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遗忘的中国印记:瓦当

2017-04-10

新农村 2017年3期
关键词:瓦当勾勒纹饰

被遗忘的中国印记:瓦当

雕梁画栋、檐廊回转、一门一院、一亭一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难以言表的古朴沧桑。瓦者,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当最初仅作为房屋构件,用以防水、排水、保护檐头。伴随经济文化发展,瓦当蕴含的内容逐渐囊括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升华为一种艺术品。

檐上看中国

瓦当集绘画、浮雕、书法、工艺美术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珍宝。小小一片瓦当,或为圆形,或为半圆,发挥空间十分有限,但是先人依然以无穷的艺术智慧对待这些房顶上不起眼的小玩意。要么独具匠心地涂绘,要么几笔随手将身边的花、鸟、鱼、兽勾勒出来。要么独具匠心地涂绘,要么几笔随手将身边的花、鸟、鱼、兽勾勒出来。要么板起面孔,杀相毕露,用饕餮纹警示国人要敬畏神明。汉人更是直接用篆书写在瓦当上面。瓦当的纹饰图案随着时代变迁而不停改变,背后正是古人真实生活的反映,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寄寓。通过小小一片瓦当,发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三千年历史传承

瓦当创于西周,发展于春秋,繁荣于战国,鼎盛于秦汉,衰落于明清,一片瓦,三千年,漫漫历史画卷,一一展现眼前。

“瓦解”一词其实也是起源于瓦当:西周中晚期,瓦要先制成圆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坯筒,入窑烧造,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瓦解”一词即源于此。这一时期的瓦当呈半圆形,除素面瓦当外,也有部分沿袭青铜器纹饰的一贯风格,简单的线条纹饰勾勒出古朴的原始风韵。

秦汉瓦当一般为泥质,烧制温度较高,质地坚硬,呈青灰色,天然古朴,雄浑大气。秦瓦当纹饰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以动物形象居多,图案简明生动,体现先秦时代朴实浑拙的风格。

进入汉代,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臻至它的鼎盛时期,除变化多端的各式云纹瓦当外,西汉中期出现了瓦当最重要的大类——文字瓦当,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汉代文字瓦当依内容可分为宫苑、官署、祠墓、宅舍、吉语、纪事等,书法也被运用到瓦当之中,或方峭,或流美,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魏晋时期,佛教大肆盛行。在佛教艺术中,莲花代表“净土”,寓意吉祥,象征“自性清净”,所以这一时期的莲花纹极为盛行。

辽金时期,兽面纹再度出现,成为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最后一次辉煌。

明清两代的瓦当图案则以云龙纹为主。

此后,由于普通民居的砖雕逐渐发展起来,瓦当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现如今,国人只有身处古城方能窥见这时光斑驳的印迹,畅想“瓦上四季,檐下人生”的历史画卷。

自西周至今日,秦砖汉瓦的金碧辉煌已湮灭于历史烟云之中,但看似渺小的瓦当却见证了其间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承载起一个文明史的标志符号。

秦砖汉瓦已成殇,谁歌长乐月未央。金殿风雨人何在?檐牙深处镂时光。

(新浪网)

猜你喜欢

瓦当勾勒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瓦当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用简单线条勾勒一个“王朝”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