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7-04-10雷洪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思想品德改革

摘要: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课堂。本文将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G633.2

0.引言

从初中课程教学的现状与课程组成来看,思想品德课具有其特殊存在的意义。对成长中的初中生来说,思想品德课对其思想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始终是一线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在教学改革逐步推行的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为更好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从各方面出发,探索创造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

初中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品德课作为相对重要的课程,引导着学生成长,促进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观察实际教学,可发现其中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仍有很多教师忘不掉重视应试教育,从而忽略了本课程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目的。导致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偏向于考点内容,对于非考点,则一语带过。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僵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而忽略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1]。其次,课堂互动中,忽视师生倾心深入的对话交流。即便有些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所改善,但其师生交流仍停留在师问生答的阶段。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依然没有体现出来,课堂教学仍被教师所主导,学生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三,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注重形式上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味鼓励学生主观思维,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看待问题时,难以避免存在一些误区。如果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法纪意识,这对成长中的初中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第四,所选案例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注意开发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资源。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感觉乏味,不愿学习,不愿接受其中的思想、法纪、心理等知识引导和教育。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不仅使思品课的课程目的达不到,还严重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从课堂导入着手

生动、有效、简明的课堂导入,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导入如果存在问题,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也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先,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实施。该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具体。教师便可利用具体的事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生动的事物与学生思维特点相符合的特点。利用形象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在讲解《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漫画《偷窥》,然后让学生想想,他在做什么?并询问学生,被偷窥的人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然后导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任何人均有不愿意让他人知道的秘密,这些内容与人的人格尊严具有紧密的联系,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在公民隐私被侵犯的时候,需用合法的手段进行保护。由此教师便可引入《法律保护公民隐私》的课程内容。当然,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法。无论采取哪种课堂导入方法,都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符,这样,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要想课堂教学模式取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作为图文声为一体的技术,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它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在过去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一味灌输考试可能会涉及到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而在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富有趣味性的知识点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就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其次,恰当运用情景教学法。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不少学生认为,书本的知识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应利用其所熟悉的生活情境,缩小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唯有学好知识才能够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感悟生活的美好,增强学生学习中兴趣。第三,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第四,强调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就会显得空洞,老师的教育教学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三、结语

課程改革正进一步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紧密跟进。教师在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应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思品课堂育人的效率,有效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挥出思品课程树德立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中华.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3,13(5):80-80.

[2]黄丽.生本模式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5,12(5):80-81.

作者简介:雷洪田(1971)男,四川省简阳市人,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思想品德改革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