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
2017-04-10郭忠庆
郭忠庆
摘要:课外作业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否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着教学效率。所以,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
G633.6
一、初中数学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类型为巩固性的基础知识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初中数学的课外作业中,存在着类型单一的情况,也就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都是和课本有着直接联系,基础性比较强。很多时候,教师也是为了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内容,不断重复单一的课本作业。认为学生只要能跟着自己布置的作业,考试就不会有问题。通常,都是教师将自己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转化成作業的形式,让学生加以巩固和练习。很少有教师能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为他们建立真正能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长久以来,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是靠不断做题来实现,在应试教育中能得分,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不适合的。
2.初中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题比较多
在初中数学课外作业布置中,教师为学生留得作业还是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仍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能让学生考出高分,那么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多做题,认为只要做的题多,考试的时候总能遇到,这样就能取得高分。然而,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对语言类的应用,客观题比较多,注重选择题。但是,如果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做题,既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临近下课时布置课后习题或者作业本,实行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就会导致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而基础好的同学也会感觉不容易。这样的作业是费时也无效。并且教师经常搞题海战术,把很多资料抛给学生,让学生深陷到题海中不能自拔,长期下来就会觉得疲惫,也收获不到效果。
二、布置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途径和方法
1.课外作业的布置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在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中,一定要具有目的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作用。作业布置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点,能更好地灵活地运用知识点,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不知课外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的作业。并且,作业的内容要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切记出现题海战术,让学生感觉到作业的厌烦。同时,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和教学大纲一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作业是最恰到好处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布置课外作业要能体现情境性,引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中,一定要引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地做作业,不会感觉到乏味。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将一些枯燥的作业设计成相应的教学情境,让这种活动再现,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让学生积极性完成作业。并且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不同的方面为学生考虑,满足学生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该注意知识的使用,循序渐渐,以达到提高。
3.布置课外作业应该具有实践性,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在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起源于生活,还服务于生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还能真正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应该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中学习数学,并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生还能收集身边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在各个领域中都可能用的到。
4.布置课外作业要能突出创新性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也处处可见。数学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但是有很多人认为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枯燥无味。其实不然,数学中有很多乐趣,它不仅可以锻炼学习的思维,还可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的交流。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为学习布置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其创新性。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作业,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信心,才能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才能巩固其知识。
5.把“多样”设计在课外作业中
课外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力,给学生提供自主程度高的作业,以此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做作业的过程富于挑战性,给每个学生有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设计的作业形式有:自编作业、数学日记、数学小报、数学小论文、成长记录、数学小课题研究、实践作业、阅读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合作作业等。
6.改封闭为开放
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题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出发,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题作业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和策略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容易下手,所有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不能只是搞题海战术,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不利。只有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才能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注重对课外作业的布置,发挥数学课外作业的功能,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光建.刍议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2).
[2]王丽.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J].才智,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