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

2017-04-10朱德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6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情境

朱德剑

G633.55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那么,如何落实地理新课程标准,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呢?

一、充分认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都是自然地理与地域地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必要性,初中地理课堂比较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实现全面教学。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在对地理知识探索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实际学习过程更加重视生活过程,是源于生活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初中生的地理空间想像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中能“理论结合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内容,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又要高于生活,教师在传授学生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其教学过程是对地理知识的创新与再生,从而增强学生理解与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的水平。

二、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生活化课堂的建构前提就需要为其创设生活化的“教育土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氛围。初中地理打造生活化课堂需要创设充满生活化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以强化学生学习、感知、理解地理的能力。一般地,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往往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日常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作为建设情境的素材,使地理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教学《气候复杂多样》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对我国气候所认识的不多,于是摒弃传统式直接将我国气候类型一一列举的教学方式,转而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作者先从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出发,提出“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个现象主要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气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明显的气候变化。学生一听便觉得很有兴趣,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得出这句话是描述我国新疆地区的气候。趁着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作者顺势引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及其表现特点,学生结合前面内容,很容易就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相关知识牢记在心。实践证明,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课堂,既容易引出教学内容,也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一举两得。

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师通过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引导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与价值,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地理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时,当教学内容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觀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浪费情况,进而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资源利用和浪费的现象,让学生亲身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特点,并且根据生活中自然资源的浪费情况,制定一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策略,并且参与实际行动,如在学校和家里主动节约用电、用水等。

四、培养学生用生活经验解读地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由于地理学习对象尺度广大,距离遥远,时间久远,地理过程难以直观细查以及过于宏观抽象等原因,常常在认识地理特征,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原理时产生障碍,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更难以接受,逐渐产生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说明了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更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当前的地理课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实际,学生一味地为了应付升学而被动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沉闷,成了接受地理知识的容器。这样就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培养出书呆子型的学生。他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灵活运用,教材几乎全成了从理论到理论的东西。

五、夯实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地理新课标的主旨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这些内容,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介绍“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时,展示一些图片:皖南地区的徽派建筑;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竹楼;威尼斯的人们出入皆船;沙漠地区的民族则骑着骆驼??这些各具特色的生活现象会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使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一种好奇感、需求感。教师可顺势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渠道搜集资料,拓宽视野,有条件的可通过图书馆、上网查询,没有条件的同学也可看电视如“人与自然”、“探索频道”等知识性与趣味性都很强的节目。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