈妈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跟踪导练(五)2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缺点背后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