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质化培养下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转型发展思考

2017-04-10郭春喜高宇琼张福星付素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园林校企院校

郭春喜+高宇琼+张福星+付素静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制约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竞争力不强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定位及办学理念,打造“平台建设+岗位模块”的发展模式,基于企业需求的校企深度合作,打造优质的教学资源等措施提升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同质化;地方院校;转型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铜仁学院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设计初步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编号:2015xjkcgg-029)、2015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校企共育卓越园林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SJZYRC001)

G642.4;TU986-4

一、研究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园林专业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青睐,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时间申报热潮大增。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全国园林本科人数招生数12504人,全国有180个学校开设此专业。从事园林绿化行业除了园林专业人员外,还包括美术设计、环境艺术、城乡规划、平面设计等专业人员,导致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已接近饱和,学生就业堪忧。

以贵州省地方院校铜仁学院园林专业为例,2011级园林专业的就业率达到93%左右,但从事本专业的比例的学生人数不足60%(见表1);对2011级园林学生实习的15家园林企业反馈的意见表明,企业实习的学生能吃苦,听从领导的安排,团队协作较强,所学专业的知识面比较广,同时也体现出所学知识比较松散,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不强,其次,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不够强,专业技能还有待进一步加深(见表2,3)。

从表1结果分析看出,随着行业的发展及从业人员的增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综合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对于地方性院校,学生普遍感到工作不好找。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的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服从安排、知识面等方面,用人单位很满意。但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岗位的分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某一技能评价不高,比如:植物养护技术、景

观设计、园林施工、工程造价、项目管理等其中一项技能。用人单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分也不高,说明在大学四年中专业实践培养的体系还不够完善。

二、地方性院校园林专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性院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相对较弱,实践教学比重不大。

地方性院校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专科升格为本科,专业办学历史不长,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相对较弱,专业教师多是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不强,难以把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占到总课程的70%以上,学生每天忙于上课,难以有太多时间进行专业技能练习。

(二)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严重

笔者查阅了10所地方性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学分、教学实践等方面几乎相同,这样就造成了人才培养雷同的现象,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严重,学生毕业后很难形成自身的优势。

(三)贪大求全的培养思路,难以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课程知识讲授面面俱到,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并重视专业知识范围内各种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满足行业发展的全才,在仅有的大学四年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目标,难以实现。学生就业力不足的原因还包括对市场需求没有充分的了解[1]。随着专业岗位的细化,人才培养一味的强调专业范围的覆盖而忽略专业某项或某几项技能的重点培养,显然也不符合地方学院“特色化”的培养思路,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四)校企合作力度不深,应用型人才培养难以真正实现

多数地方性院校依然以校内培养为主,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力度不强,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没有经过实战化训练的专业学生,对于学生在实习或是毕业后的岗位中,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难以体现。

三、专业转型发展思路

(一)地方性院校要体现“地方性、应用型及特色化”的人才培养定位

地方性院校将服务地方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性指在人才定位方面要紧贴地方需求,解决地方的行业、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应用型是指在人才培养要依托行业、企业的人才需要,按照行业技能、标准进行培养;特色化即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培养模式的创新,注重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深挖当地优势产业,自觉的融入其发展中,形成培养特色、专业特色。

(二)秉承“基础扎实、应用性强、全面协调”的专业办学理念

园林专业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既包含了植物生产又涵盖设计、工程、管理、造价等内容。专业方向的每一个方面都紧贴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性强,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能够为解决现实生产的中问题提供重要支撑;由于专业自身的特点,特别要重视应用型人才实践,掌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中比重;全面协调是指在专业人才建设中要体现知识、技能、素質、能力的协调发展,要把知识获得、品德培养、素质的提升及能力的提高联系在一起。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身心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后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综合素养[2]。

(三)打造“平台建设+岗位模块”的实践模式,构筑自身的专业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提高专业实践的比例,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基于园林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打造校内+校外两个发展平台。校内平台建设要开展两个平台即课程建设平台和专业实践平台。课程建设平台按照专业的认知特点,构建专业基础平台、专业综合平台、专业提升平台。平台内容既包含对专业课程的整合也包含了专业实践的整合。实践平台包含了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校内实践平台主要依托于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对校内课程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校外实践平台是指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校外开展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实战化训练。

地方性院校依据地方经济的需求及当地的企业的特点,认真分析当地所需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构筑岗位模块,注重专业某一岗位的技能及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依托于校内外平台,强化技能、突出应用,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深挖企业需求,打造校企深度合作

在专业办学中要积极的开展调研,多方寻求企业的合作,聘请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并与企业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标准设置、实践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企业人员积极的向专业指导委员会提供行业发展动态、企业的需求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专业办学方向。学校可以与企业采取“订单式”培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合[3]。

(五)积极的提升办学条件,打造优质教学资源

地方性院校多数存在资金困难,教学条件不强,阻碍专业向前发展。因此,在积极争取学校资金扶持的基础上,通过项目驱动及科研研究的方式与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此外,可以通过申报纵向课题及申请创新创业资金完善专业办学条件。

师资的建设也是制约地方院校发展的因素。在现有的条件下,学校制定相关措施鼓励教师去企业锻炼和学历深造并给予优惠的待遇,提高其积极性。另外,要积极的引进本地企业相关人员作为校内课程导师。

此外,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优势,组建相关教学团队并与企业人员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技能提升、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方面展开卓有成效的研究,促进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晗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力提升途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4):66

[2]董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基于对“厚基础、宽口径”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0,(3)74-76

[3]胡昌荣.以订单式校企合作促进地方院校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育,2015(01):45

作者简介:郭春喜(1981-),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及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园林校企院校
《园林》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