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7-04-10赵春香
摘要: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 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 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它,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
关键词:小学思品;心理健康;情感
G633.2
一、准确把握品德教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根据他们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主要是培养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能够感受在班队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早学习中乐学好学,克服粗心马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教材在一二年级中加强了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三至五年级增加关于关心和帮助平困家庭、灾区人民的教育要求,加强关心他人的教育。在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行为要求中还增加了“会与教师交换意见”、“学会与人交流”、“要自信、不自卑”等内容。在小学品德中有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只要善于发现,整体把握,找准切入点,分步实施,都能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启发引导,感染积极情感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对象是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说教,讲道理,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无法唤起学生情感,则很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际上,情感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感染法自然而自然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以情导学,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巧妙内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积极情感来感染儿童,诱导学生主动交往互动,让他们受到情感感染,受到心灵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然,要若要强化情感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打破教材与课堂束缚,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与教材产生情感共鸣,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肯定正确想法,巧妙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想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所以,在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由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巧妙引导与启发,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巧设教学情境,打破灌输教学,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德育目标。
三、适应环境,培养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
有的人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及时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这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高水平健康心理,持有这种心境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事业终究成功。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常常会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感到不顺心,为这些小小的事而烦恼、苦闷,影响了自己的进步。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有的还走上了绝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或生活中人物的真实事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如张海迪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海迪在轮椅上还能为数千人治病,还学会了英、美、德、世界语等四种语言,翻译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和资料。她还坐在轮椅上上台为大家演唱,给许多青年朋友写信,热情的帮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她的心目中有目标,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事,在为人民服务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生活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对张海迪事迹的学习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讲讲自己以后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该怎么做了。通过讲故事,表决心,真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四、情感沟通
心理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它显著的特点就是教育者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情感交流,以炽热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对学生因心理问題而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责怪、不呵斥、不张扬,而是循循善诱,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改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而学生的道德认知过程与道德情感过程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统一的整体过程。小学生对德育信息的接受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过程,而是在一定需要的驱使下带着某种情感进行的,需要和情感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系统。而在我们日常的道德教育中,我们侧重于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忽略了道德教育的个体功能,更对于个体道德培养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忽略,往往是从大、空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说教,从而使道德培养的实效大打折扣。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情感,与道德情感有着共同方面,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小学生以明确的目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德育活动之中,进而为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心理条件。心理研究表明: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及移情能力有助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和提高。这种情感称之为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起着推动力作用,即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力,驱动人的积极性;消极情感则减弱人的活力,阻抑人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道德情感的养成(道德情感本身就是高级形式的情感),而且对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都有积极作用。教师通过亲近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使得学生心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向教师所希望的目标发展,树立符合道德教育所要求的道德情感。因此,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功能。
总之,以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还需不断探索,为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小学思想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用一颗爱心和诚信,对孩子作为一个个人的人的尊重,相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学不断的相互渗透,不断完善与发展,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都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春青.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0年07期.
[2].蒋焱.《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心理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3].快乐是最好的老师——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
作者简介:
姓名:赵春香,单位: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北关小学,学历:本科,民族:满族,研究方向:思想品德、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