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胶片上的电视影像
2017-04-10
时间:2016.10.8 - 2017.3.12
地点:美国洛杉矶·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LACMA)
“感光胶片上的电视影像”(TV on Film)展出了10位艺术家与电视机相关的摄影作品,包括摄自电视屏幕上的节目画面,来自多个屏幕、多个维度的截图并置,由截图画面组合起来的立体装置艺术作品,还有以电视机为背景的环境人像照片等。此展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对电视视像的翻拍和照片影像置于同一场域,令人品鉴化学工艺生成的物质图像与电子技术形成的幻化影像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和联系。
电视作为一种商品和一种术语,正在经历着转型。电视机在20世纪的发明与风靡,如同19世纪的照相术一般,无处不在地切入人类的日常生活,电视媒体也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静态的新闻摄影图片成为一定时期内信息传播的主要力量。而在当下,电视机的电子摄像管显映的投射影像,或许又将与银盐工艺印制的相片的命运一致,成为令过来人无比留恋的怀旧象征。(王瑞)
吉莉安·韦英与克劳德·康恩:面具之后是另一个面具
时间:2017.3.9 - 5.29
地点:英国伦敦·国家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在这个面具之下,还藏着另一个面具。我将永远不歇地卸下所有这些面孔。”法国艺术家克劳德·康恩(Claude Cahun)于1930年曾如是说。展览“面具之后是另一个面具”(Behind the Mask, Another Mask)将克劳德·康恩和另一位以通过“面具”来展现身份话题的当代艺术家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展出。尽管两名艺术家的出生相隔了70多年,且创作的背景各异,但她们对于自拍和自我影像的执迷以及借助摄影来探索身份和性别等话题的共性是不可忽视的。
克劳德·康恩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和摄影师,她在自拍作品中或扮演小丑、木偶等形象,或通过对惯常性别特征的模糊来表明自身对于性别和权力相关话题的激进态度。而作为“青年英国艺术家”(YBA)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吉莉安·韦英常常运用摄影、电影和电视等技术进行创作。此次展览的作品中,她复制了他人的脸皮并将它们戴在自己的脸上进行自拍,假装自己有了新的人格。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2017
时间:2017.2.15 - 6.11
地点: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被认为是过去20年中参与重新定义摄影并卓有影响的人之一。此次展览是提尔曼斯在泰特现代艺术馆举办的第一次个展,包含其最新创作的作品,展出的作品形式包括摄影、视频、数字幻灯片投影、相关出版物、策展项目以及音乐。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的作品十分多样,从肖像到静物,风景到抽象,提尔曼斯成功推翻了看似矛盾对立的事物的边界。另外,提尔曼斯也非常强调图像作为空间物体的存在,他十分关注图像在展览、出版和打印等形式下的不同状态,并且不断探索着摄影与当代艺术空间之间的语言关系。
高波:谨献
时间:2017.2.8 - 4.9
地点:法国巴黎·欧洲摄影博物馆(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Photographie)
“高波:谨献”(Les OFFRANDES)是巴黎欧洲摄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艺术家举办的大型个展,展览分为“献曼达”“献给蕃巴”“献给消失的面孔”以及“献给我的母亲”4部分,呈现了包括影像、影像装置和行为艺术等作品。展览占据了博物馆5个展厅中的3个主要展厅,此次展览也是欧洲摄影博物馆历史上首次在户外展出作品。
高波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0年旅居法国,其作品被多国重要艺术机构收藏,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高波的艺术实践既包括直接摄影,还有对现成图像的干预和再创作,通过对摄影媒介的疆域和边界的探索与破坏来对“消亡”和“痕迹”做出自己的回应。
永恒的革命:图像和社会变化
时间:2017.1.27 - 5.7
地点: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由卡罗尔·斯奎尔斯(Carol Squiers)和辛西亚·扬(Cynthia Young)策划的展览“永恒的革命:图像和社会变化”(Perpetual Revolution: The Image and Social Change)延续着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探索视觉文化的社会和历史影响的传统。展览检视了当下人们所面对的压倒一切的图像世界,及其所映射的不稳定的且暴力频发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展览展出了100多位艺术家的117件影像作品,分为6个部分:“黑人生存问题”、“流性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的宣传”、“难民危机”以及“右派和2016年大选”。这些作品提出了一个观点:一场进行时态的革命关乎政治、社会和技术,而在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参与下,基于数字新技术的影像创作和传播会带动这些“运动”或者“革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新状态继续发展。
赛·托姆布雷回顾展
时间:2016.11.30 - 2017.4.24
地点:法国巴黎·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Centre George Pompidou)
巴黎蓬皮杜當代艺术中心将其第三次个人回顾展给了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1928-2011),展览呈现了赛·托姆布雷在其长达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所创作的包括素描、绘画、摄影及雕塑在内的各类作品。展览围绕其三个系列展开:以罗马皇帝为背景的“关于康茂德的九种言论”(Nine Discourses on Commodus, 1963),以荷马的《伊利亚特》为背景的“伊利亚姆的50天”(Fifty Days at Iliam, 1978)和以埃及法老为背景的“塞索斯特利斯的加冕”(Coronation of Sesostris, 2000)。
赛 · 托姆布雷的风格涉及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和波普艺术,有评论将其称为继杰克逊·波洛克之后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曾于1988年获日本皇家世界文化奖, 2001年收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托姆布雷广为人知的涂鸦抽象作品打破了素描和油画之间的界限,而他的摄影作品则关注了相对明确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他常常将这些客观事物的主体性抽离,让它们在照片中缥缈地存在着。