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施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2017-04-10张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阶梯核心学科

张艳

摘要: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在此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本文以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为例,从地理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两方面来介绍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教师核心素养;策略培养的实施

G633.55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理念转变

教育不是固定思维模式下的产物,随着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变。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文件的颁布,使核心素养成为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二、核心素养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见表1),在此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包括学科观念、学科思维、区域认知和实践活动四个方面。地理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 简单地说,在这对关系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顶层设计,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要对其做出贡献。

那么,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应该如何实施呢?本文以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为例,从地理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两方面来介绍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三、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的实施

(一)地理教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1.要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育行为产生的源泉。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教师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首要环节。

2.提升教师自身魅力。绝大数学生都喜欢语言风趣讲解幽默,和蔼可亲,拥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外知识的老师,这些都提示教师应该提升自身魅力,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3.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素质。除了同学科老师互助结对,形成学习共同体;还可多向不同学科明星学习,通过观摩“明星”教师的课堂实践,发现哪些是比较好的,值得借鉴的;哪些教学策略是更有效的,最终将习得的教学策略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例如,在近期观摩的本校一堂党员音乐示范课时,本人发现在八年级上册的音乐课本内容有“草原情曲”、“丝路驼铃”、“村寨踏歌”等单元,在《地形和地势》一节中,对中国四大高原的地表特征的了解,和阅读材料“地形与民俗”的内容,则可以充分利用相应的音乐为地理教学所用。教师可给内蒙古高原景观配乐腾格尔的《天堂》体现地面平坦、一望无垠、牛羊成群的特点,青藏高原景观配乐韩红的《青藏高原》体现冰川广布、白雪皑皑的特点,云贵高原景观配乐李琼的《山路十八弯》体现崎岖不平的特点,黄土高原景观配乐胡月的《黄土高坡》体现千沟万壑的特点。

(二)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1.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

教师创设源于社会实际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地理问题解决能力、获取地理情感,最终在学生身上的综合体现就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

例如,在进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教学时,本人为了让学生对这种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充分利用了本校的地势特点。本校所建位置并非一大片平坦地形,所以地势也刚巧呈三级阶梯状,校园建筑错落有致,列举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建筑场地让其分析地势,学生能以积极甚至激动的状态迫不及待小结出我校地势的三级阶梯:小卖部在第一级阶梯,升旗的彩砖广场在第二级阶梯,塑胶跑道运动场在第三级阶梯。这种贴合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课堂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逻辑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时 ,教师为其提供相关的事例和问题 ,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来引领学生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方法,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地理学科知识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遵从地理学科的基本逻辑,努力揭示学习地理课程的独特认知过程,确保学生在相应学段学习到的课程内容是符合学科逻辑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地理学科的基本逻辑之一是,在自然界中,各种地理要素是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在《地形和地势》这节中,一个以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学生学科逻辑思维的典型问题,就是探究我国地势对河流、交通、气候的影响。比如,地势对河流流向影响从“水往低处流”的基本常识即可分析出,而对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与地势的关系的探究,则可借用“瀑布”在这一日常事物进行逻辑推理,水能丰富的地方应该是流速快,流速快则在落差大的地方易形成,落差大的地方则在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最明显,由此最终推出我国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級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龚琳,赵媛,刘树凤.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J]..地理教学,2015(16).43

[2]谢晋秋,朱贵秋,孔欢.近10年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目标价值取向趋势分析[1J].中学地理教学教学参考,2016(4).13

[3]牛超,刘玉振.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策略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16)

猜你喜欢

阶梯核心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常识:斜坡与阶梯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爬阶梯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艺术创意阶梯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