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2017-04-10李瑞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份数对折分数

李瑞平

G623.5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是其它活动的基础。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而对小学生来说,倾听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学生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课堂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听、用脑子听。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为此,我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引发倾听

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艺术的“窗口”。 我在教学《克与千克》的整理复习时,就讲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在数学王国里,克和千克是好朋友,一个胖胖的、高高的,另一个瘦瘦的、矮矮的。可是有一天他们争吵起来,克说他的本领大,千克说他的本领大,于是他们请数学王国的法官作评判。法官说:“请你们说出自己本领大的理由”。千克大声说:“我的本领大,例如:一个西瓜的重量一只鸡、一个人、一袋苹果、一袋大米的重量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克也不甘示弱,他说“一个鸡蛋、一袋饼干、一支牙膏、一瓶水的重量、超市里许多带包装的食品都是以克为单位的,所以我的本领大!”法官听后笑着说:“你们不要争了,比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的物品要用克作单位,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的单位,你们都很重要,希望你们以后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学生听完故事后,觉得数学很有趣,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表示,要认真学习数学,将来编更多搞笑的数学故事与大家分享。

使相对枯燥的教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倾听。

二、小组合作互动,激励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分享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认真倾听,从同学的发言中,了解同学的分析、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做好充分的展示工作。再经过老师的点评,更易激发思维的火花,理清思路,学会总结和反思,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了,倾听能力也就提高了。例如:在教学《方程》一课,某小组交流过程中,梁某某同学说:“两个暖水瓶的质量+200克水=2000克水”;常同学听后表示不同意梁同学的说法,反驳道:“2000克是水的质量,不包括暖水瓶本身的质量”;组内其他两同学表示赞同常同学的意见,于是大家再次读题,审题,最终得出:两个暖水瓶的盛水量+200克=2000克。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也有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坚持一会就坐不住了,开始小动作了,我行我素,不顾及同学们和老师的感受,这时,作为老师就要及时参与到小组中,进行实时的点评、鼓励,使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再次回到倾听中来。例如:我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时,我采用了“设疑—大胆猜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过程中,我发现常某某同学低头玩起了手中的卡通橡皮,没再参与小组合作,我走到他身边,倾听着其他同学的讨论、汇报,常同学脸上掠过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继续参与到讨论,交流,计算中来。

三、走进学生,亲近学生,提高倾听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它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沒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张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黄某某同学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何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周某某得意的说。

“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黄某某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作为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做一位专心、耐心的倾听者。在课堂中,当学生要发言时,我就以听众的角色,同他们进行交流,无论学生的发言是正确还是错误,不能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也可以坐到听众中间和他们一起听,让他们明白,听不光是老师的事,而是师生共同的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他们的回答,还可以采用非语言信号,如:交换眼神、侧身倾听、举目凝视、含笑点头等。当学生感到老师在倾听自己的发言时,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觉得自己得到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这样一来,可使学生感到倾听的重要性。要想当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就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悉心推敲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只有学生真心喜欢,才会注意倾听,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学生去听。学无止境,让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与魅力吧!

猜你喜欢

份数对折分数
好玩的纸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指尖陀螺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份数法”的妙用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妙用“不变量”的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