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史课程间性研究

2017-04-10刘铁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文学史

刘铁群

摘 要:文学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这三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即课程间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容回避的问题。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纽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三门文学史课程可以结成一个关系密切的整体。明确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教学资源共享,把课程的讲授放在一个宏观的视野中,打破三门课程的界线,在古今对比和中西联系中开展教学,这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源流和作品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文学史 课程间性

文学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三门课程。这三门文学史课程之间有复杂、密切的关系,探讨这三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即课程间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容回避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之间的关系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纽带构成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古代文学史之间有承继、扬弃的关系。从时间上来说,两者起止时间相衔接。1917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束,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起点。因此,1917年既分割了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也连接了两者。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虽然有各自的特征,但也是一个不能做简单分割的整体。学术界习惯把1917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近代文学的分界线,但是在文学发展的历程中晚霞与朝霞常常是难以分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开始的标志是五四新文学革命,而五四新文学革命并不是一个突然发生的事件,更不能让中国文学在短期内突然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1917年之前,也就是在晚清时期,文学的变革已经在酝酿,晚清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戏曲界革命”以及对白话文的倡导等都是在理论上显示了变革的先声,晚清作家创作中白话的运用和文言文的松动等已经是对文学变革的实践。而晚清大量翻译文学的出现,大量报刊杂志的创办,文学副刊的形成,出版业的繁荣,文学市场的发展、稿酬制度的建立也都为作家身份的转型和文学的变革做好了准备。因此,要弄清楚五四新文学革命是怎样发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怎样确立的必须回到晚清时期。与此同时,五四时期第一批新文学家几乎都经历了新旧结合的教育,既读过私塾,也上过新式学堂。他们多数熟读传统典籍,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这些都是他们日后从事创作的养分。虽然五四新文学革命有反叛传统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他们自身就从传统走来,他们身上流淌着传统的血液。因此,在他们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学与文化的痕迹。冰心在谈到文体变革时就强调融合传统与借鉴西方同样重要:“文体方面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我想如现在的作家能无形中融汇古文和西文,拿来应用于新文学,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彩。然而有的人却不能融化运用,只互相的鼓吹些偏畸的理论,徒然引起许多无谓的反动力,消磨有用的创作的光阴,于评驳辩难之中,令人痛惜!”传统文学的影响一直或显或隐地存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如新月派诗歌的出现是现代白话诗走向规范和经典化的开始,而新月派重要的特征是对格律的重视,新月派所提倡的格律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格律,但也包含了传统格律诗的营养。而当代文学中“寻根文学”的出现更是文学界自觉地向传统文化、传统文学吸取营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外国文学史也有密切的联系。五四新文学是自身发展变革和文化转型的结果,但西方文学作品和文艺思潮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新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在理论上就受到了西方文艺思潮和文学革命的启发,胡适提出“活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都与西方文学思潮和理论有关。在五四新文学革命之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大量涌入。如“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心理分析派、意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等,以及人道主义、进化论、实证主义、尼采超人哲学、叔本华悲观论、弗洛伊德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翻译作品也对五四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典型的是1918年《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很多作家创作的“问题小说”、“问题剧”都是受了易卜生作品的影响,很多作家笔下女性离家出走寻找自由的情节也明显带着易卜生作品的痕迹,“出走的娜拉”甚至成了文学中独立女性的代名词。二十年代末期的象征主义诗歌,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现代派诗歌、八十年代的先锋文学等也都是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出现的文学现象。

显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纽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三门文学史课程可以结成一个关系密切的整体。明确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教学资源共享,把课程的讲授放在一个宏观的视野中,打破三门课程的界线,在古今对比和中西聯系中开展教学,这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源流和作品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冰心.冰心文集(第一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141页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文学史
现当代诗词文学史地位大家谈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探析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措施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有个性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