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消费的不良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7-04-10李心龙

消费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探究对策分析

李心龙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上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很多家庭都有了富足的收入。但是当前我国独生子女较多,一个孩子受到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多人的溺爱,会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作为中学生,身边的很多同学每天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消费行为,尤其是随着阿里巴巴的势如破竹,网购成了中学生最频繁的消费行为,每年“双十一”、“双十二”的抢购风潮,中学生是“中流砥柱”。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消费行为在不良社会风气、不健康家庭教育等原因的影响下,逐渐偏向非理性,身边很多同学都认为金钱是呼之即来的东西,没有珍惜的概念。这跟艰苦奋斗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持深远,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抑制,必然会不利于中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从而进一步恶化社会风气。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 分析 不良现象 对策 探究

一、中学生不良消费现象分析

(一)从名心理引发的消费

所谓从名心理即追求名牌的心理。中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段,一方面,我们渴望独立,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私人世界,一个人去处理自己的事情,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说实话,由于社会阅历的缺乏和想法的单纯,我们的心智都尚未健全,因此,特别容易收到社会风气的沾染。当今社会,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浮躁之风在我国盛行,群众对于名牌趋之若鹜,中学生在这场追求名牌的“运动”中也不甘落后,于是,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学生消费时不追求实际效用,只从名牌出发,认为名牌的都是好的,因此出现了“哈韩”、“哈日”。如今中学生追求名牌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对“苹果”手机的追捧,一旦出现新型号,便会掀起一阵“换机”之风。我们都知道,他们换手机不是因为手机出现故障,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愿意在这个潮流中落伍。

(二)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中学生是一个极其追求个性的群体,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旦有人发现自己和别人“撞衫”了,就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渴望与众不同,我们渴望得到关注。出于这个心理,很多人消费时基本不去人来人往的市场,而是另辟蹊径,比如说,托人代购或者直接出国进行消费,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购买别人无法买到的东西才能突出自己的不同。这种做法如今在中学生之间越来越盛行,导致大家的支出也比原来更高。

(三)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既然追求与众不同,必然就存在相互攀比,导致这两个心理出现的始作俑者就是虚荣心。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博得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于是就将精力投放在别处,在消费品上下文章。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最缺乏理智的消费,因为在一时冲动的刺激之下完成的消费不是满足正常需求的消费,购买到的消费品也只能沦为展览品,没有实际的功效,或者说面子功能大于实际功能。

(四)宣泄心理引发的消费

在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和考试名次等压力下,中学生实际上也有很多自己的担忧和顾虑,很多人在考试失败、情感受挫后会选择一种宣泄方式,有的人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有的人去运动发泄,有的人则通过大量购物来进行宣泄。这种消费方式的的确确缓解了一定的压力,但是也同样属于冲动消费的范畴。

二、减少中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对策探究。

中学生的习惯除了自身因素之外,同样也会受到社会风气、家庭观念、学校教育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减少中学生的不良消费,必须从这些方面出发,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承担着一部分責任。

(一)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几千年来被歌颂的主流消费方式,新世纪提倡和国际接轨,但是传统的优秀文化才是固国之本,着实不能忘记。因此,必须要加强社区文化净化,加快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步伐,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勤俭节约的必要性,将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引向健康的方向来。

(二)学校要加强理性消费的宣传,将勤俭教育落实到实处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地,同时也承担着学生素养和三观塑造的重任。在学校教育的耳濡目染之下,中学生的消费会逐渐走向理性。因此,学校应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加强相关教育和宣传,比如板报评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主题围绕勤俭节约和理性消费。

(三)中学生自身需要加强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

首先,树立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观念。人们的行为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相应的行为举止,因此,健康消费行为的前提是树立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

其次,消费前,做好预算和计划。我们经常出现购物后后悔的情况,当时一时冲动对某一件商品青睐有加,买回来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必须,因而后悔。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自己的消费行为太过冲动,事先没有一个拟定的计划。因此,在消费前,我们要从实际效用和需求出发,列一个购物清单,并对自己的清单进行多番检查,仔细考虑是否的确需要,删除非理性的部分,将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扼杀在摇篮中,这样我们不仅能够避免非理性消费,还能养成理财的好习惯。

用环保的眼光绿色消费。消费行为不仅是简单买卖过程,还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同样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保护环境是所有人的使命。在进行消费时,我们应该坚持绿色消费、坚持保护环境,具体来说,在消费时,选择无磷洗衣粉、购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选择无氟商品减少对于臭氧层的破坏等等。

最后,要更加注重精神消费。在物质生活中节俭是优秀品格,但是在精神世界“节俭”却是南辕北辙。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样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学会用金钱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探究对策分析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诊错因 知对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