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7-04-10张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思政课高校

摘要:在高校的课程中,思政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贯穿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学习思政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握政治生活的正确方向,关注政治动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篇将从三个方面:高校思政课现如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措施来谈一谈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状况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状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思想政治课是高校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关心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公民权利。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之后的管理者与创造者。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基本上分为五个大的板块:思修、史纲、马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形势与政策。学习思修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善待他人。学习史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发奋图强。学习马原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党的章程与使命,发展方向与坚持道路,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将所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结合起来,参与政治生活研究,了解实时动态,关注民生民意。但是,根据近期在我国某所高校所做的问卷调查以及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26%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到满意,59%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感到一般,15%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感到不满意。1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67%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程度一般,21%的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其中理工科专业尤为突出。很多大学生对于思政课一点都不重视,认为只要考试通过即可,没有深刻的思考过思政课的价值与意义。有些高校的教师一心只想评职称,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态度并不严谨认真。本篇将从三个方面:高校思政课现如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措施来谈一谈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状况的调查研究。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状态较差

随着“低头族”的盛行,在高校的课堂中学生的上课状态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下降,无论是课堂回答问题还是课后作业,学生们都过分依赖网络,尤其是关于思政课学生的学习表现。思政课除了政治学院的学生,对于其他学院的学生来讲都是非专业课,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对我国某高校思政课课堂抽样调查中,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上不到10个,有些学生睡觉、低头玩手机、聊天无视课堂纪律,而大部分学生上课期间都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尤为突出表现的是理工科专业以及艺术类专业。思政课的课堂效率很低,抽查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很多学生都不太清楚思政课设置的意义何在,对思政课的意见很大,大多数都认为思政课过于死板枯燥,而且很多知识学生在初高中时期已经学习过,对思政课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也有些同学受到网络流行视频或者语言的影响,对于思政课的态度比较极端,没有树立正确的观点与立场。总之,在高校的思政课上,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并不理想。

2.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在高校中,对于教师的评比升职称,并不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需要考查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论文的发表程度等等。思政课的教材很少进行改革,理论知识占得比例较大,有些教师的教学课件基本上每一年都用同样的,很少进行修改。高校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机会非常少,思政课的教师很多基本上与学生零交流,只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比较在乎的是期末考试时能否及格通过,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也很少考虑教学模式的改进,只是在期末复习前期将考试重点帮助学生勾勒出来。有些思政课教师很少阅读经典著作,课堂缺少深度与广度,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放在幻灯片上,使得学生感受不到思政课的价值与意义。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26%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到满意,59%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感到一般,15%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感到不满意。1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67%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程度一般,21%的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其中理工科专业尤为突出。目前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并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研究。通过我们抽样调查高校思政课上课情况,有些教师的课堂表现也很不理想,教学模式过于守旧,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密切

政治生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也是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即使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所要做的调查报告,也无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自如。例如“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老人碰瓷的社会风气让大家感到无奈与担忧。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有些老人却倚老卖老,无视道德。教师在思政课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很多都只停留在课本上,并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当下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2.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重视

思政課的课程内容比较多,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很多教师希望能够节约教学时间,加快教学速度,而很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从抽样调查高校思政课课堂情况来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少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问题,有些尽管设置与学生交流的问题,但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并没有预留太多的时间。而学生们很少愿意动脑思考问题,一遇到问题就网络解答,主体性得不到重视,逐渐缺失。思政课学习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政治的意义与价值。高校的课程模式随着社会的变革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解决这种现状的问题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师生关系

现如今的高校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化,守旧的课堂模式无法再满足学生的需求。“供给侧改革”是最近的热点话题,是今年两会不断提到的词语,供给与需求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供给侧进行改革有利于促进需求的增长,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同样试用。学生对课堂的不满意,绝大多数是因为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性,照搬教材,教授死知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课堂的氛围与乐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2.增添课堂的乐趣性,提高學生积极性

思政课的教学虽然理论知识占着重要的比例,但是为了能够丰富课堂,增加课堂的乐趣,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课堂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思政课堂的乐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同学们交流当下的政治时事,与同学们分享解读政策与制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与同学们在线下一起组织相关的政治活动,进行一些社会调查研究,研讨解决方案,促进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总结: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我们在我国某高校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及抽样调查法。目的是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以及分析其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在高校的思政课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只关心期末考试是否通过,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并不感兴趣,并且认为思政课非常的枯燥无味。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守旧,没有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并不密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思政课的教师应该学会“供给侧改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参考书目:

[1]李梁.切问近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暨首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文集(上、下册)[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李卫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学[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3]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优秀教案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作者简介:张丽(1982.08-),女,汉族,重庆北碚人,教育学硕士,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思政课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