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思考
2017-04-10谭玥
谭玥
摘要:大学生党员队伍具有远大的前途和光荣的使命,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突出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入党动机不纯,服务大局意识较弱;大学生党支部发展不完善;高校关于党的学习问题的脱节。因此,寻求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应把握三个着力点。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着力点
D267.6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深刻表明,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 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一个长久话题,也是一个长期建设,对大学生党员队伍进行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也是一项永久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的应有之意
大学生党员潜力大、具有远大前途和历史责任,是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力量,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成为必然。除此我国对于卓越的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对于高校党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刻不容缓。
(二)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和质量
无论是“三严三实”还是“两学一做”教育开展,都体现了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党员队伍越来越大,数量与质量必须保持正相关。一些党员容易好大喜功、思想迂腐等,严重影响着整体党员素质和质量的提高。进行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的意义就在于对大学生党员时刻进行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严格纪律,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进行质量把关,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质量。
(三)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加强该支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成为必然。只有建设一批能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团体团结奋斗力量的党员,才能发挥党员模范先锋这一作用。[1]
二、大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入党动机不纯,服务大局意识较弱
在大学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本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然而在许多学生眼里,成为党员不过是为了毕业后能够适应许多行业优先招收党员的硬性要求。这些学生没有拿党员当回事,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刻,急功近利,思想腐化,这严重降低了党员的质量。正是由于入党动机不纯,许多学生党员缺乏集体意识,缺乏服务大局的意识。在利益面前抛开了党员身份,更多的表现出自私的心理。入党不仅仅是通过学习党章取得证书的过程,更是思想上对党的誓死追随。现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与以往的学生党员队伍相比思想僵化,停滞不前,受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不能及时的端正三观,种种现象严重的制约着党员质量的提高。
(二)大学生党支部发展不完善
许多学生党员反应找不到“归宿”,成为党员过后,渐渐地与组织渐行渐远,甚至组织开会或者进行学习党章党规时大家都是敷衍了事。除此,许多大学生党支部只是一个形式,并不能将党员集中进行学习或者参加一系列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种种现状也深刻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党支部发展的不完善。[2]这种不完善的体制不仅束缚着党员进行自身提高,而且使得整个大学党员分散化、不能形成一支具有正能量、能够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的先进队伍。
(三)高校关于党的学习问题的脱节
大学生党员队伍发展的好与坏离不开学校的鼓励、支持与引导。大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思想僵化等问题也反映出高校关于学习党的知识机制的不足。尤其是高校在加强党的学习问题方面呈现脱节现象,即高年级与低年级党员之间的学习的脱节,高校教师队伍党员的学习与学生党员队伍学习之间的脱节,高校关于对党的学习与中国共产党的最近关于党章党规等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的学习的脱节。
三、建设一支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员队伍应该把握的三个着力点
大学生队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大学生党员队伍起着核心力量。建立一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大学生党员队伍迫在眉睫。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起着引领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它的作用不仅是宣传理论知识,更是通过学习引领学生思想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对于加强目前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引领地位不可忽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拥有纯洁性的思想,端正入党动机,才能真正意义上符合党员的标准。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应把握住学生的特征,运用互联网思维,使其思想引领模式更加与时俱进。
(二)完善组织结构,发挥大学生党支部作用
以往大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往往自行的进行弱化,造成组织分散。通过完善组织结构,发挥大学生党支部的作用能够使得党员进行集中,形成合力,在大学生中发挥其模范先锋作用,一经形成,其渗透力与影响力便不断扩张,提升整个学生群体的素质。对于组织结构的完善,首先必须做到一面旗帜的作用,即党支部书记必须是领头羊,以他为旗帜就要求他必须是大家公认的榜样。其次必须做到两重身份的转化,即党员与群众身份的转化,虚心听取各种意见,不仅是党员之间进行交流,党员与其他群众之间也要保持紧密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进行讨论时才能真实的提出现状,使得组织生活能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进行社会实践。最后要做到各司其职,建立长效机制。一个组织要想长期发展下去,必须建立责任机制。对于成员间的关系,组织必须进行哪些活动都要进行规划,并且落实。例如每一次的理论学习或者社会实践,都必须进行会前会后讨论,畅所欲言。
(三)进入学习新常态模式
不仅是党员,任何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都必须进行不断地学习。党员要想保持先进性,必须进入学习的新常态模式。即在大数据背景下,多种自媒体的运用中,身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时刻认清主流意识形态,坚决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入侵。要适应学习新常态,在众多思潮中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关于加强党的学习问题的种种脱节造成党员党性修养大大降低,新常态下,把握学习的关联性是基础。建立空间互帮机制已成为必然。首先确保学习交流的总体覆盖。即整个大学的党员不分身份、职称共建一个平台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也体现出了不分地位高低、平等学习的权利。其次缩小范围进行学习,即教职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进行互帮互助学习和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的相互传播,还给各党支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最后精准帮扶,即“一对N”,一是教师,“N”代表学生黨员,根据实际党员数量进行分配。这一模式的实行有利于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党员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3]
四、结语
对大学生党员队伍进行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能够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基层堡垒作用,促进队伍的良好发展,形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核心力量。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现在的大学生党员具有更加复杂、难以掌控的特点,需要我们把建设一批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让大学生党员在基层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向前.探析“90后”大学生党性修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
[2]张在金,江秋霞. 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3]金向华.大学生党员价值自信现状与保障机制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