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脉络
2017-04-10葛吉德
葛吉德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打破了传统的以串讲为主的灌输式教学的束缚,现在形成了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尤其是近幾年,高效课堂异军突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更是展现了她的无穷的魅力!笔者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就解放以来的语文教学发展理一个粗略的线条,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字:语文教学;讲读教学;高校课堂
G633.3
一、解放初的语文教学。我国五十年代的语文教学,沿用了国民党时期国文教学的那一套,基本上就是旧中国私塾里面讲解四书五经的法子。讲究的是逐字逐句的字词训诂以及对重点字句的微言大义的阐发,(这在现在佛家对佛经的讲解上可以体会到,往往一小段的经文,讲经者能阐发几个小时。)一个教师对课文词句的阐发越充分,越是旁征博引就显得越有学问。这就是所谓的串讲教学法吧!而学生呢讲究的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首先要做到把课文熟读背诵,甚至背的滚瓜烂熟!其次在听完教师的串讲以后,还要求学生“回讲”(就是让学生重复教师对课文的串讲),以这种“回讲” 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听讲和理解程度。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一个老师的人文素质,使人能感到教师个人的品位的高下,学生的熟读背诵也有利于他们知识素养的积累。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如果是放在现在的大学中文教学课堂上还是蛮不错的,如果是在中小学就有点不切实际了,因为与学生的年龄阶段、接受能力、兴趣爱好都显得不相符,大有“填鸭”的味道了!
二、六七十年代的语文教学。195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实习中听了一次语文教学观摩课,教学内容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说《红领巾》,教法是当时盛行的串讲法,不满7页的一篇课文,用了4个小时尚未教完,估计还需2小时。每课时教师的讲述都在40分钟以上,学生的活动不足5分钟。当时,苏联专家感到不可思议。后来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这就是“红领巾”教学法的由来。语文教学由当初的串讲教学,变成了讲读教学,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结合起来,教师讲解开始围绕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了,开始提倡精讲多练,打破了由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这个由苏联专家主导的形成语文课堂讲读教学模式,逐渐推广开来,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是这个时期我国语文教学的主流。(尽管在十年文革时期有的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这也是当时不正常的政治大环境造成的。) 这种教学形式纠正了串讲教学的面面俱到弊端,使教学能够聚焦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效率大大的往前推进了一步,学生在课堂上也有听、说、读、写的活动,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可终究学生的读是从属于教师的教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的状态。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艺术的高下有着必然的联系,还摆脱不了“填鸭”的影子!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语文教学。这个时期,我国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呈,语文大家辈出。什么情感派,得得派等。各个派都有其独到的地方,同时局限性也很明显,他们的教学改革大多是在教师主导课堂的前提下进行的,往往是通过师生互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没有达到大面积可复制可推广程度!在广大的基础教育地区,教师们都觉得这些教育大家教学方法有点“高、大、上”,他们的成果难以推广,最多也就是学学他们的形式,新鞋老路,新瓶旧酒呗。教师们还是习惯于过去那种好操作,易掌握的讲读教学。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盘锦的魏书生和上海的钱梦龙,他们的课堂模式虽然不一样,但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改革,特别是魏书生,他成名以后经常会去外地讲学或者开会,而他没在的时候,都是学生自己组织上课,不但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成绩还能在本地区还名列前茅!然而他们的改革别人也无法复制,但我认为他们是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的先导!
四、近十年来兴起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近十年来在在全国各地兴起了高效课堂,当然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还是山东的昌乐也好,虽然他们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还有有不少的缺陷,但这种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改革趋势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把课堂变成学堂,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的改革,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展示的课堂教学流程,尤其适应语文教学,可以说和魏书生、钱梦龙们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红领巾”教学法是受苏联的教育影响,在苏联专家的主持下催生的话,那么,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便是美国教育家建构主义学说开出的花朵。
总结:
学生的学习大致可分为接受性学习和获得性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以教定学,学生的学习是接受性的,是被动的“要我学”,学生的积极性不易调动,课堂教学效果往往随着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而大打折扣。而魏书生 、钱梦龙的课堂教学以及后来的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以学定教,学生的学习是获得性的,是主动的“我要学”, 课堂变成了学堂,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气氛宽松和谐民主,信息交互量大,大多数的学生因为互动展示而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不仅仅生成知识,更重要的是生成能力,而这种知识和能力的生成就是获得性学习的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